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湖北省著名摄影家童汉芳(1)
(2008-10-15 10:21:30)
标签:
摄影文化 |
感谢湖北作协将我作为摄影家代表收入大型报告文学集<<江城名流>>
这是湖北作家周笔锋笔下的摄影爱好者:
——访湖北省著名摄影家童汉芳
认识童汉芳,缘于他的摄影作品集《武汉东湖》,作为一个写作者,职业的敏感使得我不由得将探询的目光聚焦到了童汉芳身上。
“汇集作者数十年作品之大成、荟萃东湖胜景于一览,相信必将吸引更多的人领略东湖之风韵。”目光拂过武汉市市长李宪生的序言,我仿佛于那些定格的风景里,看到了那个手拿相机正聚精会神发现着美、寻找着美的童汉芳。
对于美的捕捉,应当是童汉芳一生的追求,虽然阅历了无数的奇山秀水,但行走多年的他却始终将东湖做为展露个人才情的最佳舞台,作为一个从70年代初便“战斗”在东湖的“东湖人”,从工人到党团干部的童汉芳,心底里对于东湖的挚爱是无比深沉和热烈的,而这似乎也成为了他将摄影这项爱好融入工作,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东湖、宣传东湖、推广东湖的唯一原因所在吧!
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从广袤的田野中走来,他有着穿透风雨之后的沉静,他也有磅礴高昂的激情。2006年8月,我与童汉芳坐到了一起,面前的他清瘦朴实,谈起个人经历,他有意淡化了困苦与艰辛,然而谈起东湖和自己的摄影,他脸上的表情瞬间便变得神采飞扬起来。
记得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樊德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童汉芳是业余摄影作者中最具专业水平的。”书写至此,行文必然要以童汉芳先生的经历作为开场,毕竟这是他所走过的历程,毕竟这历程影响到了他的摄影,而摄影也影响到了他全情付出、不计得失的人生行走历程。
1975年10月,童汉芳受组织派遣,带领东湖管理处一批知识青年,前往大悟县宣化公社工作。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他从来是毫不犹豫的接受并且努力去完成。到大悟县后,童汉芳不但和知识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且他还主动协助当地干部和贫下中农解决知识青年面对的劳动、生活和学习问题。
1977年夏,回到东湖并进入处机关工作不久的童汉芳,又被调到磨山园艺场,解决青年工人普遍不大安心本职工作的问题。铭记着上级领导的嘱托,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童汉芳上任后,便深入生产一线,通过与工人一起劳动,利用节假日与工人、特别是团员青年谈心,迅速稳定了青工队伍,为磨山团支部的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将一个原本处在末尾的团支部打造成排在武汉市园林单位的先进团支部,童汉芳在磨山园艺场付出了汗水,收获的却是希望。此后的几年,在他的全情付出下,担任处团委书记的他,凭着组织的信任和青年团员的共同努力,东湖管理处团委被团市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而童汉芳本人也于1982年作为培养对象,受派进入武汉市委党校,参加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获得了大专文凭。
不断延伸的足迹,于此暂停,并非是一个终结,事实上,这只是童汉芳人生之路所走过的一小半而己,不过值得至此暂时中断的原因便在于,在这一时期里,摄影艺术开始正式走入童汉芳的生命年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