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执中如何辩赢“懒不是人类之光”
(2018-07-05 09:28:02)
标签:
黄执中懒不是人类之光侯爱兵 |
黄执中如何辩赢“懒不是人类之光”
河南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18年14期
黄执中享有“辩论之神”、“宝岛辩魂”之称。他究竟有着怎样的辩论技巧呢?让我们以他在《奇葩说》第三季辩论赛总决赛中辩赢“懒不是人类之光”为例,就可见一斑。辩题是“懒是不是人类之光”,现场抽取正反方,当场准备,这十分考验辩手的功力。
一
正方姜思达首先立论:“懒的目的是让人停下脚步审视忙的价值,懒能引领我们的行动,如果没有懒的话,就没有许多发明创造,所以懒是人类之光。我的妈妈一直在忙碌,我现在的工作情况还不错,也能给家里打一些钱。我想告诉妈妈,希望她懒,把工作辞掉,放松下去,因为我觉得我有能力养她。但妈妈仍然在不断地努力工作,只是因为她以后希望我能懒,希望我不用那么卖力,懒是我们相互给予对方的最好祝愿。”反方黄执中驳论:“懒跟放松不一样,懒是该做没做。比如老师要求一个星期上交6000字的报告,非懒人的计划应该是一天1000字,周末还可以校正一下,下个礼拜漂漂亮亮地交。但懒人通常到了周日晚上才通宵赶出6000字报告。还好写报告这件事情有最后期限,再怎么懒也得礼拜天晚上赶出这6000字,可是我们人生有很多东西是没有最后期限的。比如说:回去看看妈妈,也许下一次吧;我什么时候带全家一起去郊游呢,也许下一次吧,这些都是该做却没做。而在这些过程中,懒人通常会自责,会恨自己,因为处在懒惰中的你,这是你原本想要的品质吗?所以,懒不是人类之光。”
姜思达立论观点不错,但他没有很好地展开,就急于打感情牌,用亲情举例,让亲人变懒是给予对方最大的爱。虽然可以让人理解一个孝子对母亲的承诺,但对辩论本身来讲,只能锦上添花,而达不到雪中送炭的效果。黄执中则很好地界定了懒的定义,懒是该做没做,放松≠懒,抢占了定义优势,一下子打垮了对手的两个论点,并且有力发挥自己的铺陈解释能力,一个个鲜活的“懒”例子,不仅反驳了姜思达,应该给亲人的是放松的机会,而不是让亲人变懒,而且唤醒了大家的自责与不安。
二
接下来,姜思达反驳黄执中论点说:“正是因为之前懒,但我最后还是写完报告,我心里会很爽。人为什么会懒,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我饿我就要吃,我怎么会懒?”黄执中驳论道:“什么叫人类之光,不是顺从你的本性,是要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对抗你不愿意对抗的事情,是摆在一个不舒服的状态,才是人类之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超难吧,这是人类之光,因为你不乐意做啊!”
姜思达以“最后一刻爽”来突出懒带来成功的喜悦,以“饿就要吃”来说明只要愿意做的事情就不会懒,虽综艺感十足,但反驳没有实例力度不大。黄执中则继续定义人类之光,不是仅凭热爱和愿意,而是要敢于抵抗自己的本性,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一个舍生取义的成语举例,将人类之光上升到了高层次、大境界。相比之下,姜思达的“懒而后爽”就相形见绌,显得很荒谬。
三
在最后一分钟质询环节,姜思达说:“我想告诉大家,有的时候,你所享受到的懒,只是惬意,而它没有什么好被苛责的。”黄执中反驳道:“没有想做的事情、没有特别一定要做的事情,心中没有压力才会惬意。有想做的事情,你现在懒,心中永远有块石头,那个一点都不惬意,欠着一堆作业没写完,让你看电视,心里不惬意。”
姜思达在黄执中强大的逻辑攻势下,已经到了理屈词穷的地步,最后试图降低大家对懒的敌意,只好说出懒只是让自己惬意一点不必苛责。而黄执中立刻定义惬意是没有压力的,懒的时候是有没做好的事情,心里压力很大,根本不可能真的惬意。至此,黄执中完胜,摘取了第三季辩论“奇葩之王”的桂冠。
综上,黄执中从反驳到立论,擅长定义,举例论证,层层剖析,步步为营,扎根自己的观点,直击心灵的灵魂拷问,成功唤起每个人现实生活中有所懒的不愉快记忆,让你从此不敢再懒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