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花原产中国》是我的稿件第一次被 “人民日报” 采用

(2018-03-02 07:03:45)
《荷花原产中国》是我的稿件第一次被 <wbr>“人民日报” <wbr>采用

如果从1978年第6期的《湖北青年》杂志我的第一篇短文算起,我写的文字稿见报刊已有4O年的时间了。但我写的文字稿见人民日报却是1986年才开始的。

 喜欢写新闻稿的朋友一般来说都不大喜欢跑会议,因为会议新闻难写出个性,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通稿,但不跑又不行,是领导布置的任务不得不去完成。作为兼职的新闻记者,我也有这样的经历。不过,我的第一次见人民日报新闻稿却是会议中发现的。
      
那是1986年底,
任东湖风景区政治处副主任(分管宣传工作)不久的我召开《中国荷花品种图志》出版发行的新闻发布会会议新闻通稿,介绍了荷花品种图志概况,也介绍了荷花专家王其超、张行言推翻了《辞海》中关于荷花原产印度的结论。我通稿写了一篇《荷花原产中国并非印度》的新闻稿寄给了"人民日报",19861213,我从人民日报"看到了我写的这篇见报稿件。

说实话,喜欢写新闻稿的朋友都晓得,作为兼职工作者平时写新闻稿上地方报刊并不难,难的是上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要知道,面向全国的"人民日报"每天该要收到多少稿件呵?而每天版面只有那么多,用稿也只有那么多。因此,兼职的媒体人写的稿件能被"人民日报"采用,不仅仅是完成一次普通的工作任务,更是一种荣耀。

回头再说那次新闻发布会,长江日报和武汉晚报都来了记者,但他们回去后次日的见发稿件重点完全不一样:长江日报发的是《中国荷花品种图志》公开出版发行,"武汉晚报”发的是《荷花原产中国并非印度》。写此稿的"武汉晚报"记者谢麦祥与我写的内容一样,后来他与我也是多年的合作好友,这是后话,在此不啰嗦了。
    自从我在人民日报有了这篇见报稿件后,我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只要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就会主动寄往
“人民日报“。因此,在我从事宣传工作过程中不仅“人民日报”国内版有我写的新闻稿,而且“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常有我的新闻文字稿和图片稿见报。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句我多次说过的话:我这人运气好,总是碰上愿意无私帮助我的贵人。因为我在随后的与“人民日报 记者打交道过程中,先后得到了龚达发和胡光荣的无私帮助。

 

                                                  2018.3.1. 草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