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
(2022-04-22 08:49:20)
标签: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侯爱兵 |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2年6期
东晋思想家葛洪说:“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人际交往中,一个勤劳、勤恳、勤快又谦逊、谦恭、谦和的人,会有很多人亲近他。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项目启动后,著名石油化工科学家侯祥麟院士担任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被聘为项目顾问。颁发聘书的时候,侯祥麟距离杜祥琬有几个座位远,可是91岁高龄的他仍然不顾年迈,从座位上起身,双手捧着聘书,颤巍巍地绕过办公桌,走到杜祥琬面前,亲手将聘书交到他的手中。此时的杜祥琬65岁,侯老的举动令他十分感动,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他赶忙站起来迎上前去,接了聘书,连声说:“我是侯老的兵,您聘我做学生还可以,做顾问真是不敢当!”如今,侯祥麟已去世,但这件事令杜祥琬难以忘怀。他说:“侯老是一个丰满、生动的人,人情味很重,浑身散发着人格魅力。”
劳谦虚己的人总是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俯下身子,绝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待人。侯祥麟是两院院士,是我国炼油技术奠基人,以他的年龄、资格、地位,他在台上颁发聘书时完全可以高坐不动,招呼受聘者到他跟前领受聘书,而他却能降尊纡贵,亲自趋前颁授,展现了他礼贤下士、器重他人的良好品德。这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和敬佩呢!
著名医学家王振义在培养研究生陈国强时,陈国强写出了近2万字的论文,王振义白天工作繁忙,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帮其一遍遍修改,陈国强就根据修改的内容一遍遍整理。王振义极其严谨认真,不厌其烦,先后改了10遍。王振义还多次把陈国强叫到家里一起吃晚饭,一放下碗筷,师生俩就一头扎进了论文。多少个夜晚,多少次交流,使得陈国强的论文成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等到发表时,陈国强不忘恩师的辛苦付出,把王振义的名字署上,而王振义坚持不参加署名,目的是让年轻的研究骨干脱颖而出。当陈国强表达感激时,王振义却谦虚地说:“我的学术水平并不见得比你们高深,我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求上进的老师培养不出好学生。”
劳谦虚己的人总是甘为人梯、“甘为他人做嫁衣”,同时又不伐己功,不矜己能。王振义对待学生的论文不是粗略指点,只动口不动手,而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亲自修改。一字一句总关情,巴普洛夫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评价的多么高,但你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可谓道出了劳谦虚己的真谛。
电视剧《先结婚后恋爱》制片人兼总编剧宫凯波跟牛犇聊角色,聊得很愉快,牛犇立即决定出演。但谈到演出费的问题时,牛犇的回答却十分有个性:“行,你这样,看你加不加戏?加戏,钱还可以少。戏越多越便宜。”这话让宫凯波听得心里热乎乎的。在片场的牛犇演技没得说,已是耄耋之年的他还十分勤快,主动为剧组分担一些活计,他的手特别巧,遇到木工、电工类的活,他都帮着做。有太忙的演员,他还会帮忙照顾孩子。剧组的人员都很喜欢他,有人说:“牛犇老师,你真是牛不停蹄呀!”牛犇听后幽默又谦逊地说:“我是像牛一样的,四头牛和十六只蹄子停不下来啊。我也是秋后的蚂蚱,还在拼命蹦跶。”
劳谦虚己的人总是只求奉献,不求索取,造福他人。按照惯性思维,一个演员往往是戏越多,钱越高。但在牛犇身上却是“戏越多,片酬越低”。他真的好像一头牛,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身为老艺术家的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多么高贵,总是以渺小的态度去演戏、去为人处世,去助人达人,将劳谦虚己做到了极致。
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正是他最接近高贵的时候。谁越具有勤劳谦持、虚己待人的美德,跟随亲近他的人就越多;反之,谁骄横傲慢、盛气凌人,即使他身边人也会很快离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