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02—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第15次高考352分 “考霸”梁实有点灰心了)


标签:
文综智利宋体gb2312楷体高考地理高考暴雨启迪慧想校园 |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0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新课标全国卷)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答案】(28分)(1)(10分)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了新加坡的气候特征、水资源利用等问题。解题时要根据图文材料先进行区域定位,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C.乙地比丙地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C.丙地刮起东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1)在大气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大气越稳定。
(2)当大气垂直方向上温差较大时,可能会发生强对流现象,产生对流雨。
(3)北半球中纬某区域是该地的纬度特点,图中的海拔高度及地表起伏状况是该地的地形特点。
【精讲精析】
另解:9、10、11题【答案】D
【分析】本题组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地形和8时气温的垂直分布剖面图为载体,考查热力环流及大气的运动状况、垂直等温线剖面图的判读、天气系统移动及特定时刻的天气现象、判读图示所属的区域(区域定位)等知识。重点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综合分析与知识应用能力。本组题图像和材料新,静态分布与动态变化相结合,并提供新情境和新知识,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难度大。
第9题,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自下而上,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温差差越小,气流越稳定。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和试题中提供的新知识,近地面与高空比较,气温差异大,地表湿度大的地区,地表大气密度越小的甲乙两地,大气对流运动活跃而丙地近地面大气最稳定。其中甲地比乙地垂直方向上温差大,甲地比乙地大气更活跃
第36题以南亚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区域中甲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为背景,考查区域的气候和地形特征,农业和工业区位条件。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图3
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解析】6.A
本题考查考生非洲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中提供的纬度和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的分布范围,可以判断其主要分布在10°S~20°S,结合非洲气候特点,可以判断该流域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
7.
A.根系不发达
C.板状根大,树干长
【解析】7.B
9.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
【解析】9.B 本题是考查自然带形成差异的原因。在非洲南半球20度的大陆东西两岸形成了热带荒漠景观和热带草原景观,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因素,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此时两岸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距离海洋不远,都以高原为主。
39.(60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2
|
3~5月 (占全年%) |
6~9月 (占全年%) |
10~11月 (占全年%) |
12~2月 (占全年%) |
年均降水量 (毫米) |
雄基 |
15.8 |
70.5 |
11.0 |
2.7 |
767.8 |
新义州 |
15.9 |
72.9 |
7.9 |
3.3 |
1050.0 |
全州 |
17.9 |
66.9 |
7.5 |
7.7 |
1240.7 |
西归浦 |
29.5 |
52.2 |
8.8 |
9.5 |
1675.7 |
(5)表2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根据
图7,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8分)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出应该是新义州,其朝鲜半岛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主要从总量,时间上分析全年,6-9月情况,以及降水的集中度,还有就是空间主要从南到北,或者从最多到最少的地区。
答案要点
(5)新义州。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
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

A.丙地年蒸发量小雨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6.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球疯狂
【解析】该题以中国局部区域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图中给出了明显的长江和黄河信息,丁地湖北省,丙地年蒸发量在600mm内,应该是大于600mm,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有三个600mm;甲地区年蒸发量等值线密集,乙地稀疏,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内、外流区分界线大致相当于200mm等降水量线,在图中更偏背的位置。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时是我国的夏季中7-8月,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稻田受旱暑骄阳。
【答案】
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7-9题。7.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C.
③——大兴安岭西侧
【答案】7.D
【解析】该题气温、降水统计资料为情境考查了四地的气候、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原因、自然带、气象灾害、农业等知识点。
8.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答案】A
【解析】根据上题判断,④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北纬54°17′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受海岸山脉阻挡,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
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C.
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答案】B
【解析】根据第7题判断,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两地相比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12.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答案】:C
【解析】考查区域经纬度定位。45°E、20°N 地点位于沙特(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国家,东经35°到东经55°,北纬16°到北纬32°.东临波斯湾,西濒红海),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九)锋面性质不同,产生天气现象也不相同
2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答案】:C
【解析】考查锋面天气及图示
22.我国东部受甲图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答案】:C
【解析】考查锋面天气现象
(十)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23.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答案】:B
【解析】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关键在于某海拔高度北南两坡降水量信息的读取方法。
24.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答案】:D
【解析】同上
25.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答案】:D
【解析】考查我们主要山脉北南坡降水差异地理背景。
(十八)读某飓风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飓风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给沿海人民带来生命与财产的巨大失损。了解飓风发生、发
展过程和特点,有利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52.飓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属于哪一类天气系统。
53.简述飓风的气流运动状况。
54.飓风往往导致沿岸遭受海浪、海潮的袭击。若图示的飓风向西移动,中心到达C地时,A、B两地哪里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袭击?分别说明两地遇受风暴潮袭击程度差异的原因。
答案:(十八)(本题10分)
52.发生在夏秋季节,属于气旋(低压系统)。
53.水平方向的气流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
54.B地。因为B地位于飓风的迎风岸,而A地劲吹离岸风,因此B地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正面袭击。

