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题

(2018-07-25 08:07:52)
标签:

杂谈

分类: 核心素养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题

【注意】1、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l、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悠哉悠哉,口口口口。(《诗经·关雎》)(1分)

(2)口口口口口,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分)

(3)呜呼!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

(4)人们常用《大道之行也》中“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来表达希望政府要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的愿望。(2分)

(5)把李白《送友人》补充完整。(4分)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辗转反侧气蒸云梦泽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每处1分,该处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处分为止,共10 分)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1)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tàn wéi guan zh( )。

(2)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 dài ( )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3)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mán hèng ( )下去的!

(4)潭水映照雪山,真让入mù xuànshén mí( )啊。

叹为观止 携带 蛮横 目眩神迷(每处1分,每错1字扣1分,共4分)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生如戏,充满讽刺,在拥有时忘却珍惜,在失去时渴望拥有,没人可以真的大彻大悟。

B、他以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结果还是露出了破绽。

C、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D、咱们跟咱们的祖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忘本罗!

D(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辅助,互相促成。不能用于两件并不同时存在的事物之间。这里可用“薪尽火传”: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A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B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C袖手旁观:引用经典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提高青年人的读书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提高”改为“增强"。)

B.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删掉“在……上”。)

C.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PM2.50(在“PM2.5”,后加上“的空调”。)

D.雄安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原因,就在于因为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删掉“因为”。)

B(应该把“辉煌地”调到“战绩”前并删掉“地”字。)

5、根据所给的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再写两句,补全下面的语句。(4分)

和谐是一种调配美。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色调、构图、背景筹备方而的和谐配合,

, 。

示例:一首歌曲的美就在于它音调、旋律、节奏等各方面的和谐,一个社会的美就在于政府、社区、人民等各方面的和谐配合。(每句2分,共4分)

一、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才美不外见( ) (3)策之不以其道( )或(有时) 见(同“现”,表现。) 策(用马鞭驱赶)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l)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分)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分)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关键词“食”同“饲”,喂。1分,省略内容“像普通的马一样”1分。)(喂马的人)拿着鞭子面对它(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关键词“临”1分,整体1分。)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B.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没有人才及没有发现人才的伯乐的感慨。

D(不是“没有人才”。)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研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注】郢:楚国的都城。垩:白色粘土。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匠石:名叫石的工匠。斫:用刀斧砍。质:通“锧”。砧板,引申为搭配的对手,即郢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项是()(3分)

A.过惠子墓/以其境过清 B.顾谓从者日/从此替爷征

C.若蝇翼/皆若空游无所依 D.尝试为寡人为之/化而为鸟

C(若:好像。A过:经过 / 过于。C从:跟随 / 自,由。D为:给 / 成为。)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匠石运斤成风 / 听而斫之 / 尽垩而鼻不伤 / 郢人立不失容(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庄子借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情感?这个故事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庄子借这个故事表达了对自己对手(朋友)惠子的无比真挚的怀念。(1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少了能配合自己的人,一个人就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了。(或者:“如果有能够跟自己熟练配合的人,会更能发挥自己的实力”。)(2分)

译文:庄子送葬,达到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城有个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头砍掉这点白粉。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将匠石叫来,说:‘(请你)给我也试试看。'石匠说:‘我曾经确实能够砍掉鼻灰。即使这样,我的搭配对手手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自从惠子先生去世以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我没有说话的人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塑料瓶污染席卷全球

陈欣

(1)曾几何时,用于灌装软饮料的玻璃瓶逐渐被塑料瓶所取代。与前者相比,塑料瓶不仅方便轻巧,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廉;而且更容易塑形涂彩,打扮得漂漂亮亮。由于具备这些优点,在大众软饮料消费市场上,塑料瓶包装迅速挤占了玻璃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做到一统天下。

(2)据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这是一个怎样的数量呢?如果将这些塑料瓶连起来,可以在地球和月亮间往返37次。

