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嵩阳书院汉封将军柏树大唐碑理学文化 |
分类: 长河回望 |
(嵩阳书院正门)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会城市郑州的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
(树龄有4500年的汉封将军柏树)
“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铭”,这是乾隆皇帝游历嵩山时留下的诗句。在秋风送爽的十月,当我来到松柏参天、古朴雅致而又清雅静谧的嵩阳书院时,我心灵接受的不仅有景色的清幽,还有书院积淀的深邃。
(静谧的嵩阳书院一角)
回望历史,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时称嵩阳寺,唐朝改为嵩阳观,五代时改建为太室书院,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正式定名为嵩阳书院。驻足嵩阳书院,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不仅汉武帝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封了将军之名而使其赋予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浓郁的感染力,也不仅理学的程颢、程颐兄弟在嵩阳书院留下了讲学的痕迹,而且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的主要部分也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嵩阳书院与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麓洞书院一起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树龄有4500年的汉封将军柏树)
嵩阳书院在明末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嵩阳书院的鼎盛时期,有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嵩阳书院最终教育走完了其历史历程。与此同时,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永远载入了史册。
(静谧的嵩阳书院一角)
尽管如此,我得承认,我对嵩阳书院的了解是肤浅的,但我还得表达,我对嵩阳书院的感情是真挚的。当作为一个景点的嵩阳书院关闭大门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一扇连接古今的门窗,一怀能够抚慰人文与智慧的情感,正徐徐张望,并向你我慢步走来。
(嵩山碑王:大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