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书读成自己的

(2023-05-19 12:06:35)
标签:

把书读成自己的

刘家和

历史学家

读书之道

侯爱兵

把书读成自己的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35

刘家和是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无论是自己治学,还是教书育人,他都非常重视读书。

一次,刘家和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说:“一般人以为,只要把书买到手,书便是自己的了。其实,书买到手了,还不能说是自己的,还必须看,看了以后才成为自己的,没有看的书,只能说物权、财产权、所有权属于你,书的内容还与你未发生关系,还不属于你;与此相关,即便是你没有买书,没有获取书的物权,无论是从图书馆还是其他渠道借的,只要你读了,它就属于你了。但无论怎么说,能买书就很不错,愿意买书就说明愿意为知识付费,就说明至少有读的愿望,也就有了读的可能。然而,读过了的书就真的属于你吗?也未必。读过的书,即便是记住了,甚至背诵得滚瓜烂熟,也还不属于你,只是存储在你的脑海或记忆中而已。只有当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时候,转化成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时候,它才真正属于你了!

把书读成自己的,须经三个层次:第一,求得知识。第二,知识化为能力。能力产生于知识的运用,有知识而不能运用,是产生不了能力的;犹如积累了大量燃料而未燃烧,是形成不了热能的。知识成为能力时,就属于自己的。但是,获取知识为了去解决问题,是功利性的。知识还有更高的层次,那就是超越具体的功利,而进入第三个层次。第三,融为鉴识。知识是具体的,能力也是具体的,而鉴识却是一般的。一旦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经反省而有了自觉,就开始有了正确使用自己能力的意识、修养与水平。要能够超越功利性,升华为鉴赏和喜好的境界。这三个阶段中,知转为能的时候,回到了自我,但这个我还是能力与客观的关系,到了鉴赏阶段才是回到了真实的自我,这时的我,不是自私的我,而是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我。”

刘教授的读书心得和方法,对于所有愿意读书和向学的人们,都不无启迪意义。真正会读书的人,把书读成自己的。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读了很多书,却能力不强、修养不高、气质不佳,这种人就是没有把书读成自己的。只有我们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以及格局、涵养和气质,才是把书读成了自己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