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舍《茶馆》浅析

(2009-01-01 20:49:02)
标签:

影评

杂谈

分类: 我的经典

《茶馆》浅析

影片是以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以茶馆由兴到衰为线索,分为三个时代来刻画。通过茶馆这么一个特殊的地点来反映整个社会,整个社会的变革。第一个时期为戊戌变法失败后,第二个是相隔十余年袁世凯死后,第三个是再隔二十年抗日之后国民党统治。

影片出现较多的人物,对于王利发这个茶馆掌柜尤为深刻。第一个时期他出现时是二十几岁。圆滑,精明,能说会道,讨好众人,让所有人都顺心,人不坏,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儿,因茶馆兴盛而神采奕奕。精明之处如:他要求顾客不可在茶馆议论国事,一些祸免不了是从口出的,怕是在茶馆里犯了事于自己不利。同时他处事圆滑:在秦仲义(房东)说要涨房钱,尽管有些不乐意但还是笑着说: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秦仲义说: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又笑着说: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买热茶去!但王利发人不坏,见宋吴二人进来会提醒常四爷不要说不该说的话。

第二时期,由快板与外景相结合交待了时代背景,转而连接了茶馆的现状与改良之后的变化。人到中年的王利发,虽然依旧阿谀奉承,但经过炮火的轰击,岁月的流逝他变得会哀叹会无奈会抱怨会愤恨,“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当吴宋二人无理索要“意思费”时虽不给好脸色但还是陪脸道“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您二位这回事!”

第三时期,是王利发靠在门柱子上转换过来的。王利发已是白发苍苍,脸上的皱纹黑斑,更是他那双目光呆滞的眼睛,佝偻着背,这些已经透入出他的日子不好过。再出现的说快板的男人依旧说着快板但却不像先前那样健康有劲了他和王老板都是“半死半活着”“老茶馆,破又烂,想尽法子也没法办。”老年的王利发已不再阿谀奉承看人脸色了,但还是想好好过下去,但这点希望在最后都破灭了。在庞四奶奶要他晚上交出康顺子时他回嘴道:“万一我下半天就死了呢?”到此他已明白他活不下去了。于是同意康顺子走。后来让孙女和儿媳也走对孙女说:“到了那儿叫你爸爸别回来了。”还把身上的钱给了她们,那也许是最后的家当了。终究是不舍得,抱着孙女痛哭,却催促着她们快走。

最后的场景是三个老人,秦仲义,常四爷,王利发。他们聚在一起互相宣泄着,怀着愤懑的心情骂着抱怨着。说到苦处便一起大笑,那笑声如此尖锐,刺痛我的心。他们用纸钱祭奠自己,白花花的纸钱飘在空中,如此悲凉。即使爱着他们的国又怎样,谁来爱他们呀!即使当了一辈子的顺民又怎样,还不是与亲人分别了断自我的结局。即使集了钱财,开办工厂,实业救国,还不是:工厂被拆,机器当碎铁破铜给卖了。他们最后明白了,嘲讽到:有钱不能做好事,要吃喝嫖赌。他们骂着政府,骂着社会,骂着世道。最后的最后,天渐渐黑了,常四爷,秦二爷也都走了。王利发捏着他的腰带泪流满面。影片结束,我想若是故事继续发展下去那便是王利发吊死在家中。

影片结束了,我依旧沉浸于无限悲凉当中。不能不说这些演员的演技是如此的精湛。或哭或笑或无奈或凄惨,眼神,动作都自然。我看到活生生的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还有松二爷,庞总管等等等等。如庞太监特有的声音和他的骄横霸道,松二爷的唯唯诺诺。到最后三位老人耳背,眼神不好都演得极好。不能不说,这部影片不仅剧作好,结构好,演员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影片的画面主要是茶馆的内景,外景不多,显得结构比较紧凑些不会太松散。道具等细节也安排的恰到好处。

由最初的骑马,坐轿子到人力车再到吉普车。茶馆的三次改良也同时期的变化而不同。人物的变迁也如此。特别是王利发这个人物,年龄,精神状态,眼神,说话都非常符合相应的时期。

由影片,我得到最多的还是历史,那段我没有经历过却真是存在过的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