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时候做出真东西再用真名

(2023-06-27 08:51:34)
标签:

做出真东西再用真名

石保青

侯爱兵

什么时候做出真东西再用真名

石保青

发于《做人与处世》2023年第11

20233月的一天,一封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感谢信,抵达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向斌的邮箱,信中写道:“亲爱的王向斌教授,我们现在发布了更新版纠正这个错误。迟复为歉。你说得对,第11页上有一个错误。谢谢告知此事,我们因而能够改正这个错误,也请代我们向你的那位最先看到这个错误的学生致谢!”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202210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阿兰·阿斯佩等三人。而在202212月,清华大学电子系大二学生木清(化名),发现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背景报告的量子纠缠交换推导中,第11页最后一个公式有些不对。正确公式右边4项应该都取正号,然而它却是22负。难道公式出现笔误了?

面前是权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自己是才入门的学科小白,加之公式符号虽然有错但并不影响前后文逻辑,木清犹豫再三,还是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告知了老师王向斌。两人的探讨一直持续了很久,一次次确认背景概念定义,一遍遍在稿纸上演算推导,结果表明,报告中确实是笔误了。于是王向斌帮助木清把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了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方诚挚接受并按照建议更新了报告版本。

王向斌教授说:“学生身上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是我最珍视的。即使是笔误,也要修改,不能含糊。通过这件事,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提出合理疑问,这正是学术的魅力,也是物理学的魅力。”

记者得知此事,试图与木清同学取得联系,学校工作人员说:“木清再三要求,报道中不要出现他的本名。他说:‘等什么时候自己能做出真东西了,再用真名。’”记者和很多网友都无不赞赏木清:“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必成大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