云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文综地理【解析】

标签:
材料成因拉弗曲线启迪慧想文综市场调节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文综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墨西哥总人口超过1.2亿,城市人口占75%,约1/5的人口居住在墨西哥城(海拔2240米)。墨西哥使用西6区区时,但每年从4月第一个星期日到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实行夏令时。夏令时是为充分利用光照资源,节约照明用电,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1小时的时间制度。2017年9月,墨西哥中部发生7.1级地震。读图1,完成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发生在墨西哥时间
A、9月19日10:14 B、9月19日11:14
C、9月19日12:14 D、9月19日13:14
2、关于此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国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震源位于下地幔
C、墨西哥城位于震中,受影响很大 D、该国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3、下列关于墨西哥人口和增进友谊贩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高,属于经济发达国爱
B、因平原狭小,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上
C、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目前就业压力较大
D、应鼓励生育,以延缓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
图2为我国某区域图及甲湖水位与湖区面积关系曲线图,甲湖为我国最大淡水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湖所在省与S省间以雪峰为分界
B、N省西部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
C、M省南部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乙市为我国西部重要工业城市
5、下列关于甲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湖泊面积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有较大的变化
B、该湖水位在8-14米之间时,湖泊面积变化最大
C、当湖泊面积为3000km3时,该湖水位大约为13米
D、水位上升到16米以后蓄水量随水位变化不明显
6、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示区域的是
A、甲湖所在省区南部盛产柑橘
B、R省的著名景区鼓浪屿近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C、施熟石灰和有机肥是改良该区域土壤的较好方式
D、该区域的中北部地带防洪任务较重
图3为拍摄于2016年4月的我国南方某城市街道非机动车道两侧行道树景观对比照片。两侧的行道树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拍摄当日,一侧树木枝繁叶茂,另一侧则枯枝败叶,毫无生机(附:2016年2月该市月均温最高值低于多年平均值3℃,月均温最低值低于多年平均值1℃)。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季雨林
8、造成图示行道树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非机动车道两侧
A、用地类型不同 B、行政管辖不同
C、树种耐寒程度不同 D、交通污染程度不同
9、每年入冬,图中行道树干下方均涂上白色涂料(成分主要为生石灰),其作用是
①整洁美观 ②防治虫害 ③促进生长 ④预防冻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图4为我国河西走廊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图中
A、铁路的走向主要受地形影响
B、地形区处于我国二、三级阶段交界处
C、甲乙段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
D、河流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水量明显增大
11、图示区域
A、地形的开阔开阔程度决定了城镇的规模大小
B、融雪形成的洪涝灾害是影响该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
C、夏季光热水充足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D、风能和太阳能是该区最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二、非选择題(共160分,第36-41題为必考題,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題为选考題,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共6小題,共135分)
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雪线指终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材料二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个国家,在乌克兰中南部注入黑海,全长2857千米,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图6左为阿尔卑斯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右为欧洲局部示意图。

(1)根据板块构造理念,说明图中阿尔卑斯山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指出阿尔卑斯山南北两坡的雪线高度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3)简析多瑙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4)甲河谷是欧洲品质上乘的葡萄、苹果、油橄榄、蔬菜等的重要产地,你不否赞成在该谷地大力发展果蔬生产,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7为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但长期以来的大规模采伐,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下降。1998年以来,东北实施了封山育林、禁伐政策,并取消木材进口关税,鼓励木材进口,俄罗斯原木便大量向中国输入。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图中甲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平原生产优质大米的自然条件。
(3)分析我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木材的原因。
(二)选考題(共5小題,共25分)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題中任选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題计分。
