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

(2015-02-16 13:48:12)
标签:

股票

启迪慧想文综

塞内加尔河

加工出口区

地热能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三地理样卷
考生须知:
1. 本卷分试卷Ⅰ和试卷Ⅱ,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试卷Ⅰ、Ⅱ的答案做都做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卷Ⅰ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华北某市11月3日—4日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完成第1题。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1.大气对流运动最弱的时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右图示意某岛屿简图,该图图幅为4cm×4cm,岛屿面积约为10432Km2。完成第2—3题。
2.该图比例尺约为
A.1:3600000            B.1:1300000
C.1:330000             D.1:250000
3.岛屿西南沿海的自然带最可能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下图为“我国天然气2000~2011年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的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4.天然气消费重心由向西北开始转向东南的年份是
A.2001年          B.2004年          C.2007年        D.2009年
5.天然气供需重心变化,反映
A.我国经济重心北移                  B.东西部经济差距缩小
C.北方天然气消费量下降              D.天然气国内运距扩大
夏季风进退早晚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图表示110°E—120°E区域夏季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完成6-7题。
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6.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
A.东北北部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北部
7.下列年份,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的是
A.1955年         B.1965年
C.1975年         D.1995年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8—9题。
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8.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是
A.多火山地震
B.橄榄林广布
C.高原山地为主
D.西风影响明显
9.影响岛链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流向           B.板块运动
C.径流分布           D.火山喷发
读亚、欧、非局部地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开发规划空间示意图,完成10—11题。
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10.①、②、③的能源类型是
A.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B.风能、地热能、太阳能
C.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太阳能、风能
11.影响欧、非两洲新能源输送线路分布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市场
C.资源           D.技术
读长江谷地某时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14题。
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12.一天中,a、b两点相距最近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       B.正午前后
C.日落前后       D.子夜前后
13.当a、b两点相距最近时,长江江面气流运动状况为
A.沿山坡爬升                          B.垂直上升
D.处于静止状态                        C.北坡爬升,南坡下沉
14.为减小冻害危害,柑橘最易种植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日铁路(拉萨-日喀则)正式通车运营。读拉日铁路略图,完成15-17题。
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15.图示地区众多湖泊大都属于
①淡水湖   ②咸水湖
③外流湖   ④内陆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④
16.影响拉日铁路的选线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         B.水源
C.聚落         D.地形
17.图示区域位于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加工出口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扩大对外贸易而设立的以制造、加工或装配出口商品为主的区域,其产品全部或大部供出口,落户企业享受快速通关、保税、免税及退税等诸多优惠。读全球加工出口区(图中黑点)分布图,完成18--20题。
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18.吸引企业落户加工出口区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原料           D.土地
19.全球加工出口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为
A.交通便利        B.科技水平高
C.矿产丰富        D.劳动力丰富
20.设立开发加工出口区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进口比重    B.改善环境质量
C.加强资源管理    D.增加外汇收入
下图为专家描绘的最新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完成21--22题。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21.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有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可能发生变异,未来可能(或现在已经)通过空气传播,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风险最大的是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23.晨昏线上地方时为5:30的某地,一定
A.位于北半球                   B.会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C.处在夏半年                   D.11:30太阳高度角最大
相比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美国的人口发展比较理想。读图表资料,完成24—25题。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
人口统计数据表

国家

2012年人口数(亿)

20052010人口统计 (‰)

出生率

死亡率

中国

13.69

11.2

6.4

美国

3.07

14.0

4.3

俄罗斯

1.40

10.7

15.8

日本

1.27

8.3

8.5

24.与中、日、俄相比,美国人口发展理想的表现是
A.人口死亡率最低                  B.人口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C.人口年龄结构合理                D.出生率高,劳动力最丰富
25.美国人口发展理想状态形成,主要得益于
A.限制人口生育政策                B.移民政策的阶段性调整
C.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D.科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卷Ⅱ  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世界某国略图和甲城气候统计资料。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材料二:R2河是发源于甲国的一条内陆河,它每年泛滥,使两岸的土壤肥沃,而在泛滥地区以外则是沙漠。近年来,随着R2河上游种植业的加大开发,沙漠化现象加重。
(1)分析甲城的降水特征。(2分)

(2)说出R1河流的汛期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R2河沙漠化现象加重的原因。(4分)

2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非洲塞内加尔河流域图;塞内加尔河①、②两地流量变化曲线图和③地气候资料统计图。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材料二:每年5、6月,来自撒哈拉沙漠强烈干热的哈马丹风影响塞内加尔河流域,往往使流域北部的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大批庄稼幼苗死亡,不得不重播或改种其它作物。
(1)比较分析塞内加尔河①、②两地洪峰流量差异。(6分)

(2)简析塞内加尔河流域北部5、6月经常出现大批庄稼死亡的原因。(4分)

