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贵在“使人思”
(2023-10-19 08:05:51)
标签:
演讲贵在“使人思”侯爱兵 |
演讲贵在“使人思”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年19期
明代哲学家王廷相说:“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演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思”,要对听众具有启思悟道的价值。
以事引思
“你们一定憧憬过、规划过未来人生的图景,是追随‘宇宙尽头是考公考编’的汹涌洪流去寻求某种稳定,还是投身‘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广阔天地去挑战更多可能?期待你们能以‘长期主义’的智慧去创造美好人生。有三个人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第一位是75岁的秀英奶奶,她65岁才重新开始识字写作、提笔画画,今年出版了第二本个人专著《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第二位是54岁的外卖员王计兵劳作之余坚持写诗30余年,今年又出版了诗集《赶时间的人》;第三位是电视剧《狂飙》主人公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在历经无数的挫折和长期的沉寂后,今年厚积薄发、一炮走红。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长期主义’的智慧和力量。”——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创造美好人生,建设美好世界》
以事引思,就是以具体可感的事例来引发听众思考,让学习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行动的力量。吴国平校长先是抛出问题“考公考编还是挑战更多可能”来激起大家听讲的兴趣,进而举出三个“热点人物”的事迹,思考他们的过人之处,把榜样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力量,能像他们那样用“长期主义”智慧去创造美好人生。
以论促思
“从1938
以论促思,就是以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来促进听众的思考,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彭凯平以一项研究成果为重要依据,提出了“成就彼此”论,揭示了人生最重要的生活能力就是成就彼此。在人生的旅途中,选择并坚持走“彼此成就”之路,定会让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和谐,成就不凡的人生。
以悟启思
“多年前,我穿着灰色棉袄、旧球鞋,背着薄薄的行囊行走在西北高原,寻找公元七世纪的唐朝,寻找唐朝之前的汉朝。‘马行千里,不洗尘沙’,年轻人不要老是在电脑前没完没了浪费太多时间,不要成为信息的奴隶。一个人关注什么的时间越长,精神等级就陷在那个地方。信息发达的时代,更应该在信息中保持清醒、干净,保持自己的完整,别被信息冲烂了。书可以参考,但是路只能自己走。赶快走吧,趁着生命力充沛的有限阶段,尽量多走走。在走的过程中,你会更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美丽。”——文化学者余秋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以悟启思,就是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来醒人耳目,启人深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余秋雨是一名注重“行走”、身体力行的读书人,他在演讲中强调的“路只能自己走”“少看电脑多行走”等观点,源于切身的体悟,着实让人思考自己具体如何“行走”。行走有力量,因为现场抵达是学术研究和做好一切事情起码的功夫。
演讲贵在“使人思”,启人深思的演讲,听众更爱听,那就多在“思”字上下功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