42、(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高校旅游是指以高等院校独特的人文景观、清新优雅的自然风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校园特有的书香氛围为依托,开展的一种特色旅游,以参观校园、体验高校学习生活为主題。近年来,国内外的知名大学纷纷兴起旅游热,高校旅游成为吸引在校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热点旅游项目。
43、(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多见于城市新住宅区园林设计,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图8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指出雨水花园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D |
A |
C |
B |
D |
B |
A |
C |
D |
C |
D |
36.(24分)
(1)(4分)变化趋势:该山脉可能升高。(2分)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抬升。(2分,只答板块挤压形成给1分)
(2)(8分)差异:南坡雪线高于北坡。(2分)
原因:南坡为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北坡,积雪的融化量大;(2分)南坡受副热带高压(地中海气候)影响强(或南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2分)北坡受西 风影响强(或北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2分)
(3)(6分)多瑙河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流量大;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无结冰期,全年皆可航运;流经国家多,沿岸人口稠 密,经济发达,航运价值高。(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4)(6分)赞成。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果蔬品质高;邻近欧洲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区,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果蔬外运;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纬度较低,水果较欧洲其他地区上市早。(任答三点得6分)
不赞成。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2分)夏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大力发展果蔬将导致水资源短缺;(2分)引水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2分)
(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即可)
37.(22分)
(1)(8分)甲为林地。(2分)理由:等温线南凸(高温区),表明该地气温低,应为山地地形;(2分)降水在400~500mm ,为半湿润区,适宜林业发展;(2分)该地地 形以山地为主,地势高,起伏大,土层薄,易发生水土流失, 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林业发展。(2分)
(2)(6分)夏季白昼长,日照充
(3)(8分)东北实施了封山育林、禁伐限伐政策,可以利用的森林资源减 少;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木材需求量增大;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且距离中国近,运费低;国家政策支持进口。(每点2分)
42.(1 0分)
有利影响:能提升高校的知名 度;能为高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服务设施;有利于提供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利影响:干扰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加高校周边的交通压力;加剧校园环境污染;加快校园基础设施的耗损。
(以上影响,任答 五点得10分)
43.(10分)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每点2分)
【答案】及【解析】
【答案】1.
D
【解析】
1. 墨西哥使用西6区区时,比东八区晚14小时,因这段时间使用夏令时,使用提前1小时的时间,地震发生时墨西哥时间为9月19日13:14, D正确。
2. 墨西哥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材料中震源深度为50公里,不是位于地壳,也不可能为下地幔,B错;墨西哥城离震中较近,但并不位于震中,C错;该国处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地震多发,D错。故选A。
3. 墨西哥不是发达国家,A错;因地处热带,高原山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排水通畅,更宜居,B错;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长快,不应鼓励生育,D错;墨西哥目前就业年龄段人口比重大,就业压力较大,C正确。
【答案】4.
B
【解析】
4. 甲湖位于江西省,S是福建省,两省间以武夷山为界,A错;M为安徽省,其南部为常绿阔叶林,C错;乙为武汉市,是中部地区重要城市,D错;N为湖北省,西部为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B正确。
5. 湖泊蓄水量变化主要受湖泊面积和水位两个因素影响,由于图中湖泊面积在水位上升到16米后不再有明显变化,所以蓄水量应随水位变化明显,故选D。
6. 江西南部为我国主要柑橘产区;该区域主要为红壤丘陵,土壤呈酸性,可用熟石灰和有机肥进行改良;中北部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防洪任务重;R省为浙江省,鼓浪屿在福建。B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
【答案】7.
A
【解析】
7. 题干材料指出该地为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则自然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故选A。
8. 图示行道树用地类型均为交通用地中的绿化用地,行政管辖和交通污染程度的差异均不可能使树木产生如此大的不同,结合材料所附气候信息,应为冻害对不同树种危害程度的差异,故选C。
9、树干在冬季涂成白色石灰水,其主要作用是石灰水可以杀死寄生在树干上的一些越冬细菌和虫害;树干刷成白色,可以反射阳光,使树木吸收热量,减缓树枝萌发,可以放冻害;使街道更加整洁美观。故选D。
【答案】10. C
【解析】
10. 该地区铁路走向主要受人口、城镇分布影响,A错;该地区处于我国一、二级阶梯交界处,B错;气候变暖,使冰川融水量增多,可暂时使河流水量增多,但变暖也造成冰川萎缩,蒸发加强,河流水量不会明显增大,D错;据图中指向标所示,甲乙河段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C正确。
11. 该区域气候干旱,城镇规模的大小主要受水源(绿洲)规模大小决定,A错;春秋季的寒潮和低温冻害是影响该区农业最主要的灾害,B错;该区夏季虽光热充足,但水资源缺乏,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C错;该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且距冬季风源地近,有狭管效应,大风日数多,风大,风能资源丰富,D正确。
12.
