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2021-03-19 08:23:39)
标签:
用“小切口”反映大主侯爱兵 |
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1年3期
演讲并不是越“高大上”越好,若能在大主题中寻求“小切口”,用真实鲜活的故事,见微知著,由表及里,更深一层地挖掘出事物蕴藏的意义,则能更好地打动听众,引起共鸣。
小叙事反映大道理
“神舟飞船之父”戚发轫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天资聪颖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悟性不够,是个‘笨人’。我上中学时,班上分为两拨儿人,一拨儿经常看小说又爱玩,还有一拨儿总是看书、努力完成作业,我属于后者。然而,每逢考试,我总是比不过前一拨儿人。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以‘笨人’自居,用句老话激励自己,笨鸟先飞,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那时的我不是优秀生,是不是以后就不行了?也不是,只要你努力也是可以的,我就是这样的。人生犹如一次长跑,成功的原因很多,不要在意起跑时的位置和一时的排名。”
作为著名航天科学家、创造了中国航天史多个“第一”的戚发轫,面对莘莘学子却不显山露水,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没有宏大叙事,而是抖露自己少时“笨”的故事,以此激励学子们别怕一时落后,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后天也一样可以大有作为。这样的小叙事演讲,让人听着真切,入心入脑,也更能激发知耻而后勇的奋斗精神。
小情节彰显大人生
知名学者殷昭俐在湖南文理学院的演讲:“我和季羡林是亦师亦友亦乡亲,他在二十多岁去德国留学,恰逢战乱,生活极其艰苦,一天才能领到用土豆粉掺上鱼骨粉做成的两片黑面包。有一次午饭时,季羡林没钱买饭,只能吃自己带着的两片黑面包。他不想让其他同学看到中国人贫穷,就躲在楼道角落偷吃。在第二片面包刚咬了两口时,德国同学缪斯来了,当时实在饿得慌,季羡林就快步走到二楼厕所里,躲着把剩下的黑面包和泪吞下。在这样的环境里,季羡林苦学成才,仅语言一项,就精通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等十三种语言,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极大地为国争了光。”
季羡林先生可谓大人物,有着大人生,但殷昭俐却能从小情节入手,深情地讲述季老一件不被外界熟知的“偷吃黑面包”逸事,一下子就让同学们走进季老的人生世界,感受到了他饥寒交迫仍然不忘砥砺求学的精神。这样的小情节演讲,让人听着心酸却又无比敬佩,更能焕发起珍惜现在好生活、没有理由不努力的认同感。
小细节彰显大品格
余秋雨在董卿完成上戏MFA艺术硕士学位毕业庆典上的演讲:“董卿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我不禁想起她的一个小道具,每次看到她马上要上场的时候,都会掏出一本小字典,破破烂烂的,她小学时候用的字典。请大家注意这么一个细节,一个全国第一流的主持人,她每天要翻动的是一个小学时候就用的字典,这意味着什么,当然董卿不会买不起纸更薄更好的字典。我总觉得看到她在翻字典的时候,她一定要保持一个学生的感觉,她一定要把自己拉回到小学生那种纯真的状态当中,而这个状态是可爱的。这本小字典大体能够说明董卿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主持人的秘密。”
董卿的成功有目共睹,成因也很多,但余秋雨却能戒除面面俱到,只是撷取董卿的一本小字典,极尽细致化的描述,让人真切感受到她保持永远的学习状态、时刻把自己放在低处的人格魅力。这样的小细节演讲,让听众觉得既新颖又可亲,将其对名人的仰视转化为自我检视、自我驱动的力量。
演讲的“小切口”,就好像一位针灸医生一样,手持细细的银针,只要找准了地方,一下子就可以深深地扎到穴位。如此神功特效,何不借鉴一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