(3)渔业占塞内加尔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为该国第一大创汇产业。分析渔业成为塞内加尔经济支柱的原因。(6分)

2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东北地区略图及2009-2012年黑龙江玉米播种面积、产量统计资料。
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地理【解析】材料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东北地区形成了畜牧、狩猎、渔捞、采集、种植顺序的最合理生产方式。丰厚的冬贮,则是东北地区人们饮食文化的聪明创造,这种历史传统,直到今天仍在广大农村保留。
材料三:研究表明,由于地下土层中的盐碱成分水解后,被埋藏过浅的地下水频繁推到地表后因水分快速蒸发而沉积,是造成大庆及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打井种稻,加大浅层地下水的开采强度,全面推行旱地改水田工程,是大庆及周边地区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
(1)说明2009--2012年黑龙江玉米播种面积、产量变化特征并分析产量变化原因。(4分)

(2)分析历史上东北地区生产方式形成原因和冬贮丰富的原因。(10分)

(3)说明大庆及周边地区实行打井种稻,推行旱地改水田工程的有利影响。(6分)

 

 

 

浙江省湖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的丙时段,空气质量指数数值最大,说明大气对流运动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所以污染状况最严重。
考点:大气运动。
2. A 
3. D

【解析】

试题分析: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面积/实际面积等于比例尺的平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岛屿所处的纬度较低,应属于热带气候区,此纬度受东北信风影响,从图中的海拔高度可以看出,岛屿西部海拔较高,西南沿海处在信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西南沿海没有河流,为热带荒漠景观。

考点:陆地自然带、比例尺计算。

4. B
5. D 
【解析】
试题分析:
4. 从两幅图上可以看出,天然气消费重心的变化曲线在2004年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经度值增加,而纬度值减小,说明从西北向东南转移。
5. 由两幅图中看出,我国天然气的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的距离在拉大,说明天然气的运距增大;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的比重较小,并且我国北方煤和石油资源丰富,天然气使用比重更小,而我国天然气资源西部分布集中,所以,天然气的供需变化并不能说明前三项的问题。
考点:中国能源消费。
6. B 
7. A 
【解析】
试题分析:
6. 从图中等值线可以读出,夏季风到达的最高纬度介于40°N-45°N之间,为华北地区。
7. 我国夏季的降水是由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分布在夏季风的前沿。由图中可以看出,和别的年份相比,1955年,雨带分布在35°N以北的时间长,而分布在35°N以南的时间短,易造成“南旱北涝”。
考点:中国锋面雨带的移动。
8. D
9. A
【解析】
试题分析:
8.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特征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为西欧平原的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错误;气候主要受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气候,D正确;橄榄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B错误;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A错误。
9. 此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B、D错误;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洋流方向与岛链走向一致。
考点:世界主要区域地理特征。
10、C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0、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能源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纬度较低且气候干旱,太阳能丰富;②能源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及北海沿岸,风能丰富;③能源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处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热能丰富。

