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眼經書》上部三十象開場白:
海底眼釋解:
海底眼系中華大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東征,与李淳風、袁天罡君臣三人講陰陽論天下,論天下動亂安危,論四季五谷收成,論四季陰晴水澇干旱冷熱……而遺留聖經詩書——《海底眼經書》。海底眼經書由起儒手抄于庚戌年,公元1970年于中國河北省保定市北趙莊村。庚寅年七月,公元2010年8月由起儒略微修改撰博于山東省煙臺市。
文/起儒
太宗征戰下東洋,君臣三人講陰陽。
海底尋出佛世經,雙手獻來与當今。
聖君心喜傳祖藝,淳風更比天罡能。
三人改做海底眼,傳与子民下种田。
堅心收書在家中,交友傳語不負情。
深柜藏留搵在內,千年萬載知一盈。
昔天罡淳風在海底,議論天下黎民百姓。
農夫客商不知年嵗,災荒干旱早晚水澇不均。
唐太宗曰:四季虫傷如何?天罡淳風答曰:
盡在六十甲子十二地,各有分姓。
太宗曰:何也?
天罡春風答曰:
子為齊地即山東,丑為吳地即江南。
寅為燕地即北直(河北北部),卯為宋地即浙江。
辰為淮地即淮安,巳為楚地即湖广。
午為周地即雲貴,未為秦地即陝西。
申為晉地即山西,酉為趙地即福建。
戌為魯地即兩广,亥為魏地即河南。
此乃十二地各有分位,一年十二個月。
每月三十日,一日十二個時辰,此乃甲子論流天下,盡在十二地方,水田,旱地,每嵗無差,量有準也。
正月初一先得乙卯,楚地湖广米貴。
正月初一先得巳卯,燕地北直米貴。
正月初一先得丁卯,秦地陝西米貴。
正月初一先得癸卯,吳地江南米貴。
正月初一先得辛卯,魏地河南米貴。
太宗曰:貴在何月?
答曰:
正月初一逢寅,正月米貴。
如十二個月每個月初一逢寅,即是那個月初一米貴也。
太宗曰:五谷結實如何?
二人答曰;
二月有三卯米貴谷為上,三月有三卯栗谷為上。
立春天氣晴明萬物皆成,如逢天陰雨澇東風谷賤。
西風主旱年谷貴,大風人難過,無風萬民安。
論日月交蝕日辰,子丑并寅稱熟卯辰落叶。
巳午火炎天下亂,未申必定起干戈。
酉日須當年嵗熟,戌亥水大損田苗。
此乃日月交蝕寅全定莫傳。
腊月初八有雪,來年水天陰無雨。
一冬晴夏至有風三伏熱,立秋雷嚮一場空。
八月十五雲遮月,小麥有收成麻麻有拾分。
農夫若要不肯信,小麥秸上又生孫。
九月九日東風起,天下民人無病疾。
冬至有雪來年旱,谷雨無霜秋收成。
要知來年元霄景,但看中秋月秋明。
有人識得神仙訣,年年嵗嵗得安宁。
四月初一下雨麥早亡,初二下雨麥入倉。
初三下雨泥里割,初四下雨麥如霜。
初五下雨收菜豆,初六下雨收黍谷。
初七下雨滿江湖,初八下雨魚兒广。
初九下雨家家戶戶典田賣地賣兒郎。
六十花甲子輪流轉換迂迴
第一象:
甲子年來起水荒,牛郎四季水常開。
勸君多种高田地,低田凹湖莫去栽。
芝麻收成禾半熟,烏金赤腳水中埋。
米麥上市多增价,中田禾稻有按排。
种下低田要損財。
第二象:
乙丑年來雨水奇,牛郎四季正當時。
高低處處禾苗秀,二麥棉花處處肥。
赤腳紅娘都退熟,烏金豹子也相宜。
米麥增价人常樂,五谷丰收六蓄安。
黎民大小無煩腦,仕農官商喜開懷。
君王有道民安樂,家家齊唱太平歌。
第三象:
丙寅年來种吉時,高田早种得便宜。
烏金赤腳全收成,大小二麥收成奇。
病患多從高處起,作善新書報君知。
