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暖场得法,事半功倍

(2023-10-07 08:13:06)
标签:

暖场得法事半功倍

侯爱兵

暖场得法,事半功倍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18

很多演讲者一上台就开门见山,计划讲什么就直奔主题。当然这是允许的,但又让人感觉“冷冰冰”的。一个从容老练的演讲者上台,总会先来个“热身”,给自己的演讲暖一下场,把现场的气氛和听众的情绪都调动、活跃起来,这样就更能轻松自如地做好演讲。请看他们是如何暖场的:

用“小节目”形式暖场

有一次,宋振骐院士来到南开中学演讲,一上台他兴致勃勃地为同学们表演了自己大学时代创作的快板剧《不做啃书匠》:“有个同学叫小王,你看他个子挺大脸发胖,实际上神经衰弱身骨虚,大风一吹就晃荡……”剧中刻画了一个“一心一意学习,但是学习方法不注意,不知道要锻炼身体,最后一无所成”的啃书匠形象。表演完,他对同学们说:“好读书,而不读死书、不死读书,要重视锻炼身体。”一个小节目把全场学生的听讲热情都调动了起来。

暖场就是为了达到活跃气氛的目的而进行的现场语言交流,最普遍的形式就是通过讲一个小笑话、讲一个小故事、讲一个小见闻、表演一个小节目等,来营造寓教于乐、以乐激趣的良好演讲氛围,使听众乐于接受你、喜欢你。宋振骐院士的快板剧贴近学生实际,“不做啃书匠”的理念也很有意味,这样逸趣横生的暖场,自然让人心旷神怡。

用“即景式”手法暖场

有一次,莫言来到北京101中学演讲,开场前他即兴暖场道:“今天一进校门,就被同学们围追堵截,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其实,我今天来了可以破除迷信,在中国一提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把人神化了,人就成神了。获得了文学奖的人有很多,我不过是其中的幸运者而已。今天我在讲台上,大家举目一看,莫言也不过如此,比我爸爸难看多了。你们心中迷信的、崇拜的想法一下子瓦解掉了,只有破除迷信,才能解放思想。非常抱歉那么多孩子站着,如果累了,你们可以到台上来坐着。”风趣亲切的谈吐立刻让同学们喜欢上了他。

不管在哪儿演讲,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场景和瞬间,要善于抓住那些场景,触景生情,即景生题,巧妙运用在自己的演讲暖场之中。莫言从被同学们“围追堵截”的热情中,触发出不愿被膜拜的思想感情,就此发挥幽默的语言天赋,借由自己的长相开玩笑,妙于“去神化”“破迷信”,尽显一股童稚般纯真的幽默,又不失倾注真挚之爱,令人解颐,获得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灵启迪。

用“拉家常”方式暖场

有一次,导弹系统工程专家钟山院士在成都图书馆进行公开演讲,一站到演讲台上,他没有急着演讲,而是操着“椒盐普通话”和大家拉起了家常:“算一算,我这个游子离家已经有57年了。今天我又回到家乡,我的心情是开心,很开心,非常开心!我这个普通话啊,在北京,别人都听不太懂。所以呀,平时我都不太爱说话。今天就不一样了,四川人都听得懂我的‘椒盐普通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半改鬓毛衰……”只见钟院士满脸笑容,指着自己“荒芜”的头顶自嘲:“我的鬓毛都没了,老了!”引得台下掌声、笑声一片。

  最好吃的菜还是家常菜,最好听的话还是家常话。所以,用聊天拉家常的方式来暖场,最朴素也最动人。钟山院士“游子回家”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他不吝吟诗自嘲,坦白自己的“缺点”,没有一点大科学家的架子,他就像一个和你唠嗑的邻家大叔,直让人感到可亲可敬,洗耳恭听他接下来的演讲。

暖场不暖场,效果很不一样。学会暖场,既能避免怯场,也能让自己与听众尽快热络起来,有助于把控好现场,让整个会场都真正属于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