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执着还是偏执

(2022-03-23 16:54:30)
标签:

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

执着还是偏执

侯爱兵

“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执着还是偏执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22

据媒体报道,广西一个叫唐尚珺的男子,从2009年开始踏上高考之路,12年来一直在为自己的清华梦而努力,哪怕中间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他也选择中途放弃。直到2021年,33岁的他第13次参加高考,成绩591分,距离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差90分。有人称他为“现代版范进”,也有人调侃道“我开始读小学你开始读高三,我读高三了,你还在读高三”。复读12年只为考清华,究竟值不值?是执着还是偏执?

怎么算都不值,有这毅力干什么事也能铁杵磨成针

曾是北大学霸的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说:“不值,我只认可其毅力可嘉,但是行为极不可取。我反对把自己的精力、创造性最旺盛的时间用于高考复读。有这个毅力,干什么事情12年也能铁杵磨成针了,何必要关注清华梦北大梦,怎么算都不值。”

李国庆抑扬分明,表达了“做正确的事”远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的观点。唐尚珺把美好的12年青春全部用在复读中,无论他认为自己做得多么正确,但在大家看来,其实是浪费人生。12年是人生中不短的时间,要是用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也应该有所作为,但在唐尚珺的青春岁月里,他几乎全部都拿来刷题了。所以,他的行为不由得让人深感惋惜,并不可取,也不值得模仿。

不切实际地摘取悬崖高处的花朵,会让自己跌得很受伤

一位网友说:“每一个人都有选择是否参加高考和怎样高考的权利,但十多年只奔着清华去高考,就执着得太任性了。已经33岁的唐尚珺,家庭责任没有尽到,社会责任没有承担,为了一个疯狂的目标自顾自地狂奔下去,这样的心态和行为难以获得掌声。所以,这绝对不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典型的‘高考狂人’。无论是上学还是就业,人都应该务实一些,既要看清自己,也要看清家庭和社会,不切实际地想摘取悬崖高处的花朵,有可能会让自己跌得很受伤,时间、精力、亲情、青春等美好的东西,在无谓的消耗中白白流失,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该网友直陈其害,表达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观点,警醒学子们要尊重现实,切实务实。为自己的梦而努力可以理解,但如果罔顾现实,过于执着,这种努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唐尚珺偏执于高考,一条路走到黑,结果非但没有实现“功成名就”,反而落得“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倘若他能让梦想照进现实,早日去读已经考取的大学,也不至于现在空悲切。所以,切勿好高骛远,把握当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别把“考上名校”与“人生成功”画等号

某网友说:“唐尚珺的故事让人唏嘘,是什么造就了一位‘高考狂人’,这恐怕也值得社会反思。有的学校和机构,不管学生实力如何,只管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考进名校一劳永逸’的成功观,无限夸大考进清华、北大对人生的意义,使得一些学生把考上名校作为‘终极追求’,这也造成基础教育阶段的‘打鸡血式’奋斗,为此还造就了‘考霸’现象,一些考上大学的学生反复退学参加高考,结果每次折戟后,总想再冲最后一次,如此循环,停不下来。希望唐尚珺的复读故事,能够唤醒那些痴迷‘名校梦’的复读者,不要对升学意义有错误判断,‘考上名校’不等于‘人生成功’。”

该网友追因溯源,直指学历崇拜导致认知盲点,呼吁破除“唯名校论”“唯学历论”的观点。“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说到底就是将名校光环的价值无限放大,认为考进顶尖名校才有未来,才能当“人上人”。其实,成功绝非只有“上名校”这一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理性选择,不错过力所能及的精彩,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所以,高考切莫落入“功利陷阱”。

我们提倡执着,但不要偏执。好在经过大家的热情辩论,唐尚珺幡然醒悟,准备“上岸”了,他说:“我发现我走错路了,我不应该复读那么多年。真的,人有很多路可以走。”相信停止高考狂奔后的唐尚珺能开始新的生活,合理规划人生,也希望偏执的高考复读生们能够从中警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