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狼族少年

(2013-04-10 08:08:40)
标签:

狼族少年

宋仲基

电影

初恋

朴宝英

分类: 光影抄
http://s14/mw690/5a15d8dagdb472caa0c3d&690

“体温46度,血型不明,极度危险的狼男孩流落民间。在偶然的机会下,他与内心孤独的少女春妮彼此相遇并一同生活,两人之间开启了奇妙的爱萌动之旅。”

 

这是电影《狼族少年》的广告语,读起来像噱头,不过足以吸引观影品味崎岖之人如我。人们在充斥着黑色幽默和灰调的生活中仍然在寻找一种纯粹,我和很多人一样,暗暗地渴望被感动。

 

《狼族少年》是个单纯的故事。人物关系简单,表现手法夸张,很像舞台剧。一大硬伤是所有配角演技都比较业余,他们的表演就像我今天下午画歪掉的眉毛,浓淡都不相宜。不过好在还有主角。而且主角还是“大势”宋仲基和韩国的“国民妹妹”朴宝英。两个人的形象童话而稚嫩,堪堪配得同样可爱的剧情。狼族少年和少女相遇,一开始排斥与不合,后来在相处中不知不觉彼此打开心扉。《狼族少年》其实正是《美女与野兽》故事原型的变体之一,只是更青葱,更感伤,还有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像一个拖得长长的尾音,越过电影的结尾,淡淡的一直不肯在我心里结束。

 

我在电影里有两次被感动。

第一次是春妮坐在沙发上开始弹吉他,少女的声音清澈如溪水,里面却有一种沙沙的感觉,像青春期的忧郁,在流淌中略带滞涩。她喉咙里的颤音几乎是害羞的,像一根琴弦被小鸟的羽毛轻抚着拨出声音。她慢慢唱出了少女的忧伤,忧伤里还藏着一点点憧憬,就在那个狼族少年面前。他看着她,那一刻,她头发上有阳光,眼睑微微下垂,从内心流出蜜糖。他就在那一刻爱上她。


 http://s1/mw690/5a15d8dagd9f98b5fd3d0&690

http://s2/mw690/5a15d8dagd9f987bd3681&690

这是完美的初恋,是原型,每个人心里都珍藏着一个版本。爱情就是要在两个人的人生都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相遇,自然而然相恋就像春天里的一棵草,最为柔弱却无论如何都要破土而出。这种柔韧本身就很美,那么当所有力量都要把这棵草拔除的时候,这棵草的坚持就显得尤为感人,年轻的恋人仿佛在坚守中获得一种更大力量的加持。

 

狼族少年和少女想生活在一起。那当然不被许可,包围他们生存空间的小社区俨然代表整个人类社会的道德评判和价值约束。他们硬要用规矩,束缚和禁忌剪掉自然之子的翅膀。狼族少年不懂人语,更不懂险恶的人心,他被情敌诬陷,折磨和侮辱。即使被铁链拴上脖颈失去自由,他也能忍受。他什么都不懂,只懂她。看到她隐忍的眼神,他懂得要忍耐。随着戏剧的冲突走向高潮,终于她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那一刻他再也按捺不住,终于狂性大发,快意恩仇。在最后的一夜里,半人半狼的他逃入森林。她的心伤透了,选择远远地离开是非之地。

 http://s4/mw690/5a15d8dagd9f990686713&690



这一走,就是五十年。

五十年后的春妮回故乡路过此地,她已经是几个孩子的奶奶,从加拿大回到韩国处理家事。她半夜里一个人悄悄走到马厩,那是人们曾经囚禁他的地方。五十年来,她已经走遍大半个世界,人生百味也基本尝遍,现在还有什么能让她惊讶呢?是她自己么,是因为她五十年来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么?她看到里间的小屋从门缝里透出一丝光。她的手在颤抖,心在犹豫,要不要推开那扇门?她考虑再三,转身离开,却在即将离开谷仓的时候快步走到小屋门前,一把推开。 门里涌出天使一样柔白的光,光里有他。狼族少年,五十年来没有任何改变,他的眼神依旧清澈透明,稚嫩的脸上有一个小小的伤痕,那是分别时得自于她的纪念。

 


他一直在等她。

 

两个人跨越五十年时光,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个场面让我泪奔。我知道狼族少年就是我内心深处最单纯最美好的感情,是年少时的梦,是第一个不知不觉爱过的人,是不得不被放弃的美好。任何一个人在生命走入晚途,如果有机会得见年少的旧梦,那是面对一个最纯粹的自我,另一个更像自己的可能性,另一生。怎能不泪流?


故事如果在这里结束,我们将会陷入一种长久的纠结,并不得不怀疑这只是女主角的一个梦。就像《飞屋环宇记》中一样残忍的老年美学,呈现一个最美妙奇幻的梦境,然后一针戳破。春妮和狼族少年相拥后并没有在梦中死去,他们反而相约要共度余生。春妮心怀感激,在小屋的小床上安眠一夜。醒后少年并不在身边,她慢慢环顾四周,发现半个世纪以来生活过的痕迹--文字,画,笔记,他是真实的。最后,春妮再次离开,她和五十年前做出了一模一样的选择。影片结尾狼族少年发现自己等了五十年后被再次背叛的时候,眼里充满受伤和无解的表情,他只静静地在雪地里走远,走远,然后开始一个人堆雪人。 

这部电影在结尾处变得十分有趣,很多谜题被一下子抛出来了。首先它对于老年智慧有一个质疑,一个人走过一世,如果生命给你第二次选择,你会不会做得比第一次更好?会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是不会,不能,还是不肯?借口要找总有很多,时过境迁,一个老妪如何与少年相处并自处?无论少年怎样改变两人之间依然是人狼有别,等等等等。“囿于成见”四个字经过一世的积累只能变得更加根深蒂固。那么什么是成见?那是在搞清楚问题是什么之前个人心中预设的答案,是社会心理结构的沉淀,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中不知不觉借来的集体视网膜,戴上了就一辈子不还。在成见的框框里越活越窄,又何谈智慧?如果没有可以传承的智慧,人类活到老年该如何自处,如何获得救赎?其次,个人选择的可能性与社会生活的矛盾也被凸显出来。五十年前也好,五十年后也罢,她被邻居,朋友和家人的社会关系紧紧地锁在人世沉浮中,一步也动弹不得。她能怎么做呢? 放弃家人在六十岁上和少年恋人私奔?社会舆论将怎么看她,她又将如何与他相处?于是最后爱情本身被质疑。爱情是要所有的便利给它铺好路才算是爱情吗?是要双方的文化风俗,社会关系,甚至“成见”体系都能完全匹配才能成就爱情吗?有这么多附加条件的爱还是爱么?

《狼族少年》的美在于“人生若只如初见”,它的好却在于通过讲述一个未完成的童话故事,探索多种不同提问同一个问题的方式。重要的不是答案,是提问。因为答案总在你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