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一地理必修二(XJ)课时作业10:农业区位因素

(2017-04-05 11:23:21)
标签:

材料

成因

拉弗曲线

启迪慧想文综

市场调节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第三章:课时作业10:农业区位因素
【基础巩固】
1、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符合实际的的是( )
A.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    
B.海南岛三季稻季稻——水源
C.渭河平原的冬小麦——光照    
D.河套平原的甜菜——地形
1、A
【解析】: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海南岛三季稻―热量,渭河平原冬小麦―热量,河套平原甜菜―热量。甜菜喜温凉的气候,冬小麦越冬对热量也有一定要求。
考点:农业区位主导因素选择
2、下面四幅图表示我国南疆的棉花、松嫩平原的甜菜、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美国的农业区域专门化生产形成的主导因素,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高一地理必修二(XJ)课时作业10:农业区位因素
A. ①棉花 ②甜菜   ③垂直农业  ④区域专业化
B. ①甜菜 ②棉花   ③区域专业化 ④垂直农业
C. ①棉花 ②甜菜   ③区域专业化 ④垂直农业
D. ①甜菜 ②垂直农业 ③棉花    ④区域专业化
2、 C
【解析】 我国南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影响这里绿洲地区种植业(包括棉花在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灌溉水源,即图①应该是我国南疆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甜菜喜温凉,适合生长在热量较少的北方,即图②应是松嫩平原甜菜生产的主导因素。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是由于海拔不同,引起热量分布的垂直变化,进而使不同的海拔高度的农作物品种也明显不同的结果,所以图④的地形因素应该是垂直农业形成的主导因素。美国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农业生产专业化方式。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是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故图③的农业技术改革应该是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形成的主导因素。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读北京市农业区分布图,完成从34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XJ)课时作业10:农业区位因素
3、导致Ⅰ和Ⅱ农业圈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地形 D.土壤
4、近年来,Ⅲ和Ⅳ农业圈的功能呈快速下降趋势的是  
A.粮食供应 B.蔬菜生产 C.美化环境   D.调节气候
3、C
4、A
【解析】
3、读图,根据图例名称分析,Ⅰ是山区生态涵养农业圈,Ⅱ是远郊平原农业圈,Ⅰ和Ⅱ农业圈农业类型差异主要是山地和平原的地形差异造成的,C对。
4、随着城市的发展,Ⅲ和Ⅳ农业圈主要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发展城郊农业,以蔬菜、肉、蛋、奶的生产为主,粮食供应的功能呈快速下降趋势,A对,B错。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不是Ⅲ和Ⅳ农业圈的主要功能,C、D错。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比较和变化
  和田枣原产地山西太谷,后被移植到新疆和田等地,和田枣较山西枣具有个大、皮薄、甜度高,营养更丰富等优势。目前,大量和田枣被运往乌鲁木齐进行精加工销往全国。据此完成45题。
4和田枣品质优于山西枣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D.种植历史悠久
5.和田枣运往乌鲁木齐进行精加工,主要是利用乌鲁木齐   (  
  A.廉价的劳动力                 B.广阔的市场
  C.雄厚的工业基础              D.发达的信息和交通

1、C

2、D

【解析】

1、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和田枣品质优良。

2、乌鲁木齐是新疆的行政中心,同时是新疆的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和田枣运往乌鲁木齐进行精加工,并销往全国,主要是利用乌鲁木齐发达的信息和交通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7、阳台农业不仅指单纯地在阳台空间进行农业活动,也包括在屋顶、露台等空间的农业活动。阳台农业栽培模式更趋无土性,生产产品趋观赏性与自给性,是现代都市农业中的一种形式。与传统农业相比,阳台农业更加注重( )高一地理必修二(XJ)课时作业10:农业区位因素
 A.土地 B.市场 C.技术 D.劳动力 
7.C 
【解析】:阳台农业是一种新型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阳台农业更加注重技术。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8、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XJ)课时作业10:农业区位因素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布局②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菜蓝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②;③;④;①;蔬菜园艺品,城市的需求量大,不宜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近郊;应靠近水源,灌溉方便。
(2)E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蔬菜的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劳力充足;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1).考查农业的合理布局。经济效益的高低是最主要的原因:经济效益越高,适宜离城市越近,靠近市场;而粮食作物的生产一般布局在离城市较远的区域,且需要土地面积较大;果树种植适宜在山坡、丘陵地区,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保持水土。
(2).注意材料,原因是菜篮子放心工程、绿色食品工程等的实施,说明是食品质量的要求。而E位于河流下游,水质差。西北方向为河流上游地区,可改善水质。
(3).该地为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则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能力提升】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2.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1、C

