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
标签:
教育启迪慧想文综河流径流量晨昏线 |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迁安二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将习题进行分类,通过复习知识点,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的能力。
整体设计: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这张试卷的特点,我准备从学生错率较高的题目、特别是主观题着手,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查纠错,特别是如何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解答主观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即“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教学过程
一、成绩分析:表扬成绩优异和进步较大的同学,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
二、选择题讲评
1.错题展示:多媒体展示正答率在80%以下选择题的正答率及相应错选选项
|
题号 |
正答率 |
错选 |
|
2 |
56.9 |
A/C |
|
3 |
49 |
B/C |
|
4 |
71.3 |
A/D |
|
5 |
74.4 |
A/B |
|
10 |
59 |
A |
|
11 |
59 |
A |
|
12 |
59 |
A |
|
19 |
68.3 |
A/D |
|
20 |
69.1 |
A |
|
22 |
70.4 |
B/C |
|
23 |
69.6 |
B |
2、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解决正答率较高的选择题4、5、19、20、22、23题。)
【小组展示,点评分工】
第19-20题,3组展示, 1组点评。
第22-23题,5组展示, 4组点评。
[师生合作]
知识点一、光照图判读——2-3题
[分析]如果在做题时能够找到切入点,则光照图的判读就迎刃而解了。
方法归纳:(投影展示)
在局部光照图或变形的光照图中,判断南、北半球,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方向及相关计算等,常以
“三类点”“三条线”为突破口快速、高效地解题。
1.“三类点”即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与赤道的交点。
(1)如果图中给出了南、北极点,那么也就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和经度的递变规律(东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增,西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减)。
(2)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某条经线的地方时,从而可以根据经度差计算出全球任何一点的地方时和区时,考题中通常要求计算的是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和世界标准时(零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太阳直射的纬线,就可以判断出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该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以及全球任何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
(3)晨昏线与赤道有两个交点。其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据此可算出全球各地的时间。除了二分日晨昏线过极点外。其余任何一
2.“三条线”即晨线、昏线和赤道2.“三条线”即晨线、昏线和赤道
变式训练一: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MO为晨线
2.北京时间是(
3.此时(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知识点二、河流的补给形式——10-12
[分析]熟悉不同补给类型河流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把握图中河流的径流随气温变化,本题就容易了。
归纳对比:
|
补给类型 |
补给季节 |
径流变化 |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
|
雨水补给 |
|
|
|
|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
|
|
|
|
冰川融水 |
|
|
|
变式训练二:
读某河流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4~5题。
4.下列地区河流不具备上述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a
5.下列有关该类河流及其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分布在北半球
B.该河没有冰雪融水补给
C.当该河流处于汛期时,我国长江流域处于伏旱天气
D.如果该河流位于南半球,则该地典型植被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学生评价学生答卷](投影展示学生试卷截图)
师点:获取和解读信息是高考考查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而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是答题的关键,同时又是同学们的薄弱环节。
Ⅱ卷存在问题:
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差,不能与相应知识建立联系;
2.忽略题干中的限定语,导致答题的针对性差;
3.专业术语运用不准确、不规范;
4.少数同学答题忽视提示语和要点序号化。
方法归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主要途径
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③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以26题第⑵问为例引导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然橡胶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是制造轮胎的原料。天然橡胶喜高温、高湿:年均温在19℃以上,以21~27℃为宜;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70~80%;静风向阳,风速<3米/秒。肥沃深厚的土壤;土层厚度>60厘米。热量条件的保证程度,特别是越冬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绝对低温<5℃,就会引起寒害;绝对低温<0℃,引起严重寒害,时间较长则引起死亡。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基地。
⑵哀牢山西坡的橡胶林多选择在阳坡的山腰部位,并放宽行距;哀牢山东坡地区,橡胶林则选择在北部有屏障且向南开阔的马蹄形环境中,并且要预先营造防护林。分析橡胶林如此布局的原因。
方法归纳:回答主观题三步曲
1. 准确获取、解读信息。(文字背景、设问、图表资料)
2.对接迁移。(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并实现与新问题的对接,这样才能找准答题的突破口。)
3. 表达专业化,语言规范化。(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尽量使用关键词,多用词组,少用句子)
变式训练三: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试着采用一种新的模式进行试卷讲评,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将题分类进行:
第一类,没有或正答率较高的试题,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讲解及互评可以解决,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点拨;
第二类,正答率较低的题目,这类试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重点讲评。讲评试卷时,把每个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紧扣课本分析讲解。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对号入座,同时,找出自己考卷中的错误,并当堂纠正。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类,主观题,这类题目学生的得分率较低,主要是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弱造成的,因此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解答主观题,使学生熟悉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途径及解答主观题的方法。但在学生看到试卷感觉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进行试卷讲评时,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更为生动,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