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有“良癖”,值得深交

(2022-06-01 09:49:26)
标签:

人有“良癖”值得深交

侯爱兵

人有“良癖”,值得深交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25

明末才子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如果没有什么癖好,不可与之交朋友,因为他是个缺乏深情的人。有“癖”之人,往往对物用情至深,更何况乎人?何况乎友?

蓝天野与苏民从小相识于北平市立三中,当时两个班各办了一份壁报,因为两人都喜欢绘画,都是各自班里出壁报的骨干,他们因此成了好朋友。后来,两人又一同考上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开始专业学画。毕业又都进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又一起演话剧演了一辈子。由于多年忙于演戏,原本学画的蓝天野和苏民对画已经生疏。有一次,苏民给蓝天野打电话:“我原来勾了几个画稿,现在想继续完成,没想到再提起画笔竟是手不应心。”蓝天野说:“你来我这里吧,画室、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我们可以一起切磋。”最后他们一起合作补成《涧狭石作粱》《虎丘剑池》等六幅画,成为一段书缘佳话。蓝天野说:“74年相识相知,苏民是我一生的挚友,世间难得!”苏民说:“我们俩是发小啊!蓝天野拿我当挚友,我也把他当挚友。”

“癖”指的是对某种事物的兴趣爱好、偏好、嗜好、雅好,不是恶癖。有“癖”的人为什么可交呢?不仅有志同道合的因素,与人相处很投机,更重要的是,有爱好的人更深情更长久。蓝天野与苏民因绘画办壁报而结交,延展至一生相伴相随,成为不可或缺的挚友。所以遇到有共同爱好的人,值得深交。

于敏和邓稼先结缘于未名湖畔,在北大读书期间,物理系学生于敏与大他2岁的助教、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的邓稼先都是“大戏迷”,喜欢看京剧,常常结伴大老远赶到人民剧场,当时京剧演出一票难求,买不到票就死守在剧院门口等着别人退票,津津有味看一场,再一起闲聊剧中人物和情节。于敏本科毕业那年大病一场,曾险些丧命。这时邓稼先在美国留学,得知情况后,焦急万分,赶紧托姐夫、北大物理系代主任郑华炽将于敏送到医院抢救,从此他们成了“生死之交”。后来,他们又一起研制氢弹,成了“黄金搭档”。

“癖”是一种高雅的情调,是一种非功利的、发自内心的,甚至超越现实的喜好。于敏和邓稼先不仅因同学物理、同迷京剧等趣味相投,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而且把对爱好的“深情”移植于“友情”之上、“事业”之中,成为生死与共、精诚协作的战友和朋友。所以,遇到有共同目标追求的人,值得深交。

黄轩从小父母离异,高考三次才考上北京舞蹈学院,刚出道时演戏有好几次被弃用、被顶替换角。22岁那年,在黄轩事业还没有任何起色的时候,和他感情很深的爸爸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不久后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女友也和他分了手。极度绝望的黄轩不止一次在北京午夜的街头嚎啕大哭,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书法,有幸认识并拜师书法家崔志强。了解到黄轩的苦痛经历后,崔志强将他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黄轩书法颇得老师真传,并且和崔志强结成了忘年交。现在拍戏很忙的黄轩也一直惦记着老师,只要从外地回京,总是第一时间去看望老师,师徒对饮,切磋书法,相谈甚欢。

“癖”是一种感情的共鸣点,“心有灵犀一点通”,“癖”就犹如灵异之物,让我们的心灵能默契相通。黄轩和崔志强通过书法这条纽带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催生了一股赤诚相待的真情,师徒之间形成了亦师亦友亦父的最温暖、最动人的关系。所以,遇到有真“癖”之人,值得深交。

世上的人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都不缺,可唯独有“癖”的人,是最难遇到的。人有良癖,多有真性、真趣、真情。择一良癖之人,与之深交,那便是你生命里的光,人生中的贵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