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2022-11-18 07:42:03)
标签: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侯爱兵 |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2年11期
清朝唐甄在《潜书·讲学》中说:“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意思是说,学习以得到名师的指点为珍贵,也以得到真正的朋友为宝贵。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结交良师益友呢?
李里从小自学国学,给自己规划了一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成大气候”的人生之路。20岁那年,他独自前往北大拜访仰慕已久的国学家季羡林,去之前,他一直琢磨着给季老送点什么礼物,他突然想起《论语》里的话:“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即只要是主动给孔子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的,他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于是,李里也仿而行之,买了十块腊肉,还带着自己写的两篇文章,勇敢地敲开了季老的家门。一见季老,激动不已的李里恭敬地给他磕了三个头。见此情景,季老连忙上前扶起,一边扶一边说:“别客气,你是孔子荐来的,我焉敢不见?”随后,季老跟李里谈了足足两个小时。从此,季羡林与李里成了忘年交,不时书信往来,李里有什么学术上的困惑,都会写信给季老,季老也都一一耐心回复。李里说:“我能拜谒到这样的老人诚是三生有幸,受益无穷。”李里后来推出国学专著《论语讲义》《国学蒙正》等书,季羡林亲笔题字:“天道酬勤,赠小友李里。”得知李里从一个初中生变成大学教授后,季老寄来贺卡:“做好学问,大有可为!”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一大幸事就是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伍。李里深谙此道,他与季老相差65岁,对季老高山仰止,更能以效法孔子之道登门拜师,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真是一段传奇佳话。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好风凭借力,扶摇上青云。以人为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会离成功更近。
成都的蒋珂同学从小就对两栖爬行动物感兴趣,他在14岁时有幸随同中科院院士、著名两栖爬行类动物学家赵尔宓赴峨眉山进行野外科考。这次考察活动让他们相知相识,赵院士喜欢上了这个好学的小伙子,蒋珂也忘不掉赵院士对科学的执着和丰富的野外考察经历。上了高中后,蒋珂经常利用课余休息时间进行两栖爬行动物学的学习和研究,并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向赵院士请教。即便工作再忙,赵院士都会腾出时间为小蒋同学答疑解惑。为认真起见,赵院士会将答复先用打字机打印出来,再亲自签上名字。工作实在太忙,赵院士会邀请蒋珂到家里吃饭,当面给他讲解。无数次的这种专业交流,让蒋珂深深地爱上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后来毅然从事了这一行。如今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的蒋珂说:“当时先生听了很高兴,我专科升本科时,他还亲自为我写了推荐信。我本科毕业就工作了,虽然从未跟赵老做过学术,但不是师徒,胜似师徒,他是我一辈子值得敬仰的好老师、好朋友。”蒋珂曾帮助赵老编辑《赵尔宓文集》,赵老也曾当面告诉蒋珂:“从今以后,你可以对外说你是我的学生了。”从侧面认证了蒋珂“入室弟子”的身份。
《尚书》说:“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只凭自己,闻见就狭小。蒋珂珍惜机缘,善与长辈相处,与老先生的交往、交流,让他找到了人生目标——成为像老先生一样的人,把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兴趣转变为专业和职业,更是结下了一段忘年交、一份师徒情,为后学者创造了典范。
南怀瑾说:“良师益友是无价之宝,人的一生要结交良师益友相伴而行。”同学们年少思想活跃,爱好广泛,如能早日觅到良师益友,则能行稳致远!大为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