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贫困生的“树洞”演讲缘何动人
(2022-05-01 16:32:12)
标签:
清华贫困生树洞演讲动人心弦侯爱兵 |
清华贫困生的“树洞”演讲缘何动人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2年4期
一名来自安徽的清华贫困生在校内BBS“树洞”发表了一篇演讲辞:
“我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军训的时候,食堂排队最人多的地方是饮料窗口和西瓜窗口。我看到大家吃西瓜,我都是咽咽口水,默默喝水瓶里的水,心静自然凉。别说奶茶了,连1.5元一杯的饮料我也没喝过。每天10元的伙食费,我都是想办法用最少的钱吃到最可口的饭菜。我每次吃肉菜,都是打半份,特意让师傅来点汤,就着米饭。班级第一次组织大家出去玩的时候,大约人均150元。我那时候真的没有这些钱,我花不起,我就撒谎说自己有事,也就没有去。
“我很感激学校,学校的很多资源让我省下了不少钱。因为教学楼、图书馆都有免费的水,我一般都是拿着两个空瓶子,回宿舍之前灌满,作为晚上及第二天早上喝的水。我还要感谢那一年的企业家们,在我刚入学时收到了一辆爱心自行车,还有一部手机,那也是我第一部智能手机。
“我每年要写两封感谢信,一封是给发放奖学金的企业,一封是给基金会的。每一年的这些信,我都是纯手写。记得在大三那年,我把我找到家教工作的事情在信里说了,我还问,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资格领钱,不过我确实很需要这笔钱。当时,还收到了回信,说让我安心读书。我内心一直充满感激,那封回信是80多岁的郭女士亲笔写的,至今我也保存着。
“研究生生活开始后,系里在邮箱发邮件询问是否有人需要助学金。我思考了很久,我没有要。从客观上说,我依然属于园子里困难的那批人,我依然可以去争取。但是,我和我自己比,我发现我可以养活自己,我可以自力更生了,还是把它们留给更需要的人吧。所以,我决定不再要助学金。
“我想说,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所以,我做了第二个决定,从研一开始,我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钱,资助了四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我每学期回家的时候都会去看他们,给他们讲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
“我要把爱传递下去,希望未来有一天,我的能力能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该演讲辞迅速在网络流传,短短几天阅读量就高达1.4亿。网友纷纷评价说:“这是现实版的《送东阳马生序》,读完不禁两眼泛泪光。”这篇演讲辞何以直抵人心,令人动容呢?
首先,语言最朴实。该生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将自己的大学生活经历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任何的自怨自艾,没有卖惨、也没有诉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尽是真情实感,颇让人佩服他在苦难中的韧劲。
其次,情怀最动人。他从受助人到反哺他人,这种“因为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伞”“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的助人情怀,是最让人感动的。按照他的经济条件,至今仍不算富裕,但他在生活稍有改善后就能想着去帮助他人,这种推己及人的情怀、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态度难能可贵。同样让人感动的是,他每年坚持给资助自己的企业和基金会亲笔写信,资助人的亲笔信保存至今……这些微小却恒久的举动,是他最质朴的感恩方式。
再次,正能量最治愈人心。一个少年,面对经济和生活上的拮据,却依然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生活和学业上的双丰收,这绝对是一个励志的榜样,必将激励更多的学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是不可多得的一篇演讲辞范文,如果你还在为写演讲辞犯愁,不妨从中感悟一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