11、能源消费量决定了能源输送线路分布密度。

考点:世界能源分布。

12.A
 13.B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12.图中等温线在江面处向高空凸起,两侧山脚的气温较低,说明山坡处出现了逆温。日出前后,冷空气下沉明显,逆温层较厚,a、b两点相距最近。
13.由于水陆热力性质差异,日出前后,江面上气温比两侧山坡气温高,江面盛行上升气流。
14.丙、丁两地为阳坡,气温较高;而丁地海拔较低,冷空气易在此堆积,造成冻害,所以柑橘宜种植在丙地。
考点:热力环流。
15.D
 16.C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15.图示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受地形影响,降水少,湖泊多属于咸水湖和内陆湖。
16.铁路沿线聚落集中分布,铁路修建加强了沿线城市与外界的联系。
17.图示地区南侧为喜马拉雅山脉,山脉北侧的河谷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线。
考点: 交通线的布局原则。板块构造学说。
18.A
 19.A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18.因为加工出口区的产品全部或大部供出口,所以,优惠的出口政策是吸引企业落户的主要原因。
19.从全球出口加工区分布看,多分布沿海和边境地区,其区位优势主要是交通便利。
20.设立加工出口区,生产的产品全部或大部供出口,增加了区域的外汇收入。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21.D
 22.C
【解析】
试题分析:
21.从图中可以看出,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左图中④的气候特点符合热带雨林气候。
22.甲地位于赤道以北,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甲地所在纬度偏成西南风,使得甲地病毒有向内陆传播的风险。
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3. C
【解析】
试题分析:晨昏线上的点处在日出或日落中。地方时5:30日出,说明昼长大于夜长,处在夏半年,C正确;处在南北半球的地区都有5:30日出的机会,仅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确定半球位置,A错误;不同纬度地区被太阳直射日期的日出时间不同,所以,根据日出时间不能判断出被太阳直射,B错误;各地每天太阳高度最大值为地方时的12:00,D错误。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4. C
 25. B
【解析】
试题分析:
24.从图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的死亡率都比较高,日本和俄罗斯更为突出,并且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说明这三个国家都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而美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较合理,所以,出生率和死亡率保持在理想的范围。
25.美国移民数量较大,通过移民政策的不断调整,可以使人口的年龄结构保持合理的状态。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26.【答案】
(1)冬季受西风带和地形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少。(2分)说明:只要答出“冬季降水多于夏季”即可。
(2)春季(2分)   原因:冬季以降雪为主(且难以融化);春季积雪融化;春季降雨增加。(6分)
(3)(R2河上游用水增多,使径流量减少),泛滥区面积减小;沿岸植被枯萎;周边沙漠向河推进。(答二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柱状图上可以看出,甲地降较少且集中在冬季。
(2)甲地降水较少,所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季节性冰雪融水。甲地冬季气温较低,积雪在春季集中融化,形成河流的春汛。
(3)由材料可知,河流两岸的农业区得益于河流泛滥。而上游用水过多,导致河流泛滥区减小,植被枯萎,河流下游被沙漠侵吞。
考点:河流的水文特征。沙漠化。
27.【答案】(16分)
(1)流量②地大于①地。(或答:洪峰出现时间②地早于①地)(2分)
②地降水量大,多支流;由②地至①地,降水减少; 沿途下渗。(答二点,4分)
(2)降水偏少;气温高,蒸发旺;幼苗期,抗干热能力弱。(答二点,4分)
(3)沿海有广阔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市场需求量大。(答三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流量曲线可以看出,②地洪峰出现时间早于①地,且洪峰水量较大。由流域图可以看出,②地在①地的上游,且接纳了众多的河流支流,而②地到①低之间降水减少,且无支流注入,加上蒸发和下渗,水量减小。

(2)从气候统计图可以看出,流域北部5、6月份降水少,而气温高,蒸发强烈,而此季节庄稼处在幼苗期,抗旱能力较弱。

(3)塞内加尔处在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同时又广阔的市场。塞内加尔经济落后,二三产业比重小,使渔业成为经济支柱。

 考点:河流水文特征。产业结构。
28.【答案】(20分)
(1)产量增长(2分)。  
原因: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4分)
(2)生产方式形成原因:
森林面积大,动植物资源丰富;草原广袤,利于畜牧;水域广,水产资源丰富;平原广阔,利于发展种植业。 (答三点,6分)
冬贮丰富原因:
纬度较高,蔬菜提供的时间短;对外交通不便,蔬菜等生活物资的输入少。(4分)
(3)开采浅层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有利治理土壤盐碱化;有利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利于提高灌溉效益。(答三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统计资料图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玉米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在增加,且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面积增加的幅度,说明玉米产量的增加一方面来自于种植面积的增加,一方面来自于单位产量的提高。
(2)东北地区地形类型丰富,平原、山地面积广阔,使得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广泛分布,所以农业生产方式多样。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农业生产季节短,冬季生产不足。且东北面积较大,外界的供应不足,使得东北冬贮丰富。
(3)对土壤改良,灌溉方式和土壤盐碱化现象都有益处。
考点:东北农业开发。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三地理样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D

B

D

B

A

D

A

C

B

A

B

题序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C

B

A

A

D

D

C

C

C

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14分)(1)冬季受西风带和地形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少。(2分)说明:只要答出“冬季降水多于夏季”即可。
(2)春季(2分)  
原因:冬季以降雪为主(且难以融化);春季积雪融化;春季降雨增加。(6分)
(3)(R2河上游用水增多,使径流量减少),泛滥区面积减小;沿岸植被枯萎;周边沙漠向河推进。(答二点,4分)
27.(16分)
(1)流量②地大于①地。(或答:洪峰出现时间②地早于①地)(2分)
②地降水量大,多支流;由②地至①地,降水减少; 沿途下渗。(答二点,4分)
(2)降水偏少;气温高,蒸发旺;幼苗期,抗干热能力弱。(答二点,4分)
(3)沿海有广阔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市场需求量大。(答三点,6分)
28.(20分)
(1)产量增长(2分)。  
原因: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4分)
(2)生产方式形成原因:
森林面积大,动植物资源丰富;草原广袤,利于畜牧;水域广,水产资源丰富;平原广阔,利于发展种植业。 (答三点,6分)
冬贮丰富原因:
纬度较高,蔬菜提供的时间短;对外交通不便,蔬菜等生活物资的输入少。(4分)
(3)开采浅层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有利治理土壤盐碱化;有利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利于提高灌溉效益。(答三点,6分)

 

更多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