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真美

(2023-09-05 07:13:24)
标签:

她真美

侯爱兵

她真美

侯爱兵

发于《做人与处世》2023年第13

李佩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的夫人,她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教授,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人们提起李佩,都难忘她躬身做事、执着前行的品格,是她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她就自己编写,每次上课,都带着一大卷油印教材发给学生。这些教材被沿用至今;是她和李政道一起推动“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项目,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李佩退休后依然坚持给博士生上英语课,直至80多岁;她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坚持长达13年之久,每周一次,总共办了600多场,每场200多人的大会厅总是坐得满满当当的。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开论坛是极其琐碎的工作,有时候和主讲人沟通,从主题到时间确定,来来回回要打几十个电话。确定了主题,她就带着年轻的朋友在中关村四处贴海报,她总是考虑细致地说:“不能贴得太早,也不能贴在风口处,以免被风刮跑了。”请来这些大人物讲课,全都是免费的。有一次,她邀请甘子钊院士:“老甘啊,我可没有讲课费给你,最多给你一束鲜花。”甘院士说:“你们的活动经费有限,鲜花也免了吧!”后来,花也是李佩自己掏的腰包。李佩90多岁时,还组织了20多位专家,把钱学森在美国20年做研究用英文发表的论文,翻译成中文,出版《钱学森文集(中文版)》。

李佩晚年几乎一天都没休息过,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大家称她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一盏明灯”“年轻的老年人”。而她却谦诚地说:“我没有崇高的理想,太高的理想我做不到,我只能帮助周围的朋友们,尽可能多为大家做一点事,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有时候我连小事也做不了,比如说中关村的交通车水马龙,骑自行车的人横冲直撞,甚至撞倒过老院士、老科学家,我想拦住这些不讲公德的骑车人,问问他们为什么不遵守交通规则,但他们跑得太快,我追不上了。”

李佩一生经历坎坷,她中年时丈夫走了,她说:“我一点儿也不孤独,脑子里好些事。”到晚年时唯一的女儿走了,她默默收藏起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来到教室,给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她的背明显地驼了,只是声音沙哑了。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中年丧夫、老年丧女可谓是最大的不幸了,而李佩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还得走下去,而且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走下去,去克服它,而不是让它来克服自己。”

直到去世,李佩一直住在陈旧的房子里,家具早已破败不堪,但她却把一生全部的积蓄60万元捐赠了出去,还把丈夫郭永怀获得的重515克的“两弹一星”功勋纯金奖章,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有人提议要给她举办捐赠仪式,李佩拒绝说:“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啊。”这让时任中科大校长朱清时感动不已。李佩做人的风骨,也由此可见一斑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大家都说您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您怎么理解美?”李佩说:“美是很抽象的概念,数学也很美。我觉得能办出事,就是美!”在李佩的认知里,只有多为人做事,只有能做出成绩的人,才是最美的。两院院士郑哲敏说:“在一次招待外宾的场合,一位女科学家悄悄对我说‘她真美’。我想,这美来自李佩先生心中的无私、无惧和深深的爱。李佩先生的胸怀如大海。”

李佩去世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自发募捐,为她塑了一尊铜像,放在校园醒目的位置,时任校长丁仲礼说:“希望我们的教职员工路过雕塑时,都会想一想,比起李老师,我还可以在什么方面做得比现在更好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配角人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