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周练(四)地理【解析】

标签:
材料成因拉弗曲线启迪慧想文综市场调节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河北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地理周练(四)
一、单选题:共20题 每题3分 共60分
下图为105°E某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0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A.200m
2. 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间13时到达甲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太阳位于丙所在方位
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C.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
D.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2014第三届翼装飞行世界锦标赛于2014年10月14~19日在张家界天门山(海拔1518.6米)举行,翼装飞行指挑战者身着翼装,从山顶、悬崖等高处跳下,借助翼装的翼膜构造,进行无动力飞行,最后借助降落伞着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在此次飞行过程中,挑战者一定会经历
A.气压升高
4.下列日期中天门山正午太阳高度与比赛开始当天正午太阳高度几乎相同的是
A.2月28日
5.当此活动结束的三个月后
A.印度半岛寒冷干燥
B.珠穆朗玛峰的雪线较低
C.地中海地区炎热干燥
D.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较低
波波湖面积2800平方公里,深度2.4~3.0米,湖面海拔3690米,是南美洲西部玻利维亚(南回归线以北)第二大湖。湖水含盐量很大,过去一直是鸟类从北向南迁徙途中的休息地,也是高度濒危动物安第斯美洲狮的水源。目前此湖已经干涸。下图是1986年和2016年波波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6.根据材料推测,波波湖的湖盆底部
A.地形平坦
7.波波湖的水位在下降过程中,在湖泊四周可以看到大量
A.砾石边滩
8.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波波湖区
A.西风凛冽
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队于2005年5月22日成功登顶。回答下列各题。
9.每年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佳季节是
⑴3月初至5月末
A.⑴⑵
10.登顶队员在北京时间13时前撤离,主要是为了避开
A.大量冰雪融化
C.强对流天气
11.导致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变化的是[来源:Zxxk.Com]
A.地面沉降
C.变质作用
12.登顶队员从积雪冰川带下山,依次经过的垂直自然带是
A.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高山针叶林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草原带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下图为“某树木年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其间当地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
B.温暖——寒冷——温暖
C.暖干——暖湿——暖干
D.湿冷——干冷——湿冷[来源:Z,xx,k.Com]
14.在M时期,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C.海平面下降
15.下列地理现象之间,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地壳水平运动——褶皱——块状山地
B.反气旋——中心气流上升——秋高气爽
C.全球变暖——世界各地干湿状况变化——世界各地经济结构变化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低
2月6日(腊月二十八)12时百度迁徙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百度迁徙地图
A.数据收集应用了RS和GPS技术
B.具有直观、数据更新快的特点
C.利用虚拟技术可预测人口流动方向
D.可进行交通方式选择与行程规划
17.有关图示时段的人口流动现象叙述止确的是
A.以人口省际迁移为主要形式
B.中西部短途客流增加反映其经济水平提升
C.经济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
D.人口从东部地区流出体现了逆城市化进程
A.沼气池、农田、畜牧场
B.沼气池、畜牧场、农田
C.农田、畜牧场、沼气池
D.畜牧场、沼气池、农田
19.此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模式最适宜发展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C.南方低山丘陵
20.图中所示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体现出(
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物质和能量多层次高效循环利用
C.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D.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2题 每题20分 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简析该区域种植油茶树优越的自然条件。
(3)当地农民准备将甲地原有林地砍伐后种植油茶树,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并涵盖周边城市形成的城市群。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汽车和
装备制造基地。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相邻区域略图及2015年5月某日天气形势。
(1)分析此时长沙的风向及未来几天天气变化。
(2)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的区位条件。
(3)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集中布局的优缺点。
(4)目前,武汉有3万多家工厂,其中光电子等新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已成为武汉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板块。说明武汉大力发展光电子等新产业的原因。
[来源:Zxxk.Com]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地海拔550-600米,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 30cm,则乙地海拔300-320米。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230-300米之间,C对。
2.某登山旅行者位于北京时间13时到达甲处,该地经度是105°E。此时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所以太阳位于甲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用北京时间,该地应该位于我国,最可能是正南方向,丙不在正南正北方向上,A错。结合指向标,急流段的漂流者基本是向西漂去,B对。湖畔丁处是凸坡下,不能看到游人戏水,C错。位于陡崖上面,不能看到山顶的悬崖峭壁林立,D错。
【考点定位】相对高度计算,时间计算,地图上的方向。
