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冯骥才的“第五驾马车”

(2023-01-17 09:00:30)
标签:

冯骥才的“第五驾马车

石保青

冯骥才的“第五驾马车”

石保青

发于《做人与处世》2022年第21

有一次,文化大家冯骥才自称有“四驾马车”: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作家王蒙帮他补充说:“冯骥才的成就,不只是四驾马车,至少还有一驾:交友有道。我跟他第一次见面,就知道是长久的朋友。他当时笑得真诚、纯真,让人忍不住想搂住他好好亲一口。文人易相轻,这么多年来,他懂得欣赏别人,而且是高高兴兴地欣赏别人,能成为各种文艺界人士的好朋友。”冯骥才的为人处世,真的是有口皆碑。

01

1976年的大地震把冯骥才居住的房子震塌了,他忍着疼痛从废墟里把护在身下的孩子和妻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就跑回家去找自行车。妻子问他干什么去,冯骥才说我要去看看朋友出没出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说完,就急匆匆跨上车,骑了一上午,挨个去探望散居在城区各处36个平日要好的哥们,看看大家是否平安,只要人平安,谢天谢地。朋友们还算幸运,全都逃过这一劫。每到一处,朋友们看着围着工装、腿上渗着血的冯骥才,既感动,又心疼,不约而同地往他围腰的大口袋里塞元角的票钱。等他回来后,身上的钱早已被汗水浸透,粘在一起。他掏出来掰开,数数共71元。这是冯骥才自上班以来看到最多的一笔钱,不禁被深深地打动!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冯骥才没有多去照顾受惊受伤的妻儿,而是跑去探望、抚慰散居在各处的36个朋友。人生最美好的就是感动,冯骥才做的事让别人感动,他也被别人做的事而感动。如果人人都能对朋友真心切义,人生就会收获无限感动、无限美好。

02

冯骥才从事专业写作后,把第一部长篇小说55万字的《义和拳》寄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编辑组组长李景峰约冯骥才到北京修改作品。有一天,李景峰的父亲重病,要赶夜车回东北,冯骥才送他去车站,火车晚点很久,待他坐上了车,冯骥才再回到出版社时已经午夜3点。出版社锁了门,冯骥才不忍打扰他人来开门,便坐在门口一直等到天亮。后来李景峰知道此事,问冯骥才夜里在大街上是怎么度过的。冯骥才怕他自责,便笑着道尽好处:“我第一次知道一个大城市是如何从夜里一点点醒来的。我了解了下夜班的人怎么走路和骑车,上早班的人怎么在清凉的空气里咳嗽,最早的炸油饼的气味像有个尖儿直往鼻孔里钻……”李景峰听着笑了,也哽咽了,内心深处被冯骥才这种甘愿承受和忍受,不诉苦、不抱怨、不拖累人、不给别人增加无谓负担的精神和情怀所感动。

03

冯骥才成名后,有一次来河南参加文学活动,一个画家朋友说有一个画画儿的朋友非常想见他,想见他的人是业余画者李伯安。冯骥才说“好”,李伯安被朋友领了来。冯骥才想要看看他的画,李伯安说画非常大,只能看画的照片。冯骥才一看,是一幅关于中华民族的巨幅画《走出巴颜喀拉》,立刻就被那种深刻的程度和刚健的笔锋震撼住了。李伯安已经画了7年,他并不富裕,也没人赏识他的画。冯骥才说:“你画吧,画好了,我给你在美术馆办画展。”原来想放弃的李伯安此后又进入了状态,一直到第10个年头,一幅高1.88米、长121米的画卷即将完成时,李伯安却因劳累过度倒在画卷前。冯骥才得知他去世,心中流血地痛惜,并不忘许诺,发动全国146位国画家,为李伯安筹款举办画展、出画集。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都不曾有过。

04

为了抢救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冯骥才把他所有画的画都义卖了,而冯骥才更被一个摄影家郑云峰的义举所感动。郑云峰变卖家产,买了一条小木船,孤身一人进入长江、黄河源头地区,以帐篷为家,以炒面为粮,沿途拍摄了自然景象、民族风情、历史遗存等大量珍贵图片。他们一经相识,便成为了好朋友。在一次“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颁奖典礼上,组委会将中国区的奖项颁发给冯骥才,而冯骥才当即把15000欧元奖金转赠给郑云峰,以助他一臂之力。冯骥才说:“郑云峰才是真正的文化英雄,真正的获奖者不是我,应该是他。”郑云峰从冯骥才手中接过奖金支票后,动情道:“非常感激大冯对我的慷慨资助和鼓励,我将把奖金的每一分每一厘都用在拍摄母亲河的身上,我要一直在路上!”

05

周巍峙是冯骥才心中敬爱的长辈,周老主持“中国民间文艺十大集成”遇到困难时,冯骥才曾对一位领导说:“支持一下周老吧,他都80多岁了,还要一个一个省去跑,磨破嘴皮子为经费化缘。”这让周老一直铭记于心。后来,冯骥才举办文学展览,已经96岁的周巍峙不请自来支持,他是从医院来的,坐着轮椅悄悄就坐在台下。冯骥才发现周老后,不免慌张,怎么能叫老人坐在台下,但怎么劝也没办法把他请到台上去,周老说:“我高兴和大家坐在一起。”等轮到冯骥才上台致答谢词,他却没有走上舞台中央,而是拉着话筒站到台下一端,侧对着台上和台下说:“我之所以站在这里讲话,是因为今天没有台上和台下。今天来出席我这个展览的,都是我的好友,我敬重的人。”跟着,冯骥才把手伸向周老那边示意。周老看到了,笑了。全场人员也都为冯骥才如此细密的敬人态度所感染。

06

冯骥才说:“不要让灵魂下跪,这是我从文做人的座右铭。”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唯有扬起高贵的灵魂,为人交际才能闪放出动人的光彩。与冯骥才相交20多年的作曲家王立平说:“冯骥才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人,是一个伟人,一个高人,一个好人,一个圣人,一个贤人。我和夫人都是他的粉丝,他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楷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