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祥在东湖荷花品种资源圃拍照
标签:
高占祥图片 |
2月10日,在家整理过去的见报作品,看见了高占祥先生在东湖梅园拍摄梅花的照片,勾起了我对他在东湖荷花品种资源圃拍照的回忆。
那是1999年7月16日,我和时任东湖局副局长张元祥一起到天河机场接来了自北京的高占祥先生。如果不是张元祥介绍,要是在街头偶遇这个个子不高、瘦瘦的老头,怎么也不会把这个貌不惊人的高老头与国家部长联在一起。
高占祥(1935年11月7日-2022年12月9日),笔名罗丁、高翔,生于北京通县郝家府村,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摄影家。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燕堂诗社副社长、中国名人工委主席、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名誉会长等职务。高占祥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是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文化界领导人。他主张文艺评论应以“浇花”为主;文艺领导提倡“微调”方法,被称为“浇花论”和“微调论”。他为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东湖是中国荷花和梅花研究中心基地,高占祥先生和著名摄影家于俊海等一行三人是慕名从北京来东湖拍摄荷花的。他们来到东湖后住的是东湖滨客舍普通房间,吃的是工作餐,遇上我这个情商不高的东道主,对他们也没有也没有什么特殊招待,只是天天陪他们到东湖棃园大门的科研所荷圃拍摄荷花,
荷花,从古至今历来是文人骚客笔下画中歌咏的对象。高占祥先生喜欢拍摄荷花,出版过《咏荷》等多部摄影专集。高先生那次来东湖拍摄荷花时,为我讲过照像师和摄影家的区别,讲过摄影与照像的区别。他在东湖拍摄荷花时,用行动告诉我要想把荷花拍得有精气神必须讲究用光,必须不怕辛苦。
坦率的讲,我从1984年拥有自己的照像机开始,到1998年喜欢摄影也有十多年了,我每年都会拍摄东湖荷圃和湖滨的荷花,但我从没有像高先生那样天刚亮就到了荷圃,从没有像他那样傍晚打着灯光拍摄荷花。我记得18日那天太阳还没露脸,高先生就己经到了荷圃,我学他的样子拍摄的荷叶和荷花也与过去完全不一样,晨露中拍摄的荷叶和荷花上晶莹碧透的水珠,格外吸引人眼球,这是过去用喷水器喷水达不到的效果;他晚上打灯光拍摄的荷花,是白天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也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我陪他三天,与他一起在荷圃吃过早餐:馒头和咸菜,到中山公园拍摄荷花时,请他们到老通城吃了一盘豆皮。他离开东湖时,为我赠送了他的《咏荷四百首》图文专集,遗憾的是我没有请高先生在他的专集题字。
我与高先生的那次三天交往转眼了过去了二十多年,但他在东湖拍摄荷花的认真工作的情景和没有半点官架子的平易近人的形象一直印在我脑海中。第二年初,高先生还来过东湖一次,是专题拍摄梅花的。尽管他那次拍摄梅花时陪同的人不是我,但我和他在梅园展馆中偶遇了,还一起抓拍过误入展馆梅花枝头的小鸟。还有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在看到高先生拍摄的荷花后也曾专程到东湖荷花品种资源圃國拍摄荷花,我因参加市外宣办的赴香港采访而与她见过一面,还留下了一张我和邵华主席的珍贵合影,这也是因为得益于高先生摄荷为我留下珍贵机缘。

附:我在1999年7月16至18日记的日记:
1999年7月16日下午和张元祥副局长到天河机场接首都来汉的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当日徬晚入住东湖湖滨客舍,晚餐后冒着小雨到东湖荷圃拍摄荷花。7月17日,高占祥冒着小雨先在荷圃拍摄荷花,后去中山公园拍摄荷花,在老通城请高占祥吃豆皮。7月18日凌晨至11点,高占祥在荷圃拍摄荷花。早餐在荷圃吃馍头咸菜。闻讯而来的新华社摄影记者花皑留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下午高占祥离汉返京。(宣传部李晓湘和办公室司机小左参加了接待)
