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

(2018-07-04 09:42:27)
标签:

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

侯睿哲

侯爱兵

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

河南 侯睿哲

发于《演讲与口才》201814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感情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言必信,行必果。袁隆平在交际中是怎样做好一粒好种子的呢?

“我最恨那种保守、自私的做法”

袁隆平育成的杂交水稻,成功的关键是其助手李必湖在三亚发现的一株“野败”(野生雄性败育稻)。当年,在全国性协作攻关中,袁隆平慷慨地把自己辛勤培育了近一年的“野败”材料分送给18个单位做实验。这颗“野败”后来成了所有杂交稻的母本。助手当时说:“‘野败’比金子还珍贵万倍啊!”袁隆平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意思是科研价值这么高,不应该把所有材料都送出去,他劝告助手:我们搞科研的,一定要坦荡,我最恨那种保守、自私的做法。后来,武大教授朱英国研究出“红莲型”杂交水稻,成就比肩袁隆平。“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后,袁隆平和朱英国“抱团”研究,结下深厚的友谊。朱英国曾高度评价说:“袁先生是杂交稻的先驱,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的创新思路给了我很多启发,他从来不搞‘山头’,毫不保守,非常乐于分享,我对他非常尊敬。”

不保守,乐于向人传授,是一种慷慨大气,一种高风亮节。袁隆平善于雪中送炭,无私地将“野败”材料提供出来,现实中有一种很坏的风气,就是同行相轻,但他从不“立山头”“搞门派”,而是不吝传授,互助协作。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都要乐于善于把自己掌握的技巧、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人,既能帮助他人进步,又能赢得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不能小瞧‘穷人’”

有一次,袁隆平家乡江西省《致富快报》的记者找到了他,当他明白记者代表报社大热天远道而来恳请他担任报纸的顾问,以及请他题词时,他爽快答应了,随后一番推心置腹更是让记者感动,“你们的报纸是办给‘穷人’看的,是办给弱势群体看的,所以注定你们也是‘穷人’,也是媒体中的弱势群体。依我看,不能小瞧‘穷人’,毛主席有一句至理名言:‘卑贱者最聪明’,因为富人、城里人是靠数亿‘穷人’养活的。我已经请辞和推掉了许多头衔,但你们的报纸是办给农民朋友看的,我愿意当这个没有级别的顾问。”然后,他伏在办公桌上,颇认真地在白纸上写下“祝农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报》越办越好”两幅题词。尔后,袁隆平还愉快地和他们在办公楼前合影留念。 
      不轻视任何人,不慢待任何事,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品质。一位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多次请辞和推掉了许多声名显赫的头衔,偏偏欣然担任一张不起眼的小报的顾问,这段佳话很快被传为美谈。袁隆平心中始终装的是“穷人”,视“穷人”为衣食父母,所以他心甘情愿为弱势群体服务,不论卑微,真诚相待,乐于担当,多做奉献。

“我这个‘90前’愿意与你这个‘90后’合作”

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90后小伙杨柠豪,想给现在的孩子们创作新童谣。有一天,他从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中得到启发,谱了一首《我有一个梦》的曲子,心想要是能约到袁老写词该多好!于是,他费尽心思找到袁老,等待见面的那一刻,他忐忑不已,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真的会接受我这个毛头小子的合作邀请吗?没想到袁老十分爽快地答应了,还打趣说“我今年87岁,我这个‘90前’愿意与你这个90后‘音乐家’合作”,并主动提起填词想法,我正好有一封写给母亲的信,改一改应该就能成为歌词。听着杨柠豪谱好的曲子,袁老的填词几乎是一气呵成:我有着一个梦,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妈妈我来看您了,你看这晚霞洒满小山村,妈妈我陪您说说话,这种子是您亲手种下,在我心里发芽。这首童谣登上了2018年央视元旦晚会。

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袁隆平不因求见之人是毛头小伙而怠慢,反而十分高兴结识他,称呼他为“音乐家”,并以信改词,成人之美。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合作意识是何等的强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丽。孔子说:“在上位,不凌下。但愿那些身处上位而看不起甚至刁难、欺下凌下者,能够猛然惊醒。

“陈洪新是‘杂交水稻之祖’”

陈洪新曾任湖南省农业厅厅长兼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组长,为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杂交水稻海南繁种的战役中,陈洪新是总指挥,袁隆平是总技术顾问,两人组成黄金搭档,结下了不解之缘。袁隆平一直把陈洪新当做伯乐和知己,尊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祖。袁隆平动情地说:“如果没有陈洪新不辞辛劳,周游列国的积极组织推广,杂交水稻这一成果可能是摆设在阳台上的一瓶美丽的鲜花。”陈洪新离休后,举家迁居海南,可袁隆平仍念念不忘这位老厅长的知遇之恩,自己每年赴三亚基地育种时,都要去家里探望他。陈洪新已近百岁,袁隆平每年都记着他的生日,都要专程从长沙赶往海口为其祝寿。

居里夫人说:“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功成名就的袁隆平始终念念不忘老一辈、老搭档陈洪新为杂交水稻推广所作的贡献,多少年都亲自去探望、贺寿,如此对人敬重、感念恩情,袁隆平绝对配得上他获得的“全国道德模范”的称号。

袁隆平不愧是一粒最好的种子,如今88岁的他仍在为稻粱谋,为培育下一代人而努力,他永葆本色的交际之道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一定会在更多的人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