【名师点睛】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判断出点的海拔范围,再计算出高差范围。根据区时计算,判断出甲地是当地正午时间,确定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不会偏向一旁。要注意利用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3.A
4.A
5.B
【解析】
试题分析:
3.在对流层气压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所以由高空到地面,气压升高;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所以越到近地面温度愈高;近地面杂质、尘埃等凝结核较多,多易成云致雨;近地面摩擦力增大,风力减小,故该题选A项。
4.不同的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说明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10月1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日(9月23日)过后大概21天左右,因此当太阳直射点在春分日(3月21 日)之前21天左右时,会直射同样的纬度,选项中2月28 日符合题意,选A项。
5.三月过后大概为1月14~19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印度半岛为冬季,但由于其位于热带,故冬季为高温少于,A项错;冬季气温较低,雪线较低,B对;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C错;乞力马扎罗山在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受季节影响较小,D错。
【考点定位】对流层的特点,地球运动,影响雪线的因素。
【名师点睛】(一)对流层有以下特点: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古诗中说“高处不胜寒”,原因就在于此.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该层的对流运动显著因此得名.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可达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层高度就低,仅8~9千米.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因气流上升导致降水的方式,除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外,空气在作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阻挡而被抬升,或是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暖空气沿锋面爬升,也能促使气流上升形成降水,这些内容将在后面学到)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二、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1雪线
2.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一)气候因素
1.气温
(1)从纬度来看,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例如,赤道非洲雪线为4500-5000m,阿尔卑斯山为2500-3000m,挪威在1540m左右,南北极圈内雪线已低达海平面附近。
(2)从季节来看,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夏季一般高于冬季,从而导致雪线也是夏季高于冬季。
(3)从坡向来看,山地阳坡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则融雪快,雪线位置高:而阴坡因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位置低。例如,乞力马扎罗山、天山和阿尔卑斯山的雪线都是阳坡高于阴坡
2.降水
不同地区的降水存在差异,另外,同一座山体,不同坡向的降水也存在着差异。
(1)从地区来看,由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湿润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气候越湿润的地区,雪线越低,反之,气候越干旱,雪线则越高。比如,例世界范围内来看,副热带地区的雪线要高于气候较为湿润的低纬度地区(参见“世界雪线随纬度的分布图”)。
(2)从坡向来看,与背风坡相比,山地迎风坡的降水量多,冰川的体积和面积大,冰川分布的下限要低一些。例如,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
。原因是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C)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陆性冰川,雪线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
(二)地貌因素
(三)大气环境因素
三、雪线影响因素的判读
(一)当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叠加时,例如天山(附图3),天山的北坡既是阴坡,同时又是迎风坡,雪线低。
(二)当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冲突时,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是阳坡,但是却是迎风坡,在这里,降水的因素要大于温度因素的影响,因此,南坡雪线低。
6.A
7.B
8.B
【解析】
试题分析:
6.根据材料中提到波波湖面积2800平方公里,深度2.4~3.0米,水位浅,对比1986年和2016年波波湖面积,从湖泊水位变化情况可知波波湖的湖盆底部地形平坦。
7.材料中提到湖水含盐量很大,湖底沉积作用,水位在下降过程中,在湖面边缘可以看到淤泥滩和大量析出的盐分,A错,B对;由于湖面海拔3690米,高原高山气候树木很少,C错;由于湖的水位较浅,所以不会引起大量渔民内迁,D错。
8.波波湖位于南美洲西部南回归线以北地区,海拔3690米左右,海拔高空气稀薄,受到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该湖所在地区气候干凉,气候干燥,降水少,所以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答案选B。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
9.A
10.C
11.B
12.D
【解析】
试题解析:
9.每年珠峰登山的时间有两段,即4-6月份和9-10月份。因为珠峰北坡地区每年的6月份开始进入雨季,一直到当年的9月份,其中7、8两个月份是降雨量最大的时候;在海拔7000米至9000米之间,每年的1-3月份和11-12月份是风力最大的时候。除去这两个因素,每年珠峰登山的时间仅剩下两段,即4-6月份和9-10月份,各国登山队伍都会选择这两个时间段攀登珠峰。选A。
10.正午时气温上升,气流对流运动显著,多大风等恶劣现象发生。从表面上看北京时间13时,珠峰地区约为11时左右,不是一天中对流最强的天气过程时刻,一天中强对流天气应该出现在午后,但考虑登山队员下山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正处于对流最强天气过程,所以确定C选项正确。
11.考查珠峰形成,由于板块的挤压隆起而成,选B。
12.本题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类似由赤道向二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珠穆朗玛峰自山顶——山麓的完整垂直自然带名称依次为冰雪带、荒漠带、高山草甸(高山冰雪融水自上而下流淌,首先形成的应该是水草较好的高山草甸,然后是普通的草原)、高山草原、高山灌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考点定位】自然带、地壳运动。
【名师点睛】第1题难度大,借助大事件分析珠峰的气候的季节变化,学生关键在于判断冬夏季风的影响和雨季的分布。第2题,考查中午的强对流天气,学生要注意细节——北京和珠峰的时间差,第3题,考查内力作用,难度小。第4题,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抓住垂直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的相似性。
