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钢:寓理于事,以事明理
(2022-11-25 08:54:57)
标签:
郑钢寓理于事以事明理侯爱兵 |
郑钢:寓理于事,以事明理
侯爱兵
他说:“学习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丰富心灵世界、抵御风险世界、获得应然世界的必要途径,更是我们未来推动社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基石。”他还说:“很多同学在学习上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不是因为他们天资聪颖、接受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会掌控自己的学习,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强烈的内在动力。”这位仅用寥寥数语就将为什么要学习与如何去学习讲得一清二楚的老师,就是上海市进才中学东校校长郑钢。这位郑校长不仅会讲道理,还会讲故事,最擅长寓理于事,以事明理。
“奇迹年”的故事
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导致中高考延期举行,考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郑钢给同学们讲道:“科学史上有个著名的‘奇迹年’的故事。1665年,伦敦暴发瘟疫,牛顿为了躲避瘟疫而回到乡下。在短短数月间,他发现了微积分原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并没有因为瘟疫而颓废、恐惧,而是依赖内心世界的坚定,成就了辉煌的科学世界,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果。所以我想告诉你们:没有个人内在世界的美丽,就不会有外在世界的精彩。苹果公司总裁蒂姆·库克说过:当你们畅想未来,想象面前那条蜿蜒曲折的道路时,别忘了你们该问自己的问题不是‘未来会发生什么’,而是‘当事情发生时,我会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故事或者寄语,足以鼓励大家塑造内心,为生活赋予意义,一起创造自己的‘奇迹年’或者创造‘奇迹的你’。”
疫情的反复无常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会让一些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以致无所适从,甚至虚度光阴、自暴自弃。郑钢善于正面引导,用名人故事激励学生,其所述十分契合同学们的现实境遇,能让大家以别人为参照,加强心理建设,建构自我价值,在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的情形下,心无旁骛,潜心研读,把挑战视为机遇,去创造自己的“奇迹年”。
“赛车手”的故事
在初三年级的一次班会上,郑钢从电影《飞驰人生》说起:“电影主人公张驰是一个顶级的赛车手,各种奖项拿到手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人可以超越他。然而一次意外,他被禁赛,从此变成了寂寂无闻的赛场旁观者。经过5年漫长等待,张驰重新得到征战赛场的机会,在众人的嘲讽和惊讶中,他再次站上了顶峰。张驰之所以能够重回巅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经得起挫折和失败,坠崖式的境遇并没有打败他,没有挫败他的斗志;还有个原因是他守得住孤独和寂寞,5年的时光,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粉丝,只有埋头苦练。有时我们的学习成绩会反反复复,时好时坏;有时我们无法突破和超越自我,惰性时不时会蹦出来。这些都是学习所面临的常态,也是今后人生将会遇到的状态。如何面对这一切,‘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想说: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
郑钢借用电影故事,剖析主人公张驰在跌宕起伏中拼搏的意义,说明成功者最重要的品质是在失败和挫折面前的坚持不懈,在遇到困难时能继续前进的能力和动力。联系到同学们的学业上,就是“学贵有恒”。学习最怕一日曝十日寒,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成功秘诀,能够促进同学们日复一日地奋进,持之以恒地努力,去破茧成蝶、凤凰涅槃,遇见最好的自己。
英语“小先生”的故事
与人相处是人生路上的必修课,郑钢对同学们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有很多人会鼓励你们胜过别人、超越别人。然而我认为真正的成功并不是超过他人,而是超越自我。更高层次是越己达人,是超越自我并帮助、成全和成就他人。我想分享我的故事,我上高中时英语成绩不错,而我的室友,英语对他来说是一个‘槛’。有天晚自习结束后,他向我请教英语题目,我像模像样地在黑板上给他上起课来。一天、两天、三天……我渐渐发现我具有做教师的潜质:能深入浅出地讲题,还能从中获得快乐。由于这段经历,我萌发了做教师的愿望,由此走上英语教师的道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设身处地的共情、尽力真诚的帮助,不仅会带给我们‘心流’式的幸福,还会给人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所以我想告诉你们:没有他人的变化,个人的变化也没有意义。因此,当我们学习改变个人命运的知识时,是否思考用这些知识改变世界,造福他人?当我们拥抱成长、拥抱成功时,是否应该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当我们生活一帆风顺时,是否还应该拒绝对世间苦难的无感和对人类遭遇的冷漠,怀着悲悯的情怀,关心和关爱他人?”
如何指导学生与人相处,郑钢现身说法,以自己给室友当英语“小先生”的故事,印证“越己达人”的道理,更是设置了三道“思考题”,催人在奔赴未来的路上,不但追求个人的美好,更要能给别人带来美好。正如他所讲,没有他人的变化,个人的变化也没有意义。这是一个很有辩证意味的结论,也是善待、尊重、关爱、造福他人的根本原则和行动指南。
一位语言学家说:“一个真正拥有故事又善于把故事与人真诚分享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好的谈话者。”郑钢不愧为这样的谈话者,他在与学生交谈中寓理于事,以事明理,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又深受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