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话语质朴简白,道尽生活哲理
(2022-03-19 18:40:41)
标签:
苏童话语质朴简白道尽生活哲理侯睿哲侯爱兵 |
苏童:话语质朴简白,道尽生活哲理
侯睿哲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2年3期
“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得主苏童的话语就是这样质朴简白,富于隽永的寓意,道出简单真挚的生活哲理。
活着,不着急
对于一些人常有的急躁毛病,苏童说:“多年以前,在我们那条街上曾经发生一起令人唏嘘的车祸,死于车祸的是一个初为人父的男子,婴儿的尿布在那个阴雨天都用完了,而昨天洗的尿布都在工厂的锅炉房烘烤着,婴儿的母亲让做父亲的去工厂取那些尿布来救急,这件事情使两个年轻的父母心急火燎的,那男子的自行车骑得飞快,结果和一辆卡车相撞了。后来事故现场的目击者都说,他的自行车确实骑得太快了,他赶路太急了。急躁不是美德,不要太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金玉良言,做起来却不容易。你有理由着急,我们却总是容易忘记一个常识,急有什么用?记住这句话,那些升官受挫的朋友心情或许会明朗一些,那些发财梦破灭的朋友或许不再怨天尤人,那些牢骚满腹的朋友或许对这个世界能够培养出一份耐心。活着,不着急,要怀抱着一种不疾不徐的姿态,毕竟生活就像呼吸一样,不曾有一刻停止,又何必着急,反而是那些急躁的人,越着急,生命便越显枯燥与短暂。”
你为何对我感到失望?
有一个年轻人请教:“当一个人对你说‘我对你很失望’,这意味着什么?又该怎么办?”苏童说:“我也遇到过读者对我感到失望的事,我想他们的失望在于某种期望,我爱我的读者,我假如是一棵梨树,别人把我看成一棵桃树,我不能因此责备自己。别人假如喜欢的是桃树,我作为梨树只能用外交辞令对那些失望的人说:‘非常抱歉,你看错了,我不是桃树,我是一棵梨树。’我想人与人肌肤相亲并不是一件危险和可怕的事。任何人不必对他虚幻的期望负责,能让大家都喜欢你是幸运的,能让大家都讨厌你是不幸的,但是按照别人的期望呼吸、吃饭、说话、打哈欠是不必要的。一个人只能生活在自己的音容笑貌之中,即使充满缺陷。我的天性总是使我在那些失望的眼神下露出尴尬的微笑,但我想告诉一些年轻而勇敢的朋友,当有人对你说我对你很失望时,你可以这样回答他——我对你的失望很失望。”
一个人再好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满足所有人的期望,苏童感同身受,以喻明理,本是梨树被看成桃树,这完全不是自己的错,也就不必恐慌自责,更不能放弃自己做别人眼中的“桃树”。真正的智者总是做最好的自己,不去迎合所有人,更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其实,越是勇敢做自己、不在意别人眼光的人,越能活得实在,不负时光不负卿。
慢一拍再发言
苏童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有记者问:“你为何沉默?”苏童说:“许多年以前在一个朋友间的聚会上,我听见一个女孩这样评价我的一个寡言少语的朋友:‘他懂得沉默。’女孩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熠熠生辉,你可以从那种眼神中轻易地发现她对沉默的欣赏和褒奖。从那次聚会开始,我能不说话则不说话,能少说话则少说话。在沉默中,我一次次地观察别人,发现了许多饶舌的人、词不达意的人、热情过度的人,发现了许多语言泛滥、热衷于舌头运动的人。这些发现使我庆幸,我庆幸自己是个沉默的人。我情愿不说话,也绝不乱说话;情愿少说话,也不愿说错话。言多必失,学会说话就是学会生活。我希望自己能比常人慢一拍再对现实发言。一个作家不比老农民对现实理解得更透彻。作家唯一的优势是他更有耐心,任何对于一个时代最精准的描述都是沉淀之后做出的。”
沉默是一种难得的智慧。苏童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深刻道出了沉默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生活离不开说话,但生活不仅是说话,生活也包括沉默。都说沉默是金,很多时候,适时的沉默是最明智的行为,远比“多嘴多舌”“滔滔不绝”更有价值,更能体现自己的修养、格局和境界。沉默之重要,正如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优秀的小说离不开作家杰出的语言运用能力,谈及小说的使命和语言的作用,苏童说:“任何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语言是水,也是船,没有喧哗的权利,不能喧宾夺主,所以要让他们齐心协力地顺流而下,把读者送到对岸去。”苏童的言谈话语,最像夏日一杯清冽的凉开水,让饮者在人生的炎炎夏日中真实地感受到清凉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