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晚报载《71岁老钟表匠只收“人情价”》

(2017-04-13 19:41:23)
标签:

武汉晚报

文化

        我于4月11日发的博客《徐家棚铁路边有个71岁的修钟表师傅》,引起武汉晚报的关注。昨天,武汉晚报记者明凌翔专程采访了华师傅,今天武汉晚报用半个版发表了明记采用的稿件。
 
武汉晚报载《71岁老钟表匠只收“人情价”》 (2017-04-11 14:38)
-- 事件.城事 --

武汉晚报2017.4.13.第7版

 

57年守候老手艺,修表最贵不超50元

71岁老钟表匠只收“人情价”

相关链接

http://whwb.cjn.cn/html/2017-04/13/content_5605293.htm
 
http://whwb.cjn.cn/images/2017-04/13/7/res07_attpic_brief.jpg

 

 

    华师傅用右眼的眉梢和下眼睑套上一个单眼镜筒,一个个拆卸细如发丝的铆钉

    在武昌徐家棚街诚善里社区,有一位71岁的老钟表匠华二东,57年如一日用指尖在家门口守候着这门老手艺。对他而言,修表除了糊口外,更多的是一种寄托和排解。华二东说,他不谙赚钱之道,一辈子只收“人情价”,但街坊的好口碑是他最开心的事。

    什么样的表都能修

    昨天,记者走过一条深巷来到了徐家棚沟边街126号,这是华师傅的修表摊点,一张书桌、六七把修表工具,就是他的全部家当。眼前,这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给一名街坊装表链,不到3分钟,表链就弄好了。

    华二东说,自己从14岁就跟着师父从汉口来到徐家棚学修表,没想到这一来就再没走过。之前,去过街办工厂上过几天班,但师父说他是个修表的料,便一心一意跟着师父在钟表修理店干,后来师父去了新疆,自己就在这一带单干。当时,这一片有七八个修表匠,他是手艺最好的一个。

    “我练的是童子功,什么样的表都能修。”在华二东眼里,无论是老式机械表,还是现在的石英表、电子表,大同小异。他说,修表是个细致活,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心无旁骛。机芯、表壳、底盖、字面、摆轴游丝等,钟表里面的零件有上百种,如果不熟悉每一个零件,就无法找到症结。修表的手艺好不好,看拿镊子的手法就知道。拿镊子时手抖,那就说明基本功不到家。

    为了给记者演示,华二东拿出此前顾客放在他这的一只手表,现场拆卸洗油。所谓洗油,就是深层次清洗手表。只见他用右眼的眉梢和下眼睑套上一个单眼镜筒,拿着镊子和起子一点点拆卸,每一个铆钉细如发丝,直径不到一毫米,在华师傅的指尖游走,再一点点放入油盒里浸泡。

    一二十年了都没涨价

    56岁的李文平是一名旧物回收商贩,跟华师傅很熟,他在一旁观看时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也学过修表,但觉得不赚钱就改行了。现在这一带的钟表匠,走的走了,改的改行了,就华师傅一人还在坚守。现在,戴表的人越来越少,修表生意更难做了。即便这样,华师傅只收“人情价”。

    “找他换个电池20元,洗油30元,修机芯最贵也只收50元。”李文平说,市面上价格是他的好几倍,可他就是不开窍,一二十年了都没涨价。有个顾客曾拿着价值6万多元劳力士的手表慕名找他洗油,他也只收了30元。这要是放在普通的钟表店,少说也得几百元。

    记者从李文平的口中得知,华师傅家里十分困难。妻子十多年前因癌症去世,家里有个体弱多病的儿子,因早年下岗受了刺激,至今赋闲在家,也没成家。但这些,华二东几乎不对人提及。

    华二东说,自己每月赚不到1000元,但能维持他和儿子的生计。父子俩一日三餐都是馒头、稀饭和青菜,可他并不觉得苦。他笑称,自己入错了行,活该一辈子受穷。相比于他人,他觉得自己无病无灾,还有一门手艺,很知足了。

    “这里正在拆迁,他要是不住这了,还真难找到一个这么好的修表师傅。”对面一家杂货铺老板朱记才言语中颇有不舍,而华二东的好口碑传遍街巷。

    “以后拿了拆迁款,给儿子找个像样的房子住,这是最大的心愿。”华二东说,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舍不得街坊,更放不下这门手艺。

    记者明凌翔 通讯员童汉芳 王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