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岁寿,一甲子谊
(2023-05-17 08:17:22)
标签:
百余岁寿一甲子谊侯爱兵 |
百余岁寿,一甲子谊
侯爱兵
发于《做人与处世》2023年第9期
杨苡17岁在天津读高中时,就爱好文学,看了许多巴金的作品,感到巴金《家》里写的和她的家太相像了。于是,杨苡就给巴金写信,倾诉心里的苦闷,说她“受到如金丝笼般的家庭束缚,感觉到特别窒息与苦闷”,还说“要做他笔下的觉慧”。信发出去之后,杨苡一直处于忐忑不安之中,不知道这位伟大的作家会不会给她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小读者回信。等待虽然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没几天巴金回信了,开解劝慰她说:“不要动不动就说离开家,你要懂得向前看,保持乐观,多读书,相信未来。未来总是美丽的。”杨苡曾描述过当时的激动之情:“巴金是我崇拜的偶像,收到巴金的第一封信时,我简直是狂喜,那几天恨不得拥抱遇到的每一个人,告诉他们:‘我收到了巴金的亲笔信!’”从此,杨苡与巴金结下半个多世纪的友情。
杨苡中学毕业后,离开天津奔赴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因西南的湿冷,吃不饱,木床上的臭虫多,她常常望着月光想哭,便再次写信向巴金倾诉。巴金还是一贯的兄长式的开导:“你看见月色想哭,大概又在思念家乡,出门不久的人总免不掉这一套,以后在外面久了,新的环境会使你渐渐忘却了旧的,倘使是由于寂寞,你就应该设法排遣它。你现在是个大人了,应该‘大人气’才行。要是你只管放任感情,说不定会给你招来更多的忧郁的思想。”这封信让杨苡沉思良久,很快便找到了排解郁闷的方法,她开始钻进学校的图书馆,借大量的书来读。
有一天,杨苡读到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名著《Wuthering Heights》,她惊讶地发现,这本书正是她中学时看过的《魂归离恨天》的原著,她又一次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并动了翻译的念头。巴金自己爱翻译,也鼓励杨苡拿起译笔来,他给杨苡回信说:“你要译《Wuthering Heights》,我很高兴,这书你译出后,一定要寄给我看。我会设法给你印。你可以驾驭中国文字,你的译笔不会差。你慢慢来吧,我不会使你的努力白费。”巴金一方面支持鼓励,一方面也严格要求:“我希望你好好地工作,不要马马虎虎地搞一下了事,你要是认真地严肃地工作,我相信你可以搞得好。”
杨苡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到了南京,一边教书,一边写儿童文学、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但翻译《Wuthering Heights》一再搁浅。冥冥中,她在等待一个时机。几年后,杨苡已经结婚成家,有一夜,她独自带着孩子住在一间破房子里,窗外风雨交加,一阵阵疾风呼啸而过,雨点洒落在玻璃窗上。这时,杨苡情不自禁地从嘴里念着Wuthering Heights……苦苦地想着该怎样确切译出它的意义。忽然灵感乍现,她兴奋地写下了“呼啸山庄”四个大字!一年后,十年梦想终于实现。1955年6月,《呼啸山庄》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由杨苡首创的“呼啸山庄”译名,也一直为后人沿用,被誉为“不可撼动的经典译本”。
杨苡走向翻译之路后,还多次得到巴金的指点。有一次,巴金在看过她的一些译稿后,十分坦率地指出:“译得有点草率,本来可以译得更好一点。”还有一次,巴金对她说:“好好翻译一本书,海明威的也好,别的也好,不要急,一星期译几百、几千字都行,再长的书也有译完的时候,慢是好的,唯其慢才可细心去了解,去传达原意。”杨苡曾感激地说:“只有自己热爱并从事翻译的人才会对其他翻译家如此体贴,如此爱护,不吝指教。”
几十年里,杨苡收藏了几十封巴金的来信,这些信件如它所处的那个时代一样,也历尽坎坷。在杨苡离开天津去昆明读书后,母亲将巴金寄给她的10多封信付之一炬,因为日本人已占领天津,母亲只能那样“处理”掉,这让杨苡痛心不已。“文革”期间,杨苡为保护巴金写给她的23封信,被人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这是她一生中惟一遭受的耳光。当时,那记重磅级的耳光几乎要把她打倒,但她还是在踉跄中站定。1987年,杨苡将巴金写于1939至1985年间的60封信件编注、整理,出版了《雪泥集·巴金书简》,它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一段非凡的友情。书出版后,耄耋之年的巴金再次致信:“想想写《雪泥集》那些信函的日子真像在做梦!”后来有一次,在巴金的大客厅里,老朋友们再次相聚,聊起往昔,巴金大笑着说:“她可以一封信写十好几张大信纸!”
杨苡的家中一直保存着巴金送给她的一只瓷盘,上面印着巴金的手迹:“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用来维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们必须为别人花费它们,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道德、无私就是人生的花。”
1997年底,巴金住院,杨苡去看望这位陪伴了她大半生的心灵导师,临别的时候,说话已经困难的巴金握着杨苡的手,十分吃力地说了两个字:“多写!”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杨苡说:“他的手很温暖,我已经听他的话听了60多年了,什么都听他的,这最后一句话当然更是要听了。我要一直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2005年10月17日,巴金告别人世,享年101岁。得知巴老过世的消息,杨苡虽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给她写了半个多世纪信、不停地鼓励她“相信未来”的那个和蔼可亲的老人永远地走了。她对身边的人说:“我今天不想说任何话,只想静一静。”
2013年,94岁高龄的杨苡出版散文集《青春者忆》,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文字写下与巴金交往的故事,这是她献给巴老的“好长好长的梦”。巴金的叮咛,她一直记着,她一直在写。杨苡说:“当我能将心里的话痛痛快快变成纸上的文字时,而且当然是说真话,不用假话骗人,这可能意味着我没有白白浪费掉生命。”2019年,100岁的杨苡荣获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2023年1月27日,杨苡去世,享年103岁。一信之缘,终生至交,亦师亦友,杨苡与巴金长达69年的交往,实乃一桩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