2、C

【解析】
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①地区位于东北平原,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高、土壤肥力高、人均耕地面积大是①地区的优势,③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比①地区丰富。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下图为我国苹果产区分布图,读图34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XJ)课时作业10:农业区位因素
3.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我国西南地区成为苹果的适宜产区的影响因素及与北方产区相比其区位优势分别是
A.纬度较低 品质优
B.海拔高 鲜果上市时间早
C.土壤肥沃 品质优
D.光照充足 鲜果上市时间早
4.新疆阿克苏苹果又称加丽果,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所产苹果来说,阿克苏苹果果香浓郁、甘甜味厚等特点更胜一筹,这主要得益于其产区
A.地下水丰富
B.以砂质土壤为主,富含有机质
C.气候的大陆性特征突出
D.热量条件更为优越
3 .B
4.C
【解析】
3.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对比,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即可判断南方产区属于非地带性产区,是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从而适宜苹果生长的,因此我国西南地区成为苹果的适宜产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西南地区纬度低,苹果成熟早,上市时间早。
4.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苹果等水果来说,其产区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等大陆性特征突出是其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比较和分析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 ,回答5~6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XJ)课时作业10:农业区位因素
5.从图中看出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水源状况      B.科学技术    C.草场分布      D.市场需求
6.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的牛奶完全由甲地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①甲地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 
 ②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地价上涨 
 ③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发展
 ④乙、丙两地区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奶牛产量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D
6、B 
【解析】: 
5、阶段Ⅰ的各牛奶生产基地均邻城市,目的是为接近市场。 
6、发展到阶段Ⅱ,甲地将乙、丙两地市场占据,原因是甲地具备生产牛奶的突出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7、下图所示Q地区是我国某大型混合型饮料企业的番茄原料主产地。 随着Q地区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高一地理必修二(XJ)课时作业10:农业区位因素
①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        
②气候条件好转,湖滨沙漠消失
③湖水富营养化                      
④绿洲萎缩,土地盐渍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B
【解析】
试题分析:.Q地所在地区气候干旱,高山融水是河流及其下游湖泊的主要水源,所以,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萎缩,盐度升高;同时,由于灌溉增多,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材料二马铃薯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pH5.5~6.0的土壤最为理想。
材料三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图12)。
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解析】(1)我国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域分布的特点有是                                                 。 
(2)甲区域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有利自然条 件主要有                         。乙区域扩大马铃薯生产,可能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3)我国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些?
(4)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可采取的哪些措施 
【答案】
( 1)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在二三阶梯过渡地带(中、东部地区)
(2)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夏季光照强;土壤肥沃(3分)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3)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矛盾;促进食品加工业发展;增加就业
(4)增加科技投人;改良马铃薯品种;因地制宜地扩大马铃薯生产规模;提髙马铃薯专业化、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马铃薯加工水平;加强马铃薯主粮化宣传引导(
【解析】
( 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分布广泛;在二三阶梯过渡地带尤为集中。
( 2)甲区域位于东北地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温凉;昼夜温大夏季光照强;土壤肥沃等方面。乙区域位于西南地区,山地面积广大,森林资源丰富,扩大马铃薯生产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 3)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增加了粮食来 源,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多地少带来的粮食压力,而且有助于促进食品加工业发展;增加就业。
( 4)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要从扩大面积和增加单产方面分析。
【点拨】本题结合时事资料考察农业部分知识。为了做好类似题目,要从两方面准备:一是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二是关注时事,善于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