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解析】

标签:
材料启迪慧想文综气温天朝原因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淮南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2)-第(46)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答案标号涂黑;第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做选做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江苏省建国以来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总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变动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l982年到2010年,江苏省总人口约增加了2000万人,这些人(
A.主要来自于苏北前往苏南
C.主要来自于自然增长和外省区人口迁入
2.从l964年以来,图中②线持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①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
③青少年人口大量外迁
A.①②③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下图中,左图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A.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4.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
A.
C.
图3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5-6题。

5.在T1时期(
A.自然带①—②—③与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自然带⑦为苔原带,只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沿岸
C.自然带⑤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洋流无关
D.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
6.在T2时期(
A.阿尔卑斯山的雪线将降低
C.红树林海岸将向更低纬转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依托东北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努力推进东北经济发展转型,进而实现老工业基地的第二次经济腾飞。读辽河流域古今海岸线变迁和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7-9题。

7.关于辽河口海岸线的变迁(
A.海岸线位置大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推进
C.与辽河河道变迁及径流量的变化有关
8.有学者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为(
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9.辽河流域为老工业基地,为实现其经济振兴,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依托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B.继续加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济比重,优化资源配置
C.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原有工业规模,提升工业产能
D.加快发展转型,加强科技投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图5照片为2016年某日17时29分在安徽淮南(32°41′N,117°E)舜耕山上刚好日落时拍摄的月相照片,一抹晓霞映射着一弯月亮,据图完成10-11题。

