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运圣火地质灾害地形地质构造亚欧 |
分类: 热点文综(时事文综高考信息) |
地震和奥运两大热点地理考试模拟题
[奥运模拟试题]近年高考地理热点试题——奥运专题
1、下列有关旅游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2、下列自然风光有一个与其它三个形成原因是不同的,它是:
3、旅游景点的线状组合,可以
4、四条旅游热线中,以观赏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的是
5、对望夫石的观赏应注意
6、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旅游景观欣赏时
7、既能满足游客挑战高原缺氧极限,又能满足游客体验沙漠缺水刺激的地方,应选择下图中的
8、“自由行”在我国迅速兴起的原因是
9、“丽江自由行”“成都自由行”“西安自由行”等旅游深受旅友追捧的原因是
(1)从北京出发经
(2)又经
(3)然后经
(4)上述景点中,属于自然景观又是全国十大旅游胜地的是
(5)从市场距离角度来看,北京故宫与拉萨布达拉宫相比,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更高的是
(6)
“人文奥运”是2008年奥运主题之一,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请你为2008年参加奥运的外国运动员或游客介绍三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名胜古迹: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10、 (1)京广线 武汉 黄鹤楼
长江九江庐山
(一)选择题
1.2008
年4月1日火炬传递活动开始之是,下列各组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2.2008
年5月3日火炬返回我国时,下列各组城市中,白昼长度从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3.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º36'S,58º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º50'S,39º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4.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将经过“乌鲁木齐—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是:①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②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域名城;③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④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
5.雅典所处的自然带是
6.图中火炬传递的城市数
7.当火炬传递到
8.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9.假如手持奥运火炬登珠穆朗玛峰,在登顶过程中,最有可能导致火炬熄灭的因素是
10.有关冬季参加体育运动的说法,不宜提倡的是
(二)综合题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
年北京奥运会将举行火炬传递活动,总行程137000千米,历时130天。其中,4月1日至5月3日,圣火将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传递,唤起人类对和平、和谐和团结的珍惜,表达人类对友谊、关爱和尊重的渴望。
参考答案
(一)1D 2B 3B 4C 5B 6A 7B 8C
(二)1.丝绸(1分) 2.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答全得1分)
三:综合
(1)能正确反映圣火采集仪式开始时的日照图是____________。
(2)中央电视台对圣火采集仪式进行了现场直播。西安观众观看采集仪式开始时的时间为___________,画面中取火盆口平面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________。火盆(野外静置)中的火苗多偏向_____________方向。
(3)采集仪式开始时,全球地方时为24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4)在图示火炬传递的城市中,与雅典气候类型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问1.此次圣火来源于_______(国家名),该国是典型的_______
问2.珠穆朗玛峰南坡植被表现为__________地带性分布。这一垂直自然带的形成是由于从山麓到山顶的________随着__________的增加而变化。
问3.通向西藏自治区主要的铁路的名称是什么?修建该铁路需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修建该铁路的意义是什么?该铁路大约有150公里留有通道,其原因是什么?
问4.西藏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能源类型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希腊。地中海气候。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2.垂直 热量、水分
海拔
3.青藏铁路。克服高寒、缺氧、冻土的困难。意义是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巩固国防,加快该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等。留有通道的原因是克服冻土和一些动物通道。
4.有太阳能,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有地热能,原因是地处板快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有风能,大气环流有关。
[地震模拟试题]
背景材料: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內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裂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內地面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1.关于5月12日汶川地震,叙述错误的是
2.地震发生过后
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
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3.关于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4.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
5.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6.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7.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
8.下列影响地震结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9.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11.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5)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防御?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一)1D
(二)
1.(1)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繁,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
2.(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
3、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A.
2000~4000m
(2). 请描述当地的地形特征:
(3).
C地拥有迄今为止,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4). 图(2)是图(1)中EF连线的地层剖面图,该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
(5).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B城发生8.0级地震,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震感。引发该地震的原因有哪些?
(6). 结合当地地形地势特点,请分析,伴随地震将还可能出现哪些地质灾害,并分析原因。
(7). 试分析影响D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
(1). D
(2).
西(北)部高原山地、地形崎岖;东(南)部地形平坦
(3).
都江堰
(4).
断层构造
(5).该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版块挤压碰撞的消亡边界附近,受其影响,该地地质构造不稳定,易引发地震灾害。
(6).
滑坡、泥石流;
原因:地质构造不稳,地质灾害多发,山体破碎;地形崎岖,山体陡峭;人类对山坡植被的破坏。(降水变率大)
(7).
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成都平原上,地形平坦;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政府所在地,为区域政治文化中心;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农业基础较好。
4、读下面材料及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1999年9月21日深夜1时47分,里氏7.3级强震侵袭台湾中部,倒塌房屋将近一万栋,死亡人数超过两千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材料2
中国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问B、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而且人员伤亡较大,试分析原因。
问C、包括汶川在内的西南地区是个地质灾害频繁的地区,除了地震以外,还可能有哪些地质灾害?试分析产生原因及减轻灾害措施。
[参考答案]
A、印度洋
B、中国位于众多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人口密度大。
C、滑坡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b.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c.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减轻灾害的措施:
a.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b.恢复地表植被,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c.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d.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