13.B
14.C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13.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厚。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厚,中间薄,故选B。
14.M时期树木生产缓慢,反映气候较寒冷。气候寒冷,雪线下降,AB错。由于气温低,海水体积收缩,同时,两极冰川融化少,海平面下降,C对。气候寒冷,蒸发弱,大气中水汽少,降水少,D错。故选C。
15.地壳水平运动,岩层发生褶皱,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块状山地是断层形成的,A错。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秋高气爽,B错。全球变暖,世界各地干湿状况变化,导致各地经济结构变化,C对。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D错。故选C。
【考点定位】全球气候变化
16.B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16.根据图示信息,地图数据需要使用GPS
进行定位和GIS进行数据分析,不需要RS技术,所以A错误;百度迁徙地图可以显示即时的数据信息,具有直观、数据更新快的特点,所以B正确;利用虚拟技术可以监测人口流动方向,但不能预测人口流动方向,所以C错误;该地图是针对手机定位数据,不能进行交通方式选择与行程规划,所以D错误。
17.图示时段是人口流动现象的监测,不属于人口迁移;中西部地区短途客流的增加反映其经济水平的提升;图示时间段为腊月二十八,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因素;人口从北京、上海等东部城市流出,是返乡过年,与逆城市化无关。该题选B项。
【考点定位】人口迁移的原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8.B
19.C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18.由图示箭头可知,能够为该系统提供能源的是沼气池,因此A为沼气池;牲畜的粪便可以以做为沼气池的原料,所以B为畜牧业;鱼塘的淤泥,可以为农业提供肥料,C为农田,该题选B项。
19.沼气发展需要高温发酵,所以该地气温要高,应该位于低纬度地区;沼气池的原料来自生物秸秆和动物的粪便,因此该地应该有丰富的原料,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温度高,生物种类众多,最适合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模式,选C项。
20.该复合农业生产系统,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将物质和能量通过循环系统做到高效利用,选B项。
【考点定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生态农业的发展及意义,涉及到发展沼气的条件判断,相关知识如下:
(1)发展沼气的条件要从原料和气温条件来分析;(2)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卫;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更好地保护森林植被;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轻大气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推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绿色农产品.
21.
(1)A河流域面积较小,输沙总lat较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部分泥沙在河流中游(盆地)堆积较多。入海口河道狭窄,流速快,泥沙堆积少;海潮顶托作用影响较小。每条2分.10分)
(2)该区域濒临海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分)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光热充足、空气湿度大);(2分)土壤为红壤,呈酸性;(2分)地形为低山丘陵,.坡度适宜,利于排水,适宜油茶种植。(2分)
(3)赞同:甲地(等高线较稀疏)坡度适宜,又位于向阳坡,利于油茶种植(2分)油茶树经济价值比马尾松、竹林高,茶油消费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利于提高农民收入。(4分)
或不赞同:砍伐原有植被栽种油茶树后,导致土质疏松,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坡地水上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4分)种植油茶树投资较大,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示经纬度可知图示是我国东南沿海,当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且多低山、丘陵地形,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较好,河流含沙量小;图示A河受地形的影响,A河流域面积较小,河流总流量较少,输沙总量较少;部分泥沙在河流中游(盆地)堆积较多;河流入海口河道狭窄,流速快,泥沙堆积少;海潮顶托作用影响较小。
(2)油茶生长习性:油茶树喜光热、喜湿,土壤PH值5~6.5,适宜种植在坡度25度以下坡地的红壤丘陵地区。图示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土壤为红壤且呈酸性;该地等高线多在200—500米之间,说明地形类型为低山丘陵,坡度适宜,利于排水,适宜油茶种植。
(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理由充分都可。
答赞同:主要从当地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发展油茶的角度进行分析,从经济效益高角度分析。理由为甲地(等高线较稀疏)坡度适宜,又位于向阳坡,利于油茶种植;油茶树经济价值比马尾松、竹林高,茶油消费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答不赞同:主要从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生态问题、油茶种植投资量较大等方面分析。不赞同的理由为砍伐原有植被栽种油茶树后,导致土质疏松,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坡地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种植油茶树投资较大,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考点定位】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成因及经济建设。
【名师点晴】河流输沙量的多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①是河流水量的多少;②是中上游植被覆盖率,或者有无水库、湖泊影响河流的泥沙含量;③是入海口处海水深浅;④是入海口处潮流作用比的强弱。
A河入海口附近沙洲较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的输沙量、植被覆盖率、泥沙沉积量、海潮顶托作用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该区域种植油茶树优越的自然条件,要根据油茶的生长习性,结合当地的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土壤、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
开放性题目,只要答题理由充分都可;答赞同理由主要强调种植油茶的好处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答不赞同的理由,主要强调种植油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22.
