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湖北省著名摄影家童汉芳(1)

(2008-10-15 10:21:30)
标签:

摄影

文化

感谢湖北作协将我作为摄影家代表收入大型报告文学集<<江城名流>> 

这是湖北作家周笔锋笔下的摄影爱好者:

 

 关于人格与才情的强烈碰撞

——访湖北省著名摄影家童汉芳

                              周笔锋撰文

认识童汉芳,缘于他的摄影作品集《武汉东湖》,作为一个写作者,职业的敏感使得我不由得将探询的目光聚焦到了童汉芳身上。

“汇集作者数十年作品之大成、荟萃东湖胜景于一览,相信必将吸引更多的人领略东湖之风韵。”目光拂过武汉市市长李宪生的序言,我仿佛于那些定格的风景里,看到了那个手拿相机正聚精会神发现着美、寻找着美的童汉芳。

对于美的捕捉,应当是童汉芳一生的追求,虽然阅历了无数的奇山秀水,但行走多年的他却始终将东湖做为展露个人才情的最佳舞台,作为一个从70年代初便“战斗”在东湖的“东湖人”,从工人到党团干部的童汉芳,心底里对于东湖的挚爱是无比深沉和热烈的,而这似乎也成为了他将摄影这项爱好融入工作,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东湖、宣传东湖、推广东湖的唯一原因所在吧!

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从广袤的田野中走来,他有着穿透风雨之后的沉静,他也有磅礴高昂的激情。20068月,我与童汉芳坐到了一起,面前的他清瘦朴实,谈起个人经历,他有意淡化了困苦与艰辛,然而谈起东湖和自己的摄影,他脸上的表情瞬间便变得神采飞扬起来。

记得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樊德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童汉芳是业余摄影作者中最具专业水平的。”书写至此,行文必然要以童汉芳先生的经历作为开场,毕竟这是他所走过的历程,毕竟这历程影响到了他的摄影,而摄影也影响到了他全情付出、不计得失的人生行走历程。

 

                  上篇:不断延伸的足迹

                     我从读书的时候就想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童汉芳

     时间总是从生命诞生时开始跳动。

     1950年9月24,童汉芳出生在新洲县大埠镇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南依长江北靠涨渡湖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丰富的水源既让当地人靠水吃水,却又成为了他们贫困生活产生的源头。十年九淹,这是家乡的真实写照,因为穷,家徒四壁;因为穷,所以父母给予童汉芳的只有一个体弱多病的身体。好在家人对他呵护有加,这才让他跳过了生命的疼痛,顽强的生活了下来。

     1957年,他被父母送进离家两里之外的挖沟小学就读,和其它孩子相比,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他是优秀的,小学2年级时,在加入少先队的要求极为严格的情况下,童汉芳便以佼佼者的身份成为了少先队的一员,几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新洲县刘镇中学。

     在那个年代,能够读书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实际上,为了支持童汉芳读书,他的三个妹妹都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便选择了退学务农。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亲情,也是一份如山的恩情,它不断地激励着童汉芳,并使得他从小便懂得了“奉献”二字所携带的深沉含义。

     就读初中时期,他所阅读的大量英雄人物故事,让童汉芳从那时起便立志要做一个能够为祖国建设出力的工程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十年文革的爆发,却让他尝到了失学的苦涩滋味,好在初中三年的学习夯实了他人生的基础,这对于他将来的发展而言,其实是极其重要的。

     怀揣着“不虚度年华”、“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这样激昂的人生座右铭,童汉芳在父亲的教导下,放弃了参加文革串联,投身到了家乡的建设大潮。

     朴实的父亲没有任何财产可以给他,他唯一能够给予的便是自己的勤劳、节俭和一手扎实的木工活。在中学毕业回乡的四年时间里,童汉芳农忙时便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农闲时便跟着父亲外出做木工,虽然学艺的时间并不太长,但聪慧的他很快便可以单独开始承接木工活了。1970年,为了响应新洲县委的号召,年轻的童汉芳参加了治理倒水的水利工程,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踏实肯干的他很快便加入了共青团并于随后不久担任了大队团支部委员。

     在童汉芳的人生里,1971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里,武汉东湖风景区管理处在新洲县双柳区招收了一批工人,也是在这一年,作为回乡知青,且有一手木工技术的他从众多应征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东湖劳动者中的一员。

     1971年到1975年,童汉芳先后做过工人、食堂管理员,参加过市委驻东湖商业科的工作队队员,也在办公室里工作过,并一直兼任着共青团干部。

     他始终是个朴实无华的人,不是因为他外表的普通,而是因为他对工作的踏实和尽职尽责。在那个文革余波尚存的年代,身处东湖的童汉芳,心里满装着的只有工作、只有好好工作。

     因为不计较得失,所以他能够放弃节假日和其它休息时间,参加基干民兵值勤,和果树队的老工人一起看守即将成熟的果实;因为质朴真诚,所以他没有架子,主动到青年工人家中走访,找团员青年谈心。自觉做好份内之事、自愿担起份外责任,在很多人眼里,童汉芳是令他们钦佩且值得信任的好同事、好团干,也缘于此,这才有了他工作当年便被推选为团支部副书记、这才有了他工作一年便出席了洪山区首届民兵代表大会、这才有了他工作两年便被吸收入党……

197510月,童汉芳受组织派遣,带领东湖管理处一批知识青年,前往大悟县宣化公社工作。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他从来是毫不犹豫的接受并且努力去完成。到大悟县后,童汉芳不但和知识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且他还主动协助当地干部和贫下中农解决知识青年面对的劳动、生活和学习问题。

1977年夏,回到东湖并进入处机关工作不久的童汉芳,又被调到磨山园艺场,解决青年工人普遍不大安心本职工作的问题。铭记着上级领导的嘱托,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童汉芳上任后,便深入生产一线,通过与工人一起劳动,利用节假日与工人、特别是团员青年谈心,迅速稳定了青工队伍,为磨山团支部的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将一个原本处在末尾的团支部打造成排在武汉市园林单位的先进团支部,童汉芳在磨山园艺场付出了汗水,收获的却是希望。此后的几年,在他的全情付出下,担任处团委书记的他,凭着组织的信任和青年团员的共同努力,东湖管理处团委被团市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而童汉芳本人也于1982年作为培养对象,受派进入武汉市委党校,参加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获得了大专文凭。

不断延伸的足迹,于此暂停,并非是一个终结,事实上,这只是童汉芳人生之路所走过的一小半而己,不过值得至此暂时中断的原因便在于,在这一时期里,摄影艺术开始正式走入童汉芳的生命年轮。      

                   (原载台海出版社 大型报告文学集《江城名流》)(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离不开鳄鱼
后一篇:碧波宾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