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教你学会“玩梗”
(2022-07-25 10:02:43)
标签:
三招教你学会“玩梗”侯爱兵 |
三招教你学会“玩梗”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2年7期
梗,原意是指植物的枝、茎、干,现在“梗”的词义被不断扩大延伸,在日常用语中,梗的意思是引人发笑的“笑点”“桥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玩梗”,因为适度的玩梗可以显现出一个人的风趣,给人带来亲和力。那么,如何学会“玩梗”呢?
喻象成“梗”
喻象也称比象,就是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造象,因为喻象有对比,两物切合得越好,越能成“梗”,惹人笑悦。该演员把手术刀口形状比兴为“奔驰车标”,真乃象形拟物,不仅彰显风趣玩梗的本色,也反映了他经历过生死考验后,依然乐观豁达面对人生的心态境界。
融会成“梗”
有一次,余华应邀到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做讲座,作为主持人的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这样开场介绍道:“想听到余华的讲座,你首先要‘活着’,不过这个活动是免费的,你不用去‘卖血’。”一下子让现场的气氛变得轻松了不少。
有个成语叫融会贯通,融会是融合领会,贯通是贯穿前后。意思是能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而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古人云:“智者融会,尽有阶差。”把不同的事物融合在一起,会产生阶差错落的趣味。董强将余华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与眼前的活动场景汇合在一起,极尽“现砸现挂”之能事,会意成梗。
谐音成“梗”
北京卫视2022年春晚语言节目《欢聚一堂》中,冯巩和弟子侯林林表演了一段“比猜影人名字”。侯林林:“说剧组拍外景最怕的事,猜一个演员,这个人是夏雨(下雨),一下雨就拍不了了。”冯巩:“你听我的,说剧组拍外景,第二天更怕的事,是梅婷(没停)。”侯林林:“说您喝橙汁顺着下巴往下流,这个人是黄渤。”冯巩:“说你倒垃圾随便乱放,这人是胡歌(胡搁)。”侯林林:“说公鸡报晓,这人是陈道明,早晨(陈)一到(道)就打鸣(明)。”冯巩:“说母鸡下蛋,这是郭达(咯哒)。”侯林林:“说您叔叔的爱人练撑杆跳,这个演员是沈(婶)腾。”冯巩:“说我把婴儿交给你,这人是宋(送)小宝。”侯林林:“说我给您拿快递,这人是宋佳(送家)。”冯巩:“说我孙子给你拿快递,这人是小宋佳(送家)。”侯林林:“说您三伏天种庄稼,这人是迪丽热巴(地里热吧)。”冯巩:“说我支持你打疫苗,这人是古力娜扎(鼓励你扎)。”
谐音梗,指利用字词同音或近音的条件来代替原本的字词,在一定情境下创造出一音两义的反差效果,使得话语表达谐趣横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冯巩和弟子侯林林以影视明星人物为对象,工于创设谜面,无论多离谱的名字,都能用谐音梗说出谜底,句句都是包袱,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堪称“谐音梗”天花板。人物的姓名都具有一定的谐音意义,如能挖掘出适当的素材,就能生出有趣的人名“谐音梗”。他俩在台上玩梗时,很多“梗”中人物就在现场,不禁会有一种“自己人”的感觉,增强愉悦感、幸福感。
玩梗是一件快乐的事,能表现出你的言语趣味。但愿我们日后聊天都能“从中作梗”,说出更多更好的“梗”,透散出高级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