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2023-03-24 08:09:42)
标签:

话须通俗方传远

语必关风始动人

侯爱兵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6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这是说话的一个重要原则,即通俗接地气、贴近大众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心。

革命战争年代,某政委告诫手下的指挥官:“不要以为你很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这句话时至今日仍然让人警醒,值得铭记。

明代刘基在《卖柑者言》中列举了四种权贵的形象:“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骑大马”就是其一。作为一种隐喻和象征,“马”自古以来就与“权势”高度关联——自己骑着高头大马,别人为自己鞍前马后,岂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马也曾经是“战争标配”,各级指挥员南征北战,自然也离不开马。该政委借“骑马”来告诫一些高高在上的人,常思“下马”有多高,切勿自以为是、妄自尊大、迷失自我。如果自觉“高人一等”,破规出格,为所欲为,不管你“坐骑”多高、权力多大,到头来都会被人民“拉下马”。

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核物理学家、博士生导师欧阳晓平在鼓励学生创新时说:“搞科研,不跋山涉水是不大可能的。如果一马平川,是有人帮你把路修好了,这不叫创新。做科研要想达到一定高度,就要做别人没想到的、想到还没做的、做了没做好的和做好了而你能做得更好的,这样才能走在前面。文学需要想象,科学更需要想象。诗表达了真善美,而科研创新就是很美的东西。如果用动物来比喻,做科研应该像一头饥饿的老虎,而不是衣食无忧的猪。猪三餐不愁,但没意思。老虎可能饿肚子,但吃到的都是想吃的猎物。”

什么是创新?如何去创新?欧阳晓平院士没有一味地说教,也没有讲晦涩难懂的大道理,说出的都是平实质朴的语言。他把枯燥艰辛的科研工作,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催人从思想上、观念上摆脱安逸,直面挑战,主动出击,“猎获”成功。这番话令人深刻感悟到科技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只有不畏艰难,勇于跋山涉水,奋力攀登,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3D打印是一项新科技,那么到底什么才是3D打印?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给大家科普道:“3D打印的工作原理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将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3D打印就像是燕子垒窝衔泥巴一点一点垒起来一样。”同样的事物,还可以有不同的比喻。3D打印机生产商、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戈说:“3D打印就像蚕吐丝,蚕吐出很细的丝,一层一层把自己包裹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茧。3D打印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要打印的物体形状,通过一层层地堆积形成的。”

在我们表达思想的过程中,被表达的东西很多都属于理性认识范畴,而人的认识过程一般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让一个人不经过感性认识直接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比较困难,除非他对被表达的思想比较熟悉。一个好的比喻恰恰能起到补充感性认识这一环节的作用。3D打印技术,一般人听起来都是陌生的,可当它被比喻为“燕子垒窝”“蚕吐丝做茧”后,这一高大上的先进技术一下子就变得通俗易懂起来。可见,好的比喻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具体,把严肃的东西变活泼,把高深的东西变浅显。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真正有思想、有口才的人应该是能用通俗语言传播深刻道理的人。当你掌握了这一重要的交流原则,自然会讲出深入人心之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