A. 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 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 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 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解析】暖锋的降水主要位于锋前,降雨的强度比较小,多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故答案为C,
【答案】C
41.(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解析】结合中国地理的知识,石羊河在我国的河西走廊,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面临的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答案】
(3)温度大陆性气候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6分)
(2) 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4分)
|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 |
大盆地 |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
|
|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 |
|
|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像信息的获取解读分析能力及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1)题中R地的气温特点要通过对比两地气候资料图分析得出,对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要结合R地位置和地形分析;(2)题中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时,关键要从其位置可知该山脉主要受来自于西部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影响。
【答案】
[答案]26.(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1.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江山如画,景象万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气候对自然景观影响颇多,“气候”与“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选项描述气候的是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c→b→d
C. c→b→d→a
10.【答案】:C
点拨:寒潮是冷锋天气过程,冷锋是从北向南移动的,故选C。
11
据图6的四幅天气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 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C 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11.【答案】:B 点拨:a图中武汉处于冷锋的锋后,处于雨区范围; b图天津处于冷锋的锋后,故B对;c 和d图中北京和杭州都位于冷锋锋前,且位置很远,天气晴朗。


(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
【答案】13.(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7.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
【答案】B
【解析】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图中E地位于两条等值线中数值偏小的闭合等值线内,则E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25,0.45),F地则位于数值偏大的闭合等值线内,则F两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45,0.65),结合四个选项,B项满足条件。
8.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C.纬度位置、地形
【答案】A
【解析】E地气候风险度小于F地,E、F两地纬度接近,E地位于四川盆地内,F地位于武夷山区,根据题干信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低于都会给柑橘生成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可知F地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河网密度与之无关,结合选项可知,大气环流、地形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差异的主要因素。
9.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
【答案】D
【解析】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则纬度最高的H地原来相对气温低,所以H地气温变化小对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小。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l0~12题。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11.与①地相比,②地
A.气温年较差较小
C.昼长年变化较小
1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
材料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10分)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
答案:34.(30分)
⑴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⑵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⑶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A、①②③④
【试题解析】
【答案】C
【考查的知识点】锋面雨带推移的时间、蒙古高压强盛的季节、台风出现的季节。
【解题思路】
图①中,陆地低压海洋高压均处于加强阶段,陆地多气旋活动,清明时节雨纷纷,为春季。图②中,海洋高压较为强盛,杭州位于气压鞍部,南北两侧风向相反,形成相持的准静止锋,进入梅雨时期,为夏季。图③中陆地冷高压强盛,杭州此时低温少雨,为冬季。图④中,杭州受台风活动影响,多为秋季。
36、(30分)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2
月份 |
甲 |
乙 |
||
气温(℃) |
降水(mm) |
气温(℃) |
降水(mm) |
|
1 |
-6.7 |
45.6 |
-12.4 |
90.0 |
4 |
6.0 |
64.0 |
3.3 |
75.5 |
7 |
20.5 |
76.6 |
19.1 |
118.5 |
10 |
8.9 |
63.0 |
|
25.9 |
【试题解析】
【答案】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考察知识点】地理事物的分布描述;降雪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容易得得出降雪带的分布位置。降雪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汽含量与水汽遇冷。学生要掌握三个知识和基本原理:①大气如何运动才会遇冷?(上升运动)②冬季,北美洲中部平原地区受来自北美高压的西北风或西风影响,风从湖面吹向东南方。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水汽来源)③带走湖面水汽并向东岸和南岸海拔较高的湖岸地区做上升运动(类似迎风坡),遇冷容易形成降雪。
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D
【解析】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说明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则推出该地区气温升高,即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A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冰川大量融化产生水量流入海洋,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海洋面积增大,但海岸线长度不一定增加,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总体不变。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
【答案】C
【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
6.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答案】D
【解析】产生图 示降水区域处于低于槽的北侧,在该区域吹偏北风,与南侧的暖气流交汇形成冷锋。
图10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9~20题。
19.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总体上自东向西北增大
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
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答案】AD
【解析】根据图中年干旱旬数等值线分布,可知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自洛阳向南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少,图中有闭合等值线则说明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20.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答案】AD
【解析】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处于山地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②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量少,因而可知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与河流联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