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镜于水镜于人
(2023-07-26 07:42:28)
标签:
不镜于水镜于人侯爱兵 |
不镜于水镜于人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年14期
墨子说:“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善于通过别人来反观检视自己,找差距、明方向,更好地修炼自己、提升自己。
许渊冲在西南联大外文系学习时,发现物理系的杨振宁是个学霸。一次英文课上,杨振宁指出一个异常现象: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一般表示被动,但是在课文里只表示完成,却没有表示被动。杨振宁能够发现这个问题,而全班同学都没有发现。大一英文期末考试,第一名是杨振宁,得80分;第二名是许渊冲,得79分。学物理的杨振宁比学外文的许渊冲的成绩还要好,许渊冲在求学日记中写道:“期末考试两个小时,他只用了一个小时就交了试卷,考试成绩还比我用两小时的更好,这实际差距就不只一分了。”从此,许渊冲在学习上对标杨振宁,想在学习上更加出色。许渊冲说:“我要学他,看看能否赶上他,甚至超越他。我怎么学习他呢,杨振宁是理科生,微积分100分,物理99分;后来我俄文100分,法文99分。”杨振宁文理兼优,这让重文轻理的许渊冲也十分佩服。许渊冲说:“杨振宁能把《孟子》全文背诵出来,而我只会背开头一句:‘孟子见梁惠王’和‘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我是学文的,他是学理的。这样一比,更看得出差距多么大了。”
“镜于人”就要乐于欣赏他人,善于向他人学习。作为同窗,许渊冲发现杨振宁在很多方面比自己强,他没有心生嫉妒,而是发自内心地欣赏,主动靠近和学习,转化成让自己变优秀的力量。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只有经常以人为镜,以人为榜样,借鉴别人,取长补短,才能逐渐提高自身学识和道德修养,助推自己成长。
吴孟超年轻时师从裘法祖教授,有一次,吴孟超发现裘法祖为了跟踪观察一位危重病人住进病房,睡在病人旁边,他也把铺盖卷搬到病房,和裘教授同住了60天。正是这种贴身学习,让吴孟超得其真传,手术做得比老师还要好。后来,面对一个患有巨大血管瘤的患者,在无人敢做手术的情况下,吴孟超亲自主刀,为病人切下重达18公斤的瘤子。裘法祖觉得非常了不起,说:“这么难的手术,我也做不了,吴孟超的外科水平已经超过了我,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吴孟超说:“我远没超过老师,裘教授是我的授业恩师,是我的人生楷模。为人为医我还要继续向裘教授学习,裘教授对于患者写给他的信,每一封都会回,都要亲笔写,写得清清楚楚,我很惭愧没有做到,我都叫秘书写了。”
“镜于人”就要始终保持谦逊心态,不自满,不懈怠,永远向优秀的人看齐。吴孟超哪怕在医术上超过了老师,但他没有骄傲自满,更不会抬高自己,拔高自己,反而还能自揭其短,真诚检讨自己在给患者回信上没有亲力亲为,不如恩师仔细认真。他始终把裘教授当成了一面镜子和一个标杆。“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一个人要经常以人为镜,多多记取前辈先贤的言论和事迹,用来蓄聚自己的道德和见识。
当年,陈道明因出演《围城》中的方鸿渐一角而声名鹊起。那段时间,有太多人夸赞他形象好,演技高超。后来有一次,陈道明去拜访《围城》的作者钱锺书,一进屋他看到的全是堆的书籍,没有电视、收音机和电话,唯一能出声音的就是一个煎药的锅。这次交流他们只谈了两个小时,但他见识到了钱锺书的人生境界有多高。钱锺书德高望重,淡泊名利,谦虚低调,平易近人。此情此景,让陈道明深入地思考了很多东西,觉得自己也应该向钱锺书学习。从此以后,他也试着在书中涵养心性,丰盈灵魂。拍戏之余,他推掉很多应酬,专心在家读书、练习书法、弹琴,陶冶情操。这也让陈道明成为了一个有独特魅力的演员!
“镜于人”就要“窥镜而自视”“以镜考己行”,勇于修正自己。陈道明十分肯定钱锺书的人生境界,并以其为镜,打量自己,反省自己。当感到自愧不如后,就努力向对方学习,这种见贤思齐的做法,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一个人要经常像照镜子一样从别人身上汲取优秀的东西,考校自己的缺点和弱项,择优而从,不断完善自我。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