(3)不过,在现实中,这些一次性塑料瓶不是上了天,而是下了海。

(4)健康的海洋环境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至关重要。海洋是世界上许多最具代表性物种的家,海洋能吸收大气中的碳帮助维持地球的碳平衡,更是地球上十多亿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然而,如今,每分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其中,塑料饮料瓶是海洋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大量塑料瓶在使用之后就被丢弃,最终进入海洋,在全球范围内,有86%的塑料没有被完全回收。

(5)英国《卫报》曾报道,全球每分钟卖出约100万个塑料瓶,且这一数值将在2021年前跃增20%,届时每年销售的塑料瓶逾5000亿,远超过回收处理的程度。环保人士担心,由此可能制造出严重性直逼气候变化的环保危机,必将危害海洋、海岸线和其他生态环境。

(6)换句话说,塑料这种难以降解的物质,正在海洋环境中迅速积累。统计显示,我们今天的海洋中有5万亿个塑料碎片,足以围绕地球超过400周。这些塑料碎片正是来自于塑料垃圾的分解。

(7)事实上,塑料污染问题并不仅局限于海洋本身,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大块塑料缠绕大的海洋动物,如鲸鱼和海龟等,小块塑料则被误认为是食物,在海洋动物食用后令它们中毒或无法消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有数十万海洋生物因海洋塑料而死亡。深受其害的还有海鸟,约44%的海鸟会误食塑料,因为他们仅靠视觉来判断某物体是否可以食用,这导致很多鸟类因食用塑料而窒息死亡。

(8)前不久大热的纪录片愆色色星球》第4集中,也特别提到了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威胁。

(9)塑料正在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牡蛎、贻贝和鱼类中,均检出了微塑料。据比利时的科学家估算,吃海鲜的人每年至多吞下1.1万颗塑料微粒。英国广播公司(BBC)调查后也认为,受检的特定种类的贻贝和牡蛎中确

实含有塑料微粒。 2016年,欧洲食品安全局已呼吁进行相关紧急研究,理由是¨塑料微粒可能污染商业渔业获得的可食鱼肉¨。

(10)科学显示,塑料还无法有效被食物链吸收,不管其在何处被消化,都会将毒素带到我们餐盘中。

(11)因而,科学家强调,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海鲜中的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2、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塑料瓶”取代玻璃瓶的原因 B.“塑料瓶”在世界扩张的情况

C.“塑料瓶”污染的危害 D.防止“塑料瓶”污染的办法

C(这是文章说明的重点内容。)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易塑形涂彩、易于加工制造、且轻巧方便、成本低廉都是塑料瓶抢占玻璃瓶市场的原因。

B.文章认为要避免海洋受到塑料瓶的污染,因为海洋是人类所有蛋白质的来源,一旦受污染,后果很严重。

c.“据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这句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塑料瓶每年的产量非常之多。

D.塑料污染对海洋本身和在海洋生活的生物都造成了危害,甚至随着海产品延伸给人类也带来了危害。B(不是“所有蛋白质”,原文是说“主要蛋白质”。)

1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应该如何减少“塑料瓶,,带来的污染危害?(4分)

加大对塑料产品的回收。开发可以降解的产品来替代塑料。研究海鲜中的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风险并寻求解决办法。清除已经污染海洋的塑料。(5)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塑料污染危害严重性的认识。(每点1分,答到4点即可。)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惊诧于陕北窑洞

(1)去延安,看见陕北窑洞的气派,甚是惊奇。

(2)陕北的窑洞居然从旮旮旯旯、坡坡坎坎的幽僻角落里强悍地钻腾出来,安安稳稳、大大落落地蹲居于宽展平整的地面上来了。而且蹲居得那么凝重、雄健,一样地背北面南,一样地高门深院,或陈列路畔,或散落田间,或垒立山脚,一律高擎了深邃的巨眼。广漠荒凉的陕北高原经它这么凝神一瞧,山水田园万种风情就一下子滚滚滔滔翻涌开来了。