五谷全收人多難,酬神叩祖免災魔。
冬至讒賀太平年。
第四象:
丁卯年來雨水應,牛郎四季不相宜。
高田各有些須早,低田湖波滿水渠。
大丰收處人多病,焼香許愿告神秖。
扶好病人忙收割,魚米門前走路難。
低處農夫到可安。
第五象:
戊辰年來水難期,處處農夫遁相催。
家家有病患傷悲,低田禾苗不作言。
大小兄弟無煩腦,中田高地何愁水。
中晚禾苗收的喜,赤腳紅娘价作成。
此年收成不太平。
第六象:
己巳年來雨水稀,牛郎四季不相宜。
高鄉人戶多煩腦,水田栽稻得便宜。
田中歡謹收一半,高處烏金也不靈。
大小兄弟和人好,黎民減价要用功。
早晚收成莫种遲。
第七象:
庚午年來雨連綿,門前作婁水歸田。
高田大熟人歡喜,低凹水田被水淹。
大小兄弟不相面,烏金豹子不能全。
三角紅娘高處好,高低不均人難過。
君須記此度荒年。
第八象:
辛未年來春雨稀,牛郎四季得便宜。
高低大熟禾苗盛,水田澇麥小人知。
三角沒難人歡宜,秋間結實自然奇。
米麥增价人歡喜,天虫多減合人意。
合家歡樂慶團園。
第九象:
壬申年來雨水奇,牛郎四季一般齊。
不論高低都該种,高崗山田十分喜。
中田也有七八分,欠債忙還免是非。
五十大錢買斗米,高田低凹民安樂。
吉祥丰年要算計。
第十象:
癸酉年來大小憂,低凹湖田煙煙愁。
高崗田地七分熟,大小二麥不相宜。
三角紅娘俱難保,湖波人家總失收。
山崗大病人災難,中年七分隨時過。
低處水災人太平。
第十一象:
甲戌年來高處憂,低凹禾田四分收。
高崗旱地全無熟,大小兄弟也代憂。
婆婆草仔都干沒,只有此年大荒險。
不信但看八九月,家家饑餓去逃走。
典田賣地未免憂。
第十二象:
乙亥年來雨流流,農夫及早种高疇。
吳地刀兵人作亂,楚地田苗稻广收。
不論高低俱大熟,勤儉減用莫憂愁。
蟠龍休要離田畝,小雨微微細似油。
二麥一收俱有望,五谷相連可應酬。
幸喜一冬人歡樂,黎民處處飲香醪。
[Lao勞(香酒)]
第十三象:
丙子年來實可傷,人民處處有災殃。
農夫休要愁心苦,低凹田苗被水傷。
五谷盡皆一早种,二麥收倉可看忙。
陸起瘟災人難患,雜谷多收早閉倉。
不信但看正月後,男女無計賣田房。
嗟嘆天下無全收,黎民不幸過凶荒。
第十四象:
丁丑年來好种田,大家小戶用心堅。
農夫休把高田憶,無力之家又歡期。
夜月不等鷄犬吠,日里那見午鷄啼。
二麥無損收成實,五谷臨收減半分。
六畜有災人有難,餓殍橫屍親馬蹄。
富貴謙難貧乏借,閉門吃飯把親推。
大小二麥种高洲,年來饑荒人難過。
雨雪成水滑似油。
第十五象:
戊寅年來誰可饒,農夫及早种高田。
桃花水到牛郎滾,梅花加添圻要堅。
農夫休把鍬頭揀,起水拖泥滿放拳。
魚行兔路人難過,死鷄全倒犬哮天。
湖江之家休要种,饑民倒地路旁邊。
种下良田須減半,山腰高處得安然。
第十六象:
已卯年來喜种田,春風細雨滿山川。
二麥收成無損坏,桑麻菜豆俱相連。
吳處地方收大熟,燕趙干戈定可憐。
菜豆金寶高升起,似泥堆隔山圻編。
林道太平真可好,人民及早种秧苗。
有力之家還可憶,無力之家莫怨天。
第十七象:
庚辰年來有水災,桃花雨到三時來。
燕趙人家有多怨,吳楚人家盡种埃。
五谷有收麻豆好,粉頭赤腳滿山苔。
六畜有災人有難,黎民處處放開懷。
農夫休把長忙散,不論高低把秧栽。
木籠休枼回头转,有力之家大發財。
早尋安樂免受驚,二麥統統沒指望。
粉頭赤腳亦被虫。
第十八象:
辛巳年來雨水通,不論高低處處同。
