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摄沙湖港木工雕塑随笔

(2020-10-29 11:26:51)
标签:

木工雕塑

图片

1027日,我在拍摄沙湖港上的桥时顺手拍了这组木工雕塑。

说心里话,当我一见到这组雕塑时就感到很亲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木工,从住房到家具,都是如此。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初中毕业回乡后,就随父学木工干木工,尽管干的不是专职木工,因为在农忙时必须回湾参加农村的抢收抢种生产。后来招工到东湖风景区工作时干的仍然是木工,直至197610月,我结束了在大悟宣化公社的知青带队一年的工作,才正式结束了木工工作,先调进处机关后又调到东湖磨山园艺场任党支委兼团支书。这是后话就不说了。还是回头说干木工的事吧。

在农村干木工,先是随父当学徒,头三个月沒工钱,只混饭吃,半年以后只拿一半工资。那个年代,乡村的木工不论是为公家干活还是为乡民干活,如果一天管三餐饭就是一天176分的工钱,如果不管饭就是一天256分的工钱。我和老父基本干的是管饭的活,一天下来收入是176分,留下3角钱叫钢火费用来购买改善木工工具用,剩下的146分交给所在的生产队记10分工分,待到年底决算时年成好的一年可以回收了6角多钱,一般年成只能回收三四角钱。尽管如此,我们父子俩没半点怨言,仍乐此不疲的干着。因为在当时的农村,有手艺就意味着平时有零花钱,有手艺就受人羡慕和尊重。

1971年夏天,东湖风景区在新洲双柳招工,我是老三届又是木工,因而被招进东湖当了一名木工。经过三个月工作,领导为我定木工2级,每月工资3874分,比一起参加工作的伙伴每个月要多5元钱。

说实话,干木工活在六七十年代没有机械设备,与干农活差不多,又苦又累,比干农活的优越之处是有饭吃有现金收入。我随父学艺大致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纯属学徒,只干活沒收入,但有饭吃。第二个阶段是半年后我干活也有半价的收入了。第三阶段是一年后我能独立作战了,收入当然不再打折了。

当学徒能不能“满师“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会不会做48张的板櫈。有不少青工学了一二年还不会做,我却只用了三个月时间。我敢说,现在有不少木工只会用强胶水并家具,还不会做48张的板櫈?如果不信,你要身边的木工做一个试试,看行不行?

过去的木工是匠人,靠隼头併接家具,靠隼头并接房屋,是名符其实的手艺人。那一年汶川地震报的灾情消息说,高楼大厦基本都垮了,但山村木架结构的房子却基本沒有垮塌,其原因就是隼头把屋架拉住了。建筑行业有个"鲁班奖“,就是以木工先祖鲁班命名的。

木工讲质量丝毫不能偏,不然万丈高楼岂能立于平地之上?!

我随老父学木工最大的收获不是手艺本身,而是做任何事都要像木工角尺一样讲规矩,否则就会中途夭折,做人也是同理。(童汉芳摄影/撰文)

拍摄沙湖港木工雕塑随笔
1.
拍摄沙湖港木工雕塑随笔
2.
拍摄沙湖港木工雕塑随笔
3.
拍摄沙湖港木工雕塑随笔
4.
拍摄沙湖港木工雕塑随笔

5.
拍摄沙湖港木工雕塑随笔
6.

(拍摄木工雕塑时偶遇河南在汉打工的木匠刘师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