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

(2016-01-30 08:58:56)
标签:

北京市

春季

会考

旅游

启迪慧想文综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自贡市普高2016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长江荆江河道上起湖北省枝城镇、下至湖南省城陵矶,全长 347.2公里。该河段素有 “九曲回肠”之称,是著名的长江“地上河”。2003年以来,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

1.引起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溯源侵蚀      C. 流水搬运      D. 流水沉积

2.运用所学知识推测,2003年以来,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的主要原因是

A. 落差增大       B. 泥沙减小      C. 宽度减小      D. 流速加快

3.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将直接有利于

A. 增强河道的泄洪能力         B. 减轻防洪的安全隐患

C. 减小河流的季节变化         D.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

1.A 

2.B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冲刷”,冲刷属于河流的流水侵蚀作用,故排除选项CD溯源侵蚀是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河床或沟床加深,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为向源侵蚀;溯源侵蚀多位于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荆江河段地处长江中游,地形平坦,主要是由于受地势高低、地转偏向力等影响产生的流水侵蚀,故选项A正确

2.荆江河段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因而河流落差、水流速度不可能有大的变化,故排除选项AD;由于荆江河段是长江的“地上河”,河流两岸有堤坝束缚,河道宽度不会变化,故排除选项C2003年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到135米,水库库容增加,泥沙沉积,三峡下游地区的河流含沙量降低,泥沙淤积减小,侵蚀作用增强,故选项B正确

3.注意题干要求是荆江河段持续冲刷的“直接”有利影响;河流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补给类型、时间有关,与河流是否冲刷无关,故排除选项C;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与人的利用观念、水资源的利用技术等有关,与河流冲刷无关,故排除选项D;荆江是长江上的“地上河”,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可以减轻河道淤积,可以“直接”增强河道的泄洪能力,从而有利于防洪,减轻防洪的安全隐患,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来源:学科网]

学科网

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的时区范围。图中数码表示时区数,加号表示东时区;半时区使用相邻两个时区交界经线的地方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

4.图示不同地区时区分布的地理基础是

A. 地球大小        B. 地球形状        C. 地球公转      D. 地球自转

5.影响图示地区各时区界线的主要因素是

A. 经度划分         B. 河流分布        C. 政治地图        D. 人口密度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年平均气温(1885年~2008)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

6.图示反映这段时期该城市年平均气温

A. 逐年上升,季节变化减少         B. 逐年上升,季节变化增大

C. 总体上升,年际变化增大         D. 总体上升,年际变化减小

7.造成该城市气温上升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温室气体排过量排放               B. 太阳辐射逐渐地增强  

C. 日地距离越来越靠近               D. 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答案】

6.D 

7.A

【解析】

试题分析:

6.图中竖轴表示年平均气温,而且愈向上温度越高;由图中气温变化折线可知,城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中间高低起伏变化,故排除选项AB;年际变化注意观察相邻几年平均气温的差值,可见年际变化减小,故选项D正确

7.太阳辐射、日地距离近百年来基本没有变化,故排除选项BC;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气温会有所升高,故排除选项D;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过量排放,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下图是地中海东岸叙利亚因内战带来的“夜光遥感”变化图,左图为2011年内战爆发前的夜光遥感图,右图为2015年现在的夜光遥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

8.与内战爆发前相比,叙利亚境内在夜间可见的灯光区域面积约减少了

A. 20%            B.50%          C. 80%          D. 100%

9.引起叙利亚境内在夜间可见的灯光区域面积减少的原因是

A. 国内人口迁移                    B. 基础设施破坏

C. 人口大量死亡                    D. 国家产业转移

【答案】

8.C 

9.B

【解析】

试题分析:

8.仔细读图,本题关键是识别叙利亚的范围,注意叙利亚国境线是图中白线。对比内战爆发前与2015现在的夜光遥感图,明显看出该国夜间可见的灯光区域面积绝大部分消失,但不是全部,故选项C正确。

9.国内人口迁移,人口仍然在国内,夜间可见的灯光区域面积不应该减少,故排除选项A;结合时事新闻可知,叙利亚内战造成人员伤亡,而不是死亡,故排除选项C;国家产业转移与夜间可见的灯光区域面积减少无关,故排除选项D;战争导致交通、电力、照明等公共基础实施破坏严重,因而夜间可见的灯光区域面积减少,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松花江丰满水库(松花湖)位于吉林市东南24公里。每到冬季,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左右。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左右时,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渐渐地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下图是不封冻松花江面及江岸的雾凇景观图,右图是雾凇奇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

10.吉林雾凇出现的区域位于丰满水库的

A. 东南方向松花江下游            B. 东南方向松花江上游

C. 西北方向松花江下游            D. 西北方向松花江上游

11.据材料推测,冬季吉林市附近十里松花江江面不封冻的原因是

A. 大气温度大于4                   B. 距离松花湖近 [来源:学科网]

C. 河床温度大于0                   D. 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

10.D  [来源:学科网ZXXK]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0.由材料可知丰满水库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吉林市,所处纬度高,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大,由河流或者水库蒸发的水汽应该向西北方向扩散,故排除选项AB;水电站应该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故选项D正确

11.仔细阅读材料可知,吉林市附近十里松花江江面不封冻时,该区域气温下降到零下30℃左右,故排除选项AC;材料中没有显示地热资源丰富,且不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故排除选项D;松花湖即丰满水库,从发电站排出的水,水温在4℃左右,水温较高,十里不封冻松花江江面,就在附近,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

36.(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浓川全长367公里,是日本最长河流。每年11月~次年2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50%,多为降雪所致。其次是67月的大雨季节。利根川主流全长约322公里,流域面积达16,840平方公里,是日本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