那是1999年7月16日,我和时任东湖局副局长张元祥一起到天河机场接来了自北京的高占祥先生。如果不是张元祥介绍,要是在街头偶遇这个个子不高、瘦瘦的老头,怎么也不会把这个貌不惊人的高老头与国家部长联在一起。
高占祥(1935年11月7日-2022年12月9日),笔名罗丁、高翔,生于北京通县郝家府村,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摄影家。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燕堂诗社副社长、中国名人工委主席、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名誉会长等职务。高占祥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是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文化界领导人。他主张文艺评论应以“浇花”为主;文艺领导提倡“微调”方法,被称为“浇花论”和“微调论”。他为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东湖是中国荷花和梅花研究中心基地,高占祥先生和著名摄影家于俊海等一行三人是慕名从北京来东湖拍摄荷花的。他们来到东湖后住的是东湖滨客舍普通房间,吃的是工作餐,遇上我这个情商不高的东道主,对他们也没有也没有什么特殊招待,只是天天陪他们到东湖棃园大门的科研所荷圃拍摄荷花,
荷花,从古至今历来是文人骚客笔下画中歌咏的对象。高占祥先生喜欢拍摄荷花,出版过《咏荷》等多部摄影专集。高先生那次来东湖拍摄荷花时,为我讲过照像师和摄影家的区别,讲过摄影与照像的区别。他在东湖拍摄荷花时,用行动告诉我要想把荷花拍得有精气神必须讲究用光,必须不怕辛苦。
坦率的讲,我从1984年拥有自己的照像机开始,到1998年喜欢摄影也有十多年了,我每年都会拍摄东湖荷圃和湖滨的荷花,但我从没有像高先生那样天刚亮就到了荷圃,从没有像他那样傍晚打着灯光拍摄荷花。我记得18日那天太阳还没露脸,高先生就己经到了荷圃,我学他的样子拍摄的荷叶和荷花也与过去完全不一样,晨露中拍摄的荷叶和荷花上晶莹碧透的水珠,格外吸引人眼球,这是过去用喷水器喷水达不到的效果;他晚上打灯光拍摄的荷花,是白天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也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我陪他三天,与他一起在荷圃吃过早餐:馒头和咸菜,到中山公园拍摄荷花时,请他们到老通城吃了一盘豆皮。他离开东湖时,为我赠送了他的《咏荷四百首》图文专集,遗憾的是我没有请高先生在他的专集题字。
我与高先生的那次三天交往转眼了过去了二十多年,但他在东湖拍摄荷花的认真工作的情景和没有半点官架子的平易近人的形象一直印在我脑海中。第二年初,高先生还来过东湖一次,是专题拍摄梅花的。尽管他那次拍摄梅花时陪同的人不是我,但我和他在梅园展馆中偶遇了,还一起抓拍过误入展馆梅花枝头的小鸟。还有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在看到高先生拍摄的荷花后也曾专程到东湖荷花品种资源圃國拍摄荷花,我因参加市外宣办的赴香港采访而与她见过一面,还留下了一张我和邵华主席的珍贵合影,这也是因为得益于高先生摄荷为我留下珍贵机缘。

附:我在1999年7月16至18日记的日记:
1999年7月16日下午和张元祥副局长到天河机场接首都来汉的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当日徬晚入住东湖湖滨客舍,晚餐后冒着小雨到东湖荷圃拍摄荷花。7月17日,高占祥冒着小雨先在荷圃拍摄荷花,后去中山公园拍摄荷花,在老通城请高占祥吃豆皮。7月18日凌晨至11点,高占祥在荷圃拍摄荷花。早餐在荷圃吃馍头咸菜。闻讯而来的新华社摄影记者花皑留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下午高占祥离汉返京。(宣传部李晓湘和办公室司机小左参加了接待)
前一篇:武汉吉庆街民众闹元宵
后一篇:我的2000年新闻摄影印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