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处世》2020年24期:钱学森和孙家栋的师友情
(2020-12-21 09:20:46)
标签:
钱学森和孙家栋的师友石保青侯爱兵 |
钱学森和孙家栋的师友情
石保青
发于《做人与处世》2020年24期
孙家栋19岁考上哈工大,22岁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7年。回国后被安排搞导弹研究,在参加“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主持的一个会议上,孙家栋第一次见到钱学森,从此开启了他们长达52年的师友情。
那天会议上,钱学森给大家讲授导弹概论,孙家栋除了认真听讲,还悄悄观察钱学森,发现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长得慈眉善目,宽宽的前额,眼睛里总是满含笑意,他的神态和蔼使人感到平易近人,尤其对青年人特别关怀爱护,顿时对他倍生好感。
接下来,孙家栋常常带着图纸上琢磨不透的问题请教钱学森,而钱学森在解答问题时总是有问必答,有板有眼,令孙家栋非常敬佩。几次接触过后,钱学森发现这个年轻小伙子所提的问题越来越有深度,特别是孙家栋对于建立导弹的总体思路和方案,使得钱学森对他刮目相看。
孙家栋结婚后,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被钱学森看在眼里。有一天,钱学森谈完工作后挑开了话题:“新婚的妻子对你有没有意见啊?”孙家栋说:“她不知道我在干什么,觉得我连接电话都背着她,很生气。她说我常常莫名其妙地就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钱学森劝慰说:“导弹研制是国家机密,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要隐瞒,而且常常在基地一待就是几个月,聚少离多,根本照顾不到家庭。有空待在家里时,多帮她做做家务。我们的亲人都太不容易了!”一番话让孙家栋几天以来压在心头的重负一下子卸去,感到说不出来的轻松。
在钱学森的极力推荐下,30岁的孙家栋就担任了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一天,孙家栋正在工作,接到钱学森的电话,一时猜不出老师为何找自己。走进钱学森的办公室,只见钱学森的案头上放着一份研制快报,孙家栋立刻明白了,那上面有一篇他写的关于卫星发射的短文章,只是他没想到这篇文章竟会引起老师的关注。钱学森说:“家栋,你的想法很好,思路开阔,设想大胆。”受此肯定,孙家栋的信心更足了。
但成功往往与失败相伴,有一次,新研制的一种导弹在发射试验时失败了,孙家栋感到压力很大,在分析故障原因、总结教训时,钱学森主动给他减压说:“家栋,我知道你的能力。你只管集中精力大胆工作,如果有什么考虑不周的原因,首先是我考虑不周,责任在我,不在你。你只管研究怎样改进结构和试验方法,如果成功了,功劳是大家的;如果失败了,你总结教训,我承担责任。明白吗?”孙家栋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但他明白老师话里的含意,那是一份生死的担待。
还有一次,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火箭即将运往发射基地。按照惯例,出厂前要完成精确装配与测试工作,由于时间紧迫,车间师傅找孙家栋请示:“有4个陀螺是同一批次生产的,第一个能装上,其他3个应该没问题,是不是可以不装了?”孙家栋觉得有道理,便同意了。没想到在发射现场装配时,却意外发生卡壳,有一个陀螺无论怎么也装不上。孙家栋只好立即向钱学森报告,钱老听了汇报后并没有声色俱厉的批评,而是不动声色地对孙家栋说:“大家别慌,要仔细研磨后再试装。那种精密部件研磨起来很费事,我到现场陪你们一起解决问题。”从下午1点开始,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点,钱老不惧熬夜,不嫌麻烦,始终不离左右,直到问题彻底解决后,他才离开。孙家栋说:“我当时觉得很惭愧。虽然钱老没有直接提出批评,但我感到比批评更严厉。钱老的言传身教更是让我深受触动,出了问题他不情绪化,不动声色地指教、鞭策人,又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那以后,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始终坚持严抓质量,再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孙家栋38岁时,钱学森再次举贤荐能,向聂荣臻元帅推荐他,让他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搞了9年导弹的他开始“转向”,由此开启为之一生的卫星事业。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在中国飞上太空中的一百多颗卫星中,由他负责抓总研制发射的卫星就有30多颗。孙家栋说:“对恩师最好的回报是让中国的卫星飞得更高更远。”
孙家栋曾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钱学森也曾对中央领导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确实敢干事,也的确会干事。”
钱学森年老腿脚不好、不能走路以后,孙家栋每次想念恩师,都会和夫人魏素萍一起去家中看望钱老,每年钱老快过生日时,都会收到一张孙家栋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着生日贺词的贺卡。
最让孙家栋难忘的是,在自己80岁生日那天,98岁的钱学森给他寄来了贺信。钱老在信中说:“孙家栋院士: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做一名百岁航天老人。谨祝生日快乐!”
孙家栋一字一句地读着信,心里奔涌着阵阵感动。钱老是他的领导和恩师,比他年长18岁,在信中钱老竟7次用“您”这个称呼,还称他80岁为大寿,这些,他都不敢当。他立刻给钱老家里去电话,对钱老表示诚挚的感谢。钱老的儿子钱永刚告诉孙家栋:“信写好后,我又给父亲读了一遍,父亲一字一句认真听完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颇有感触地说,家栋都要到80岁了,在我的眼里他好像还是一位28岁的小伙子。”孙家栋禁不住眼泪掉了下来,他就是28岁时跟着钱老搞航天的。
此后半年后的一天中午,孙家栋正在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新闻,突然出现了钱学森去世的消息。他顿时蒙了,拿筷子的手僵持了好久才放下。因为几天前他还问过钱老身体怎么样,当时秘书说钱老身体很好,精神也非常好。孙家栋猛地站起来,哆哆嗦嗦地给钱永刚打电话,泪水夺眶而出。第二天一早,孙家栋手持一束洁白的菊花走进钱老家中,在钱老遗像前深深鞠躬,表达对钱老的无限哀思。
回想半个世纪结下的深厚师生情谊,孙家栋说:“钱老是我尊敬的领导和良师益友,我把自己是‘钱学森的学生’的身份当作一种压力和荣誉,我对这个称呼心怀忐忑。我怕我工作没做好,给钱老抹黑,于是我每天告诉自己,从点滴要求自己,要让老师为自己感到骄傲。”
当然,孙家栋没有让钱老失望,如今90岁的他仍奋战在航天工程第一线。在获得“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等荣誉时,孙家栋依然不忘感激钱老,他说:“钱老这位恩师,对我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得到这样的荣誉,一定要感谢钱老几十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会尽一切努力不辜负他对我的希望,同时把航天事业做得更好。”
真乃:一对科学巨星,情深谊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