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激情趣味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艺术

(2015-07-28 08:53:32)
标签:

教育

启迪慧想文综

学生

教学

干洁空气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激情趣味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艺术
                                                           青岛五十八中 王永国 
    成功的地理教学,应该是将科学性、知识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所授的知识,培养应有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应在教学过程始终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热烈有趣的氛围,紧紧吸引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脑神经纤维始终处于激愤和导通状态,最大限度地接受、传导、分析和储录信息;同时也是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浓厚的探究欲望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从教学规律来看:“哪里没有兴趣,那里就没有记忆。”“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除了教师端庄的仪表、和蔼的表情、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功底外,富有激情和幽默风趣尤为重要。
    幽默风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表达技巧和语言文字的外在因素,摹形传神、抒情论理所表现出的诙谐幽默的情趣,要求教学过程绘声绘色、耐人寻味,寓意深刻、启迪思维。所以激情趣味是课堂生动活泼的味精,是营造高效教学氛围的佐料和调味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营造一种激情幽默的教学氛围呢?
一、 刻意渲染法
    通过简洁凝练、富有诗情画意的教学语言,刻意渲染气氛,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并产生共鸣,迸发激情。如讲“我国的疆域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时,教师用诗一般的地理语言充满激情的娓娓道来:“祖国是东海碧波上升起的太阳;是帕米尔高原上闪烁的繁星;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是花开三月、草长莺飞的南疆春色,是敦煌飞天的曼舞轻歌,是杭州西湖的淡妆浓抹,是桂林山水的清秀绮丽,是黄山云海的神秘莫测……”可见教学语言应披文入情,载人入境。或要言不烦,画龙点睛;或洋洋洒洒,侃侃而谈。听这样的课学生如沐春风,如润春雨,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又得到了美的享受,何愁学生昏昏然而无旺盛之探求欲呢?
    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只有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20中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
二、悬念制造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难点、重点的内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可以修饰制造出一个个悬念,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起积极探索奥秘的浓厚兴趣。就像横断江河的水阀,随水量的增加,水位升至极限时,突然提闸,水位陡落,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浩浩荡荡,气势非凡,如在讲“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时,先绘出一幅“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然后设问:在近日点和远日点,那一点地球获得热量多些?答:近日点(比远日点多7%)。再问:此时北半球是夏季还是冬季?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会答夏季,当告诉是冬季时,学生十分奇怪,探究之心顿起。可见让学生的思路按照一定的定时顺延,势态逐渐加深,当悬念蓄势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然释放,使其心理期待突然扑空,跌落到一个非顺势设想而又相关的缝合点上,必然荡气回肠,收到显著的效果。
三、 形象夸张法
    形象的语言具有鲜明、生动、可感的特点。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教育学理论也认为形象比观念易于被大脑接受。同样形象甚至夸张的语言比抽象的概念更易让学生接受。如我在介绍“五大基本地貌类型时”。手抚高凸的额头说是青藏高原,手指两颧骨说成是两广丘陵,平坦的脸颊说成是华北平原,高挺的鼻梁说成是四川盆地,如此夸张的语言,形象直观,绘声绘色给学生留下浓厚的印象。所以,教学中适当使用形象夸张的语言,不仅可以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再现形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信息激活法
    地理知识中有许多需要机械记忆的干巴枯燥的内容,如果平铺直叙或就事论事,往往教者昏昏,听者乏味,蜻蜓点水,稍纵即逝。如果将这些内容辅以适量之佐料,进行趣味加工,使死的知识活起来,学生就会兴趣顿生,轻松接受。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法。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地球数据:赤道半径6378千米—庐山齐爬,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极半径6357千米——庐山舞旗中国人口的迁移过程和特点:“黄河域,中华地,秦汉起,人南移,安史乱,定格局,解放后,指令移,规模小,   频率低,  开放后,  自发移,民工潮,开放地” 中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民族节日真丰富,火把泼水那达慕,开斋洛萨古尔邦,哥婆达努和祭鼓,气压梯度力的特点可概况成:“大小方向总不变,始终垂直等压线。”总之,如此一加工既生动活泼又妙趣横生;既活跃气氛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欢笑之中品味各种妙意,产生共鸣从而愉快地接受、掌握,且记忆深刻永久。
五、 幽默双关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利用语言和语意的双重含义,言此而意彼,含蓄的表达一种思想,语音深厚,风趣幽默,使人回味无穷。如我在介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事迹后,总结道:罗马教皇在300年后的今天,终于宣布为其平反昭雪,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了,科学最终战胜了宗教,“中”为“洋”用,趣味浓厚,一语双关。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 将错就错法
    将某种错误的结论、判断或假设,姑且作为正确的对待,由此通过演绎或推理,层层深入或展开,得出一个与事实或公理相悖,更加荒谬的结论来,原命题自然不攻自破,收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效果。如“基尔霍芬定律”:“物体的温度愈高,其辐射能力最强部分的波长愈短”。据此得出:太阳辐射是短波,地面、大地辐射是长波的结论。限于物理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极易记反。我们界定相反的命题正确,及太阳辐射是长波辐射—红外线,便不会发出可见光,肉眼便不可见;地面、大气辐射如是短波辐射—紫外线的话,那么,位于大气圈之下,岩石圈之上的生物圈焉能有生命存在?
七、 巧归妙结法
    将分散、零乱的知识按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概况、归结、梳理、凝练、提纯,从而使其联系更加密切,更便于理解、记忆,同时亦可培养学生分析、概况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即授之以渔。如地球上生命形成和存在的条件,地球具有如下之条件:
                       (体积:不大不小)
                                        
                       (引力:不大不小)
                        ↓              
(大气:不多不少) (距日:不远不近)
                       ↓               
                       (表温:不高不低)
                                  
                     (自转周期:不长不短)

八、 望文生义法

    教材中的名词、概念、定理(律)和许多表述,往往凝练准确,有时望文可生义,可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如“干洁空气”,“干”者无水也,“洁”者无杂质洁净也,因此,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和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便是“干洁空气”。再如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可望“疆”释义,右侧上午三横两田代表三山两盆,左侧一“土”代表“帕米尔高原”,“弓”中间向西的弯曲代表北疆准噶尔盆地西侧大西洋的水汽通道,恰当形象,寓意深刻,举一纲百目张,望一文而百意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