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考试文综地理【解析】
标签:
材料启迪慧想文综气温天朝原因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鹤壁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第I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现在一些新建道路的两旁使用了“风光”路灯——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风光互补”型路灯。图是某游客近距离拍摄的该路灯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A.太阳能是常规能源,风能属于新能源
B.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可再生的能源
C.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风能不是
D.太阳能和风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2.
①南风 ②北风 ③东风 ④西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
2.
【考点定位】能源类型及特征,风光路灯的特点。
【名师点睛】能源分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都是新能源。从可再生角度分析,都是可再生能源。根据集热板的安装特点,朝向正南方向。风能发电,为保证稳定的风力,风杆常与街道延伸方向一致。
读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3.
A.最大高差可能为160米
B.走向为东北—西南
C.长度约为4千米
D.穿越鞍部地区
4.
【答案】
3.D
4.
【考点定位】等高线图,比例尺,地形剖面图。
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来源:学科网ZXXK]
5.
A.①
6.
A.太阳高度
【答案】
5.
6.
【考点定位】等值线图的判读,区域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
【名师点睛】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计算出各地冬夏日照时数的最大差异,进行判断。影响区域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大气、昼夜长短、海拔等。冬夏日照时数差异,主要是昼夜长短的变化。
美国“凤凰”号着陆探测器项目小组发布信息说:“凤凰”号在加热火星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汽产生,从而确认火星上有水。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7.
A.太阳系
8.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A.①②③
【答案】
7.
8.
【考点定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下表为乌鲁木齐地区201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时间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来源:学科网]
9.
A.昼夜长短
C.正午太阳高度
10.
A.①处
【答案】
9.
10.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公转的特征及意义,日出日落方向与影子朝向。
【名师点睛】掌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关系,日出日落时间与经度的关系。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日出日落时间的季节变化,太阳方位与日影方向相反。
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其中“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两处标志性造型景观,为世界“绝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A.A
12.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答案】
11.
12.

【考点定位】地壳物质循环,岩石类型与地貌景观。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右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来源:学科网]
13.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14.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15.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答案】
13.
14.
15. 
14. 新的海岸线距离贝壳堤愈来愈远,B对。河口三角洲是河水搬运的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而形成的,C错。河流改道发生在内陆地区,不会发生在海岸线位置,D错。
【考点定位】贝壳堤形成过程,位置变迁的原因。
【名师点睛】了解贝壳海岸的形成过程及条件,形成过程中,位置相对稳定,形成贝壳沉积区域。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堆积,海岸向海洋延伸,离贝壳海岸越来越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46.下图甲是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24分)
(1)简述甲区地貌的类型及形成过程。(12分)
(2)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12分)
【答案】[来源:Z。xx。k.Com]
(1)甲区域为冲积扇(3分),河流上游地形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3分);在出山口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3分)部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
体。(3分)
(2)流量变小(3分)。原因:MN
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3分),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3分);沿途下渗和人为用水使流量变小(3分)。(从收支两方面来作答,共12分)
【考点定位】区域地貌类型,主要形成过程,河段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
4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描述图中沉积物分布特点。(6分)
(2)以河流的出山口为界,说明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的变化特点(10分)
【答案】
(1)呈半环状分布(3分)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3分)
(2)出山口前等高线向西北弯曲且较稠密(4分)出山口后向东南弯曲且较稀疏,(4分)
自西北向东南递减(2分)
【考点定位】冲积扇的特点,等高线变化特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