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五诀
(2022-07-19 15:17:37)
标签:
演讲五诀侯爱兵 |
演讲五诀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2年13期
著名学者、作家梁衡在谈到写文章时说:“文章有五诀:形、事、情、理、典。”他接着举例说,比如你在街上碰到一起交通事故。你首先看到的是两辆车相撞,这是一个具体的形象,这就是我们说的“形”;你又看到警察赶过来处理事故,把伤员送往医院,这是事件的过程,就是我们说的“事”;你因看到有人受伤流血,心里吃惊、难受、害怕、同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情绪,就是“情”;你接着再一想,为什么会在这儿出事呢?你一观察,原来这里是一个弯道,视野不开阔,有一定的原因,这个思考过程就是“理”;再一细看,旁边还有一块提示牌,上面写着“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过去已经出过不少的事故,这是什么呢?有先例,这就是“典”。你看,这么一起小小的交通事故,里面形、事、情、理、典都有了。
最后,梁衡总结道:“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其实,梁衡的“作文五诀”不仅适用于写文章,而且也很适用于演讲。这里试举两例,看看演讲者是如何巧用“五决”的:
陈吉宁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曾发表《心存敬畏》的演讲:“心存敬畏,还要敬畏法律。重要的不仅仅是自己遵纪守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勇于捍卫法律的尊严。有人要拍卖钱锺书先生的部分书信、文稿,杨绛先生对此极为愤慨,发表声明说,‘完全是朋友之间的私人书信,本是最为私密的个人交往,怎么可以公开拍卖?个人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多年的感情,都可以成为商品去交易吗?’她表示,如果拍卖,她将不惜百岁之身亲上法庭。老学长这种捍卫法律和社会基本准则的精神,令人钦佩,为我们树立了守法护法的榜样。同学们,我希望你们今后无论地位多么卑微,都能勇于捍卫法律的尊严;而无论你们身居何等的高位,都能始终将自己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
陈吉宁通过讲述杨绛先生不惜百岁之身捍卫法律和社会基本准则的事例,勉励大家要敬畏法律。这一演讲基本就是按照“五诀”顺序来讲,形(拍卖书信)、事(杨绛愤而反对)、情(书信是隐私)、理(感情不能当商品交易)、典(捍卫法律和准则)皆具,因而使得演讲既充实又富有说服力,让人铭记无论什么时候,做人做事都要心存敬畏,有尺度、有底线。
罗振宇在2022年的跨年演讲中讲道:“昆明有一个小伙子,他叫徐伟,开着一家淘宝店。两年前,他28岁,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一家子都挺高兴。这个孩子半岁的时候,查出来了一种病,一种基因缺陷带来的罕见病,身体没办法吸收铜离子。医生说,得这种病的孩子,三岁前的死亡率接近100%。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幸。设身处地想,为人父母的人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是悲伤绝望?还是倾家荡产四处求医?或者找各种偏方?我估计很多人能做到。但是,徐伟面对的情况更难,这种病没有能根治的药物。就连缓解症状的药,国内市场上目前也还没有。所以,徐伟走上了一条人们万万想不到的路,他决定自己来研制。这条路太难了。要知道徐伟不是什么理工科高知,他只有高中学历,没有生物医药的相关知识。他居然就走上了这条让人望而生畏的路。两年来,徐伟不断想办法研制药物……孩子的病情已经有了缓解,这是一个奇迹。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知道你作何感想?我的感受是,原来,还能这么干!我还记得一句电影台词:‘行就行。不行我再想想办法!’”
罗振宇的演讲之形、事、情、理、典,更是淋漓尽致,丝丝入扣,跌宕动人。听了他的演讲,让人在深深敬佩徐伟是条汉子、是个好父亲的同时,也深深地触动人们,在面临家庭的挫折与人生的困厄时应该怎么办?他讲到的两句之“典”——“原来还能这么干”“不行就再想办法”,实乃一篇之警策,激励人们永远积极乐观向上向前,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一切学问最重要的是融会贯通,习得融会贯通,才能让你少做无用功,少走弯路。人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演讲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在演讲中能够把握好这五个要素,就能成就一篇好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