(1)利用资料说明,与B地相比,A地冬季降水的特点及主要原因。(8)

 

(2)对比分析信浓川和利根川洪涝灾害的不同点及产生的气象原因。(6)[来源:Zxxk.Com]

 

(3)与信浓川比较,利根川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有何差异?从河流补给分析,提高利根川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

 

【答案】

1)(8分)A地冬季降水大于800毫米,降水多;(2分)气温低,以降雪为主(2分)A地位于西北季风(或偏北风)迎风坡,降水多(2分),A地纬度更高,冬季气温接近0℃,以降雪为主。(2分)

2)(6分)不同点:信浓川春季的积雪洪水形成的洪涝更明显2分)原因:信浓川流域冬春季节降雪量更大(2分)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水汇入河流使水位快速上升而形成洪灾。2分)

3)(8分)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大(2分)修建水库,增大湖泊水补给比重(2分)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增大地下水补给比重(2分)   平整梯田,可以增大湖泊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比重,使河流季节变化减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中等温线数值可知,A地冬季气温较B地低,在2℃以下,以降雪为主;由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地降水大于800毫米,降水较多;主要由于A地位于西北季风,或偏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比较AB两地纬度可知,A地纬度更高 ,冬季气温接近0℃,以降雪为主。

2)由图可知,信浓川流域地处日本的西部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冬春季节降雪量更大;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水汇入河流使水位快速上升而形成洪灾;而利根川受夏季风影响大,洪涝灾害主要在夏季,所以信浓川春季的积雪洪水形成的洪涝更明显

3)结合上题分析及其B市降水柱状图可知,利根川位于东部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大,所以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大。因而上游地区要修建水库,增大湖泊水补给比重,增强对洪水的调节力度;增加植树造林面积,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大地下水补给比重;平整梯田,可以增大湖泊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比重,使河流季节变化减小。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7.(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是我国著名的地堑式构造平原。

河流水电站的建设,能够给人类带来许多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水电站建设因水位上涨也可能给水库上游地区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

(1)简要说明关中平原的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8)

 

(2)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给关中平原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8)

 

(3)因为“泾渭分明”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去泾渭会合处观看的人不少,说明“泾渭分明”反应的地理现象及原因。(8)

 

【答案】

1)(8分)地势西高东低(或地形平坦)(2分)    地堑式构造平原(2分)关中平原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受构造运动影响,断裂下陷,形成东西向的裂谷(2分)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而成(2分)

2)(8分)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使关中平原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加剧,(2分)造成大面积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2分)水库水位上升,使渭河水面落差减小(2分)造成渭河流速减缓(2分)由于渭河流速减缓,使泥沙沉积作用加快(2分)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河(2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

3)(8分)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2分) 泾河含沙量大,水色成黄色(2分)渭河流经关中平原(2分)  河流含沙量较小,水色较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学科网

1)仔细观察地图,注意关中平原的位置;由图中渭河的流向可知,该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较为平坦。结合我国典型地质构造对地貌影响分析地形成因;关中平原属于地堑式构造平原,该平原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受构造运动影响,断裂下陷,形成东西向的裂谷;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而成。

2)由图可知三门峡水电站位于关中平原附近的下游地区,水电站上游水库蓄水,水面上升,下渗量增加,使 关中平原地下水位 上升,蒸发加剧,盐分在地表集聚,造成大面积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库水位上升,使渭河水面落差减小,造成渭河流速减缓,由于渭河流速减缓,使泥沙沉积作用加快,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河。

3)由题可知“泾渭分明”是在泾河、渭河会合处,二者河水颜色差异大;由图可知泾河来自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体浑浊、水色成黄色;渭河流经关中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流含沙量较小,水色较清,所以两河交汇处“泾渭分明”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水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2( 10) 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

海拔较高(3000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抗缺氧药品等;(2分)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2分)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2分)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2分)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仔细阅读材料,认真读图,根据图中体现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海拔较高,在3000米以上,因而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抗缺氧药品等;海拔高、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43. (10)自然灾害与防治

每年春季,勒拿河中、下游河水猛涨,常常泛滥成灾,试分析其原因。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

【答案】

勒拿河地处中高纬度,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3分)冬半年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造成大量融雪水补给河流(3分)勒拿河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2分)河流流经地区冰期时间长(2分)春季大量冰凌阻塞河水,水位上涨快(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河流所处位置结合地形、气候等条件分析成因。由图可知勒拿河流域地处中高纬度,该区域地势北低南高,冬季降雪量大,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由于冬半年积雪量大,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快,造成大量融雪水补给河流;图中显示勒拿河中、下游地区海拔大多在200米左右,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排水不畅;该河流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流经地区冰期时间长,而且该河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即自南向北流,易发生凌汛现象,春季大量冰凌阻塞河水,水位上涨快,所以每年春季,勒拿河中、下游河水猛涨,常常泛滥成灾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44.(10)环境保护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科尔沁沙地,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但由于在清朝的放垦开荒,战乱和建国初期“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作用下,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中国正在发展中面积最大的沙地。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解析】
利用材料归纳科尔沁沙地的地势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说明科尔沁草原演变成沙地的自然原因。

 

【答案】

西高东低;(2分)河流自西向东流。(2分)位于半湿润和半干旱过度地区,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3分)位于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风力强劲;(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仔细读图,注意图中河流流向;图中显示河流自西向东流,所以科尔沁沙地的地势西高东低。根据图中400m m等降水量线可知,科尔沁沙地位于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度地带,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位由材料可知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临近冬季风源地,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强劲,蒸发旺盛,加剧干旱程度。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