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28:地质灾害
标签:
启迪慧想文综高考母题时尚情感军事 |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
微专题28:地质灾害
【高考母题再现】
【2015•山东卷】45.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判断,该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如水灾严重。所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考点定位】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危害严重的原因。
【难点中心】根据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读材料,不难判断是地震。根据材料数据,判断地震震级高、烈度大,时间是晚上,居民多在家中,伤亡大。根据灾害的群发性特点,可以推理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甚至是瘟疫出现,加重了人员的伤亡。
【考点难点突破】
【知识链节】主要地质灾害
(1)地震
|
分布 |
成因 |
影响 |
|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等板块交界处 |
岩层断裂或错位,地球内能的急剧释放使地面发生震动 |
建筑物破坏、交通线中断、人员伤亡等 |
(2)滑坡
①形成: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
[来源:学科网ZXXK]
②分布: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泥石流
①形成

②分布:地形陡峻、多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山区。
【技能方法】
分析不同地区灾情大小的方法
灾情的大小是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程度,灾情的分析主要依据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致灾因子强度和受灾体特性确定。受灾体特性包括防抗灾能力和经济密度,而影响受灾体特性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因素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
因素 |
影响 |
|
|
孕灾环境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灾害频发,灾情加重,如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大了沙尘暴的频度和强度 |
|
|
致灾因子 |
致灾因子强度越大,灾情越大;强度越小,灾情越小 |
|
|
受灾体特性[来源:学科网ZXXK] |
防灾意识[来源:学|科|网Z|X|X|K] |
防灾意识强,能减小灾情 |
|
抗灾能力 |
抗灾能力强,灾情小 |
|
|
经济密度 |
经济发展水平高,密度大,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 |
|
|
易损程度 |
受灾体不易受损,能减小灾情;易受损的受灾体灾 情重 |
|
|
人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
进入自然灾害高风险区“放大”灾情,退出高风险区则“缩小”灾情 |
|
4.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热身训练】
1.(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4月模拟地理【解析】.)(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简要分析诱发云贵高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环境特点。
【答案】受夏季风降影响,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位于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形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石灰岩广布,岩石已被溶蚀;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侵蚀切割作用强;工农业生产及工程建设,破坏原生地表和植被。 (每点有分析有结论得2分,任答5点得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诱发云贵高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环境特点主要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形(位于地势第一和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处,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地貌(喀斯特地貌,溶蚀作用强烈)再加上当地居民滥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严重等等。
考点: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发生条件。
2.(山东省青岛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解析】)(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图说明乌江新滩崩塌发生的原因。
【答案】等高线密坡度陡(2分);上部岩体凸出,缺少支撑(2分);在悬崖峭壁上采矿,破坏
岩体平衡(2分);多裂隙(2分);5-8月为雨季,大雨或暴雨诱发崩塌(2分)。【解析】
试题分析:
崩塌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裂隙多;同时多发生在5月-8月份,该月份为西南季风影响时期,降水会润滑岩体,加剧崩塌。同时图中显示有煤洞,说明有人类不合理的开矿。
考点:考查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冲关演练提升】
1.(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解析】)(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早8点左右,北京遭遇61年最大降雨。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损失近百亿元,造成78人遇难。
材料二

(1) 从地形因素分析北京城区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6分)
(2)简述为提高北京市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宜采取的工程措施。(4分)
【答案】
(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抬升形成地形雨,增加降水量;上游地面坡度大,汇流速度快;下游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2)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蓄洪、滞洪区;完善城市排水设施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所在地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季时该地盛行东南季风,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增加了降水量;河流上游(北京以北)地面坡度较大,汇流速度快,而下游(北京城区)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因此易造成北京城区洪涝灾害。
(2)本小题考查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可从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蓄洪和滞洪区、完善城市排水设施等方面做出回答。
考点: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2.(江西省红色六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解析】)自然灾害与防治图示意某年贵州羊昌瓦寨崩塌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贵阳羊昌瓦寨崩塌发生的原因及 应采取的防范措施。(10 分)
【答案】
原因:山高坡陡,岩层多断裂发育;水从岩石的节理或裂缝处溶蚀,使岩石失去稳定性;农业生产和公路工程等人类活动,破坏山体稳定性。(合理即可,4 分)。防范措施:加强区域地质灾害的检测和预警;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对地质地貌的破坏;对崩塌体及已经破坏的岩层进行工程加固;陡坡山地退耕还林、还草。(任意答三点,6 分)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崩塌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崩塌发生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结合题目信息可知,贵阳羊昌瓦寨山高坡陡,岩层多断裂发育;水从岩石的节理或裂缝处溶蚀,使岩石失去稳定性。人为原因是:农业生产和公路工程等人类活动,破坏山体稳定性。
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来分析。即加强区域地质灾害的检测和预警;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对地质地貌的破坏;对崩塌体及已经破坏的岩层进行工程加固;陡坡山地退耕还林、还草。
考点:崩塌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3.(湖南省常德市2015年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解析】)(10分)读秦岭有关信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说明图中暗河的流向、堰塞湖的形成后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
【答案】
流向:自东南流向西北(2分)
危害:秦岭山地降水较多,地震堆积物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后,雨季湖水水位上升,淹没沿河湖岸部分村镇、农田等;堰塞湖水坝(堵塞物)受水的压力、冲刷、侵蚀、溶解等影响,发生崩塌、满溢或渗漏后倾泻而下,易形成洪灾和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威胁下游的村落、农田等。(4分)
应急措施:加强天气预报、水位预警和堵塞物监测,提防雨季水位猛涨;利用南高北低地势,开挖泄洪通道,将堰塞湖水引向水库;及时疏散湖区沿岸和湖区下游居民至安全地带等。(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地震崩塌堆积物堵塞河道,在堵塞处以上河道形成堰塞湖,所以流向是自东南流向西 北。 秦岭山地降水较多,地震堆积物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后,雨季湖水水位上升,可能淹没沿河 湖岸部分村镇、农田等。堰塞湖水坝是由堵塞物形成,受水的压力、冲刷、侵蚀、溶解等影 响,容易发生崩塌、满溢或渗漏,导致形成洪灾和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威胁下游的村落、农 田等。针对主要灾害,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天气预报、水位预警和堵塞物监测,提防雨 季水位猛涨。利用南高北低地势,开挖泄洪通道,将堰塞湖水引向水库。及时疏散湖区沿岸 和湖区下游居民至安全地带等措施。
考点:区域灾害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形成原因,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4.(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解析】)(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是我国西南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
(1)分析贵州石漠化的成因(6分)
(2)列举出四种与石漠化相关联的自然灾害。(4分)
【答案】
(1)自然原因: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广
布);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3分)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过度樵采)、不合理耕作方式(过度开垦)、工矿建设等。(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改为:石漠化成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角度回答,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区山高坡陡,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易造成土壤流失;再加上土层较薄及人为的不合理的开垦和破坏植被使贵州石漠化严重。
(2)自然灾害之间存在关联性,由于石漠化加上该地降水集中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由于植被破坏使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大大减弱,容易发生山洪、旱灾。
考点:该题考查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自然灾害相关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