有力之家倉庫滿,懶随之家總是空。
蓮花之家魚戲水,鑼鼓鳴嚮應時風。
各谷田苗大有宜,赤腳紅娘卻是空。
未有田中人快樂,江海湖波要用功。
人民又喜無災難,蚕桑米价着其中。
第十九象:
壬午年來雨不均,桃花放開滿坡侵。
農夫及早休怠慢,耕夫不意把秧均。
蟠龍緊收低田圻,秋來洪波苦殺人。
田苗多种全無望,二麥難收果是真。
燕趙地方干戈起,吳楚人家把鈎掄。
秦晉災病人大難,家家盡帶白頭巾。
第二十象:
癸未年來水滔天,人民及早种高田。
江海翻波鈎難釣,井底江波似湧泉。
桃花細雨三月景,夏至牛郎好种田。
農夫緊守洪波水,秋來高處盡行田。
吳楚齊魯災大起,燕幫災收難緾綿。
白官計較無主義,三人結彩共相連。
第二十一象:
甲申年來天又高,農夫嗟嘆把心焦。
春天花放三時雨,夏至黃梅水滔天。
馬走三江無水吃,人行千里把香焚。
即來春季人安樂,禾苗成實免愁焦。
五谷棉花宜早种,桑麻赤腳滿山腰。
雖然旱澇人辛苦,家家收成雨水調。
第二十二象:
乙酉年來又嗟嘆,桃花無雨少風聲。
春夏之間天又旱,果然一井共三家。
楚國人民方可好,病漢難好家艱難。
冬來米价加倍長,五谷增添利又加。
高處就是皇天怨,低處人家禾稻誇。
二麥搖鈴俱休望,赤腳粉頭滿地花。
第二十三象:
丙戌年來大吉祥,農夫及早用工忙。
喜來雨應三時有,哨山高地放光光。
高田農把長忙散,低凹人家可种秧。
二麥中田還有望,五谷高低件件強。
楚地可安人民苦,吳地一收到可安。
六畜有災人有難,水通千里盡行船。
第二十四象:
丁亥年來春雨多,須小雨水又不通。
四月桑蚕收成好,二麥低處有收成。
高田稻地三分有,中田晚稻不大通。
菜豆收成五分準,人民安分守災星。
為善之間心為善,作惡之為改前過。
第二十五象:
戊子年來春大荒,湖波野菜度時光。
桃花蚕桑都平穩,二麥收成高不均。
高崗北壯三分有,低田池塘不費心。
五谷豆菜苗禾好,堤防忠傷有損侵。
交冬狂風三分有,孤貧無衣實難撐。
不信但看冬至後,走路行人要凍死。
第二十六象:
己丑年來水澇天,魚行千里盡撐船。
桃花雨下三時水,秋來澇波左右難。
農夫緊守烏龍背,水車好好靠高田。
二麥無收搖實成,夏來蝗蝻似湧泉。
黎民早把中田做,低田連綿水接天。
高田盡把楸頭揀,凹地長忙少放拳。
第二十七象:
庚寅年来猛虎現,人人長嘆增哭天。
桃花大放黃梅雨,時雨微微谷苗興。
二麥高低俱有望,搖倉大小得安宁。
魯燕失收人相食,淮北民苦受伶仃。
吳楚低田成大熟,先難後易都一年。
幸喜太平稍繁綠,忽然天報米价增。
第二十八象:
辛卯年來雨水多,五谷緊收開倉箱。
桃花放蕊干戈起,夏至流浪把折傷。
二麥有收人嘆喜,五月洪波起大潮。
高低減半咬水滿,人民數九腹中饑。
六畜有災人有難,低澇水田費心勤。
為有中田大成熟,冬天人安米价高。
第二十九象:
壬辰年來水早澇,黎民及早种山腰。
桃花雨應三時水,凹低及早种楸苗。
吳楚人家遭瘟疫,燕趙逃難定不饒。
有田有望民安樂,高田禾稻無收成。
二麥輕收豆少熟,赤腳不收霜打梢。
不心但看三冬雨,閉門雪擁哭聲高。
第三十象:
癸巳年來水浪多,遊魚戲水滿山坡。
桃花時雨洪波广,夏至空風起大潮。
吳楚少苗人難過,楚越高低好种田。
五谷豆菜加倍好,二馬相連米价高。
共雲邊地人安樂,奸盜惡人天不饒。
一統太平歌無須,五谷一收雨水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