【答案】(1)变化趋势:该山脉可能升高。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抬升。
(2)差异: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原因:南坡为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北坡,积雪的融化量大;南坡受副热带高压(地中海气候)影响强(或南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北坡受西 风影响强(或北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3)多瑙河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流量大;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无结冰期,全年皆可航运;流经国家多,沿岸人口稠 密,经济发达,航运价值高。(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4)赞成。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果蔬品质高;邻近欧洲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区,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果蔬外运;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纬度较低,水果较欧洲其他地区上市早。
不赞成。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夏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大力发展果蔬将导致水资源短缺;引水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即可)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欧洲局部示意图和阿尔卑斯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考查构造地貌成因、雪线成因、航运价值的成因和是否大力发展果蔬生产等。
(1)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不断抬升,所以图中阿尔卑斯山高度不断抬升。
(2)阿尔卑斯山南坡为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北坡,积雪的融化量大;南坡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强,南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北坡受西风影响强,处于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
(3)河流航运价值高的原因主要航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的市场需求。多瑙河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大;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无结冰期,全年皆可航运;流经国家多,沿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航运需求两地,所以航运价值高。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甲河谷是欧洲品质上乘的葡萄、苹果、油橄榄、蔬菜等的重要产地,赞成在该谷地大力发展果蔬生产,则需要从该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果蔬品质、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反对,则从该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夏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大力发展果蔬生产将导致水资源短缺,引水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大力发展果蔬生产,会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13.
【答案】(1)甲为林地。理由:等温线南凸(高温区),表明该地气温低,应为山地地形;降水在400~500mm ,为半湿润区,适宜林业发展;该地地 形以山地为主,地势高,起伏大,土层薄,易发生水土流失, 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林业发展。
(2)夏季白昼长,日照充
(3)东北实施了封山育林、禁伐限伐政策,可以利用的森林资源减 少;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木材需求量增大;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且距离中国近,运费低;国家政策支持进口。
【解析】(1)材料提到该地区为东北地区,再结合图示信息,等温线南凸,表明该地气温低于同纬度两侧地区的气温,所以该地区应为山地地形,可知判断图中甲地位于大兴安岭山区。
(2)图中乙平原为三江平原,生产优质大米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夏季光照时间、土壤肥力、灌溉水源、病虫害少等条件。
(3)根据材料提示,1998年以来,东北实施了封山育林、禁伐政策,并取消木材进口关税,鼓励木材进口,俄罗斯原木便大量向中国输入。可知我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木材的原因包括我国实施了封山育林、禁伐限伐政策,对木材需求量增大,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距离我国近,运输成本较低。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答案】有利影响:能提升高校的知名 度;能为高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服务设施;有利于提供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利影响:干扰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加高校周边的交通压力;加剧校园环境污染;加快校园基础设施的耗损。
【解析】整体分析:以新的旅游形式高校旅游为材料,考查高校旅游对高校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根据材料提示,高校旅游是以高等院校独特的人文景观、清新优雅的自然风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校园特有的书香氛围为依托,开展的一种特色旅游,是充分利用高校特色开展的旅游形式。大力开展高校旅游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是开展高校旅游能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提供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也为高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大量旅游进入校园,增加高校周边的交通压力,干扰高校正常教学,加剧校园环境污染等。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雨水花园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即主要是收集雨水,再下渗净化的作用。结合题干:指出雨水花园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资源利用方面主要是收集雨水,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起到净化雨水作用,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把雨水从地表径流转入到地下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增加地下水资源,调节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