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鉴戒性,演讲更动人
(2023-06-30 07:50:25)
标签:
鉴戒性演讲更动人侯爱兵 |
增强鉴戒性,演讲更动人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年12期
古代思想家左丘明在《国语·楚语》中说:“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意思是,人总是想法多听一些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来作为借鉴。尤其是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可以避免重犯。既然“人之求多闻善败”,那我们在演讲中何不运用“失败事例”,来增强演讲的鉴戒性呢?
推微知著的鉴戒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在2020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演讲:“今天是特殊的节日,在座的都是老师,相信每位老师从早晨起就接到很多学生的祝福,收到很多短信、贺卡或鲜花。坐拥这些,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荣耀和事业、人生的价值,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应当怎样做更好的教师。我作为校长,深感能力有限,德才不敷,必须提高自己。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其前身为北京第二医学院。当年二医创建时,李光弼是教务长,管教务很严。当时二医流传一个故事,某某老师上课,教务长坐在后面听课,老师讲得不好,下课后李光弼教务长走上前去,与讲课老师四目相对,盯着看了几秒钟,然后一字一顿地说‘听你讲课,恶心’,转身走了。这件事迅速传遍全校,吓得老师们不敢不认真备课。这对于将首医建成教学规范、治学严谨的学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面看,这对那位老师不太恭敬,但那位老师的确备课不够用心,讲课有失水准。一所学校,应当让教师知愧、知耻,而后矫往正道。李光弼老师身后死而未已,把遗体献给了学校,供学生学习解剖之用,以自己最后的物质形式做学生的无言良师。两个月前,我专门到首医的解剖博物馆瞻仰了李光弼先生的肝脑,向他致敬。如何为教,此例当以为鉴。”
王辰校长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寄语激励老师,但他不从正面激励着手,而是善用反面素材,讲述校史上某位教师因讲课不走心而受到教务长严厉批评的故事,故事虽然有点沉重,却能给人极大的震撼,发人深省。在场的教师们得到推微知著的警示,定会全面严格要求自己,砥砺前行,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
以身说法的鉴戒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张礼在一次演讲中讲道:“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是科学家身上必备的素质。我之所以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善于思考,是源于我自己的一个遗憾。我在列宁格勒大学读研期间,自己做出一篇小有成就的学位论文。之后,学校物理研究所为我安排了一个类似博士后的位置,希望我能有更大的突破。但可惜的是,我并没有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不仅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去请教专家,只是完成任务式地简单算出数值结果就交了差。直到几年后,一位美国教授用他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凝聚态的多电子系统,发展了‘正电子湮灭谱学’,我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后来,这位美国教授访问清华,在作学术报告时还专门感谢了我。那一刻,我百感交集,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科学精神的欠缺,我不去思考问题,深入探究,可对于做科研来讲,我的这种习惯是很坏的。唯有时刻保持对学术的敏感,时刻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时刻保持求学好问和质疑的科学精神,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创新、推动科研进步。”
张礼教授能将自己求学时没能深入思考创新、没能突破自己的遗憾作为反面教材,讲给学生听,是他具有敢于揭短亮丑、反躬自省的勇气,更是诲人不倦,有一种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讲出自己的遗憾,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遗憾”。他以身说法的“反面案例”,最能使人警觉醒悟,并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从而做一个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行动的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就是“鉴戒性”演讲的要旨所在。演讲越有可鉴戒性,价值就越高,让人幡然醒悟,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