(1)此时长沙盛行偏东风,未来几天暖锋过境后,该地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2)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适宜的温度和降水。地形、地势:位于长江冲积平原,地势
平坦。河流:位于长江沿岸,有充足的水源。交通:陆上有稠密的公路、铁路网,交通四通八
达;位于长江干流或支流的沿岸,水运交通便利;长江沿岸城市通过上海港与海洋相通,可以
河海联运,对外交通便利。
(3)优点: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缺点: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来源:Z*xx*k.Com]
资源供应紧张;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4)光电子产业附加值高,利润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
间;促进就业;光电子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轻。
【解析】
试题分析:
(1)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在长沙形成偏东风。此时,长沙处于低压槽附近,受暖锋影响,形成阴雨天气。未来几天,暖锋过境后,该地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2)城市的形成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势、河流、、水源、交通(水路运输、陆路运输)。从气候上分析,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受西北风控制,夏季受东南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条件好,适宜农业的发展及人类的生产活动;从地形上分析,位于冲积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有利于城市的扩展与城市规模的扩大;从河流上分析,长江支流多,流域面积大,水量丰富,有充足的水源条件;从交通上分析,交通线路密集,成网状分布,且交通通达度高,四通八达;位于长江干支流的沿岸,有利于发展水路运输;长江沿岸城市通过上海港与海洋相通,可以河海联运,对外交通便利。
(3)分别从优点与缺点两个方面来分析。若分析优点,主要从降低生产成本、交流与协作方面分析;若分析缺点,主要从环保、能源供给、企业竞争等方面分析。制造业集中布局的优点,有助于相关产业的技术协作和加强信息的交流分享,同时,有上下游关系产业的集聚,可以减少运输的费用和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制造业集中布局的缺点,制造业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而且不利于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制造业对能源的消耗量大,会导致能源供应不足等现象;竞争加剧,会导致企业间恶性竞争现象。
(4)武汉大力发展光电子等新产业的原因主要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产业升级、促进就业、污染小等方面分析。光电子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利润高,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光电子等新产业,可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而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同时,增加就业人数,提高就业率;光电子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考点定位】锋面天气,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工业集聚的意义。
【名师点睛】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是聚落的高级形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面积虽然不大,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功能。
影响城市具体位置和分布的因素,就是城市的区位因素。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同一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的区位因素有所不同,但都有其区位的主导因素。
一、地形与城市区位
1.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
2.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3.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二、气候与城市区位
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降水适度、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
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河流与城市区位
1.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沿河城市区位: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②河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③河口处,如上海、广州等。
2.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如伯尔尼、巴黎、波士顿等。
四、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人们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工矿区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依托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等;
依托世界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等;
依托金矿开采兴起城市:约翰内斯堡等;
依托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依托中国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玉门等;
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五、交通与城市区位
交通运输对城市区位也有重要的影响。城市是人口密度较高、面积比较大的聚落,是货物和人员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便利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的轴线。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
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
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因铁路枢纽兴起的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线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
六、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为政治中心而建;美国的圣地亚哥、阿那波利斯,英国的普利茅斯,法国的土伦,日本的佐世保和我国的旅顺等,都驻扎大量军队,拥有大量军事设施,为有名的军事城市;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
在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问题时,要注意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很多,同一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影响其区位的主导因素也不相同。城市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减弱;有些因素如交通、自然资源等自古至今都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有些新的因素成为影响一些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如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因旅游因素而兴起的城市,如桂林、泰安、黄山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