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以礼
(2023-03-10 08:08:11)
标签:
待人以礼侯爱兵 |
待人以礼
侯爱兵
《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他是行鞠躬礼最多的角色之一:接过校长委任状;请陈独秀“出山”;乘马车到北大履职;营救被捕爱国学生……他频频鞠躬,彬彬有礼。饰演蔡元培的演员马少骅说:“蔡元培的鞠躬绝不是随便弯个腰点个头给别人看的,而是做给自己的。既是自己的修炼,更是对对方的尊重,表明在你面前,我必须是谦恭的,我和你是平等的,告诫自己永远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蔡元培的鞠躬是中国学者的高尚风范。”在那个年代,刘师培和崔适同为经学家、史学家,但二人观念截然不同,一上课即攻击对方荒谬,毫不留情,但相遇时却非常谦卑。他俩在北大的住所恰好对门,朝夕相见,都会互道先生,同时伴以一鞠躬。
《论语·乡党》曰:“执圭,鞠躬如也。”语言学家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说:“‘鞠躬如也’,不能当‘曲身’解,而是谨慎恭敬的样子。”鞠躬,一个看似平凡的礼节,其实很不简单,它有非常深的意境和含义。从“鞠躬”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待人接物的好品格以及深厚的气质修养、宽容博爱的美德。
黄路生是动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凡是接触过黄院士的师生都知道,他为人特别诚恳,待人谦和有礼,经常在学校各个场合给老师和学生让座,私下里大家都叫他“让座院士”。一次,江西农业大学为获得“大北农教学精英奖”的6位老师颁奖,颁奖仪式进行到最后一项时,获奖老师和出席领导进行合影,按照原有安排,本来是校领导坐在前排椅子上,老师们站在后面。当工作人员将贴有领导名字的椅子搬上领奖台中央,黄路生见状就指着椅子问道:“这是给谁坐的呢?”随即招呼获奖老师上台来:“领导们都站着,让老师坐着!”获奖的几位老师都颇为“诧异”,上台后也不敢坐,继续跟黄路生等校领导“让”。见老师不肯就座,黄路生就拉老师们坐下,然后他和其他校领导齐刷刷地站在后面。获奖老师孙尊章说:“这张合影太珍贵了,我们黄院士太让人暖心了。他尊师重教,没什么架子,有这样一个‘院士’领导,还是蛮自豪的。”
黄路生院士礼贤下士,他的“让座”之举,让出的不仅是一个座位,而是一种胸怀和一种尊重,更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与风范,传达出了谦和有礼、以学术为中心的大学之道,以及一种甘为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成长作嫁衣、为绿叶的姿势。
钱理群在谈到钱谷融教授时,赞扬他为“有情有礼真君子”。有几件小事可以说明,一位女士受朋友之托带来礼物,钱谷融忘记了她的“尊姓大名”,觉得“颇为失礼”,连忙写信请求原谅。因为到外地开会,让来访的朋友扑了空,又没有及时回信,钱谷融感到“失礼之至”,又写信致歉。给一位在会议上刚认识的朋友寄赠书,因为是按照会议的通讯录写的,把姓写错,钱谷融深感失礼,赶紧写信表示“万分抱歉”。约请老朋友参加学生答辩,没有得到回应,因对方的失礼而“冲动大怒”,去信严厉谴责,在老友诚恳“检讨”以后,钱谷融不但“前气全消”,而且“转觉无限惶愧”,反过来为自己的失礼而请求“饶恕则个”。钱谷融在生活中如此知“礼”重“礼”,反求诸己,每每让人感动不已,也感慨不已。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钱谷融可谓深谙此道。他总是设身处地,反求诸己,生怕对人礼遇不够,故而常能“补礼”。类似事情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但很多人从不觉得失礼,更不用说道歉了。这就是差距,钱谷融善于尊重他人,彬彬有礼,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习惯与本能,不愧为“有情有礼真君子”。而我们呢,早已经不知“礼”为何物了。人是否有才学,往往不会体现在高谈阔论上,而会浸润在他的举止风范里。
“不学礼,无以立。”“礼者,人道之极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行天下,仪见倾心;礼入骨髓,情洒人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