10.此时月亮明亮的凸面所对的方向是(
A.东
11.根据相关信息推测(
A.此时,英国伦敦正夕阳西下
C.此季节,适宜到南极地区科学考察
第Ⅱ卷(非选择题
36. (2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8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鄱阳湖面积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3)游客在鄱阳湖枯水期间到湖床观光游赏,需要提醒游客注意些什么?(提示:从保护生态和人身安全等方面说明)。(6分)
(4)对于在鄱阳湖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的做法,你赞不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仅表述观点,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37. (2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甲、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区,说出其形成的不同原因。(8分)
(2)描述赞比亚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3)南非与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都很发达,比较两国大牧场放牧业的不同。 (6分)
材料二
(4)描述奥兰治河金刚石、黄金的沉积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8分)
淮南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CDBAA
36.(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① 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②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③水利设施(水库)增加,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④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⑤无序人工采沙,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下泄速度。(任答4点8分)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必答点2分)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任答3点6分)
(3)保护生态:不要乱丢垃圾;禁止偷猎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不要破坏裸露出的人文景观等(任答2点4分)人身安全:不要涉水,谨防溺水;不要靠近泥沼地带,防止陷入;谨防虫蛇叮咬等(任答1点2分)
(4)赞同。①工程将抬高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浮游生物、水草等候鸟事物增多,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②能改善湖区水源条件,有利于周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③可以改善湖区航运条件。④有利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不赞同。①建坝抬高鄱阳湖 枯水期水位,候鸟栖息面积缩小,影响候鸟的安全越冬。②建坝会阻断洄游类水生生物在江、湖之间的自由通行。③枯水季节蓄水会进一步加剧长江下游径流减少和水质恶化,影响生产和生活。(表述观点2分,说明理由任答2点4分)
37. (1)甲处纬度低,处于大陆西岸,是赤道低气压带(形成湿季)和信风带(形成干季)交替控制形成的。(4分)乙处纬度高,处于大陆东岸,夏季信风带南移,东岸是迎风带,沿岸又有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形成湿季;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该地,降水少,形成干季。(4分)
(2)分布特点:沿铁路、公路等交通线分布(2分)
形成原因:高原地区,气温温和;地势平坦;公路、铁路沿线交通便利;附近农业发达,粮食供给充足。(4分)
(3)南非一牧羊为主,阿根廷以牧牛为主;(2分)南非为热带草原,阿根廷为亚热带、温带草原;(2分)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比南非的生产规模,专业化水平、商品率、市场范围更高更大。(2分)
(4)分布规律:黄金主要沉积在中上游,金刚石主要沉积在中下游。(2分)形成过程:上游山上岩石中形成的金刚石、黄金原生矿,先受外力风化、侵蚀变得细小破碎,然后被流水搬运进入奥兰治河干支流中,(2分)按照流水中物质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细小的后沉积的规律,(2分)粗大、比重大的黄金与颗粒细、轻的金刚石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沉积,从而形成以上的分布规律。(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2.D
【来源】2017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可以得出1982年总人口约为6000万,2010年总人口约为8000万,所以总人口增加了2000万人,主要来自于自然增长和外省区人口迁入,所以C正确。
2.图中②曲线为老龄人口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说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人口逐渐老龄化,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医疗条件进步,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青少年比重降低,所以D正确。
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3.B
4.A
【来源】2017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3.垄作比平作有不少优点,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昼间土温可比平地增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
4.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该地为平原地形,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沿垄沟走向土壤在降水集中季节(夏季)易北流水侵蚀,平原地形,土层厚。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5.A
6.D
【来源】2017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5.根据T1时期自然带分布图,⑦为冰原带,①②③自然带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为水分;自然带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是因为西侧有暖流影响。我国从赤道向两极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都很明显。
6.从T1时期到T2时期,体现了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升高,冰原带面积缩小,热带植物种植的纬度将升高。因为温度升高,北冰洋的冰期变短,所以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7.C
8.B
9.D
【来源】2017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7.读图可以看出,随着历史发展,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辽河口海岸线的变迁与辽河河道变迁及径流量的变化有关,所以C正确。
8.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因此海岸向南推进,所以B正确。
9.辽河流域为老工业基地,为实现其经济振兴,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针对个别地区进行具体分析,改善该地区因发展重工业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依托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发展一些新兴工业等。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10.B
11.C
【来源】2017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0.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刚好日落时拍摄的月相照片,时间为17时29分,此时月亮明亮的凸面所对的方向是南,所以B正确。
11.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刚好日落时拍摄的月相照片,时间为17时29分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此季节,新疆牧民正转往山脚牧场,此季节,适宜到南极地区科学考察,此季节,淮河正处于枯水期,所以C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2.(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① 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②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③水利设施(水库)增加,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④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⑤无序人工采沙,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下泄速度。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3)保护生态:不要乱丢垃圾;禁止偷猎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不要破坏裸露出的人文景观等人身安全:不要涉水,谨防溺水;不要靠近泥沼地带,防止陷入;谨防虫蛇叮咬等
(4)赞同。①工程将抬高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浮游生物、水草等候鸟事物增多,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②能改善湖区水源条件,有利于周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③可以改善湖区航运条件。④有利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不赞同。①建坝抬高鄱阳湖 枯水期水位,候鸟栖息面积缩小,影响候鸟的安全越冬。②建坝会阻断洄游类水生生物在江、湖之间的自由通行。③枯水季节蓄水会进一步加剧长江下游径流减少和水质恶化,影响生产和生活。(表述观点2分,说明理由任答2点4分)
【来源】2017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可以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方面回答。
(2)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
(3)游客在鄱阳湖枯水期间到湖床观光游赏,不要乱丢垃圾、禁止偷猎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不要破坏裸露出的人文景观、谨防虫蛇叮咬等。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赞同或者反对都可以,赞同的理由可以从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能改善湖区水源条件等方面回答,反对的理由可以从加剧长江下游径流减少和水质恶化等方面回答。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13.(1)甲处纬度低,处于大陆西岸,是赤道低气压带(形成湿季)和信风带(形成干季)交替控制形成的。乙处纬度高,处于大陆东岸,夏季信风带南移,东岸是迎风带,沿岸又有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形成湿季;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该地,降水少,形成干季。
(2)分布特点:沿铁路、公路等交通线分布,形成原因:高原地区,气温温和;地势平坦;公路、铁路沿线交通便利;附近农业发达,粮食供给充足。
(3)南非一牧羊为主,阿根廷以牧牛为主;南非为热带草原,阿根廷为亚热带、温带草原;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比南非的生产规模,专业化水平、商品率、市场范围更高更大。
(4)分布规律:黄金主要沉积在中上游,金刚石主要沉积在中下游。形成过程:上游山上岩石中形成的金刚石、黄金原生矿,先受外力风化、侵蚀变得细小破碎,然后被流水搬运进入奥兰治河干支流中,按照流水中物质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细小的后沉积的规律,粗大、比重大的黄金与颗粒细、轻的金刚石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沉积,从而形成以上的分布规律。
【来源】2017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纬度低,处于大陆西岸,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乙处纬度高,处于大陆东岸,夏季信风带南移。
(2)赞比亚城市沿铁路、公路等交通线分布,原因可以从地形、气温、交通等方面回答。
(3)南非为热带草原,阿根廷为亚热带、温带草原,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比南非的生产规模,专业化水平、商品率、市场范围更高更大。
(4)上游山上岩石中形成的金刚石、黄金原生矿,先受外力风化、侵蚀变得细小破碎,然后被流水搬运进入奥兰治河干支流中,按照流水中物质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细小的后沉积的规律。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