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程信予圆明园佳士得蔡铭超兽首杂谈 |
分类: 哲理+言论 |
参与拍卖的兔首和鼠首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该基金收藏顾问、来自厦门的蔡铭超参与圆明园兔、鼠首在巴黎的拍卖,并成为最后竞拍者。蔡铭超说:“我不会付款。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站出来,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参与竞拍且成为最后竞拍者,但又不付款,这属“骗拍”。蔡铭超说他这么做,是出于爱国之心,是在尽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但在网络上,网友的看法却不是蔡先生想象的那样整齐划一,相反,“骗拍兽首算不算爱国”正引发激烈争议。
蔡铭超骗拍兽首的初衷是为了阻止拍卖的顺利完成,这一点无可置疑,现在的问题是:这样做是否真的有价值?
蔡铭超已表示不会付款,这说明这次拍卖等于事实上流拍了。于是,兽首依旧物归卖主,佳士得会得到蔡铭超支付的保证金;而蔡铭超除了失去不菲的保证金和买家信誉之外,几乎什么也没得到,甚至无法阻止佳士得再次拍卖兽首。
此前有媒体报道是佳士得高管“自导自演”买下兽首,文化部专家分析:“在这个风口浪尖,流拍对佳士得来说,是很丢面子的事”,并嘲讽:“这两件文物根本不值这么多钱,又有哪个冤大头会买?唯一的结果只可能是佳士得内部消化。”虽然后来证明这只是一个翻译错误,佳士得高管只是“买家的委托者”而非“买家”,但蔡先生骗拍兽首,却在事实上起到了文化部专家所担心的效果:因为中国收藏家的“帮忙”,佳士得既找到台阶,又没有失去面子,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收藏家乃至国人集体丢面子——没有规则意识,给人以口实。
我佩服那些为兽首回国做着努力的人们,但我并不因此认为“不讲信用”是光荣的事,尤其是“不讲信用”行为并未让兽首离国门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