(3)在一个春日既久,春意未足的天气里,从直罗东下至黄陵,又从黄陵北上经洛川、富县、甘泉到延安。千里路上,陕北的窑洞一座座、一排排、一层层,随了高原的起伏,如潮汐一般从眼前不断涌起,一次次将我从懵懂迷惘中唤醒,我的心不由得随它而起伏而澎湃。兰州市的设计者,工程设计大师任震英先生曾呼吁“为寒窑召唤春天”——这陕北的窑洞,莫非就是他头脑里一个远年的样板?哦,窑洞走向了阳光,春天走进了窑洞。一场山遥水远的巨大变迁,竟然在这里隆重而又静穆地呈现,使我一想到这里,就感到一股莫名的惊恐了。

(4)是的,陕北的窑洞,虽是一副古旧姿态,但在技术上却早已走过了挖掘的时代,达到了一种纯粹意义的搭建了。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技术达到的程度下,摆脱沟沟坎坎的昏沉,缩短粱粱峁峁的迂曲,把一个个家庭呈现得一派光亮平坦,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陕北的窑洞里是有春天的。可是,既为搭建,却又终究没有走向轻巧、圆通,甚或精微。仍要固守一方土石的阵地,操行一套古老单一的陈式,不肯多行一步。它具有了原始抛挖难以企及的那份敞迭、规整、雍容、挺拔,却没有什么娇气,依旧心平气和地袭染了那身粗犷、 憨朴、蛮拙和土里土气。

(5)将山里的大块的石料采运一些过来,抛平凿正了垒砌上去,石料得来不易,砌上正面已够气派了,后背蹲靠在土坎下吧,剩下两边挨不着谁就用黄土板筑了,内里是土坯箍起的窑筒。崖面石膏而坚固,拱门敞大而亮堂,通体却是一个敦实的土台子。乍一看去'就要疑心它并非筑物,而是将哪座山切下一块来放在面前了。就是不讲究多少装饰,不崇尚繁琐的技艺,躬下的身子立起来,也还是一个原始的姿势。

(6)陕北窑洞对于黄土本体的某种别离和超越,使我觉得家乡窑洞一头扎进黄土深处的做法很是古老。然而联想到渭水之滨巍然耸立的西安古城、无定河畔统万城的残垣断壁,又觉着陕北窑洞的古老了。从家乡土窑洞到陕北的箍窑洞,再到古城堡的宏阔门洞;从抛挖旋挂到砌箍夯筑.再到砖包土筑。其间,技艺的断与续,筑物的陈与潜一定有许多难以说清的瓜葛。我想南北两座兴废古城的十万劳工中一定就有不少来自陕北的土工和泥瓦匠,古城的巍巍城郭凝聚了他们的智慧也提升了他们的技艺。他们的汇聚造就了圣朝大气象,他们的离散也一定兹生了无数民间小支脉,这聚与散是何等宏伟壮观而又余韵悠长!

(7)古老的城池大多已经废弛,或有尚存,也不过做了文物供人游览谈说去了,陕北的窑洞却在僻远的乡野悄然漫延,融入民间众生的生活常态。成为常态,便庸懒、世俗,粗鲁而且顽固。我想陕北窑洞,与家乡窑洞潜身于黄土深处,仰张了鼻吸和嘴巴,企图有所探寻的架式相比,只不过是打了一个含蓄的欠身而已。欠起的身子那么凝重、雄健,可是刚吐一口豪气就呆愕了。天风漫漫,高原奔突,一声凄厉喑哑的秦腔划空而过,眼前田园漫漶,幽影踔跃,恍惚之际,周身如遭电击一般忽拉拉烟水散尽,它挣扎了一下就沉潜了。沉潜于特定之方域,随成独到之风情。

(8)当然,人类对于黄土的剥离与超越从未停止。一路地看过去,似乎与现如今的许多东西一样,陕北高原的古老生态也在迅速改变。钢筋水泥的平房和小楼纷纷于大陌通衢之间醒目地崛起,俨然一派新媳妇当家的气势,古老的窑洞犹如年老的婆婆,只能识尽眼色之后悄悄地退居于边隅。一幕传统的家庭悲喜剧正在陕北大舞台上静穆地上演。也许,陕北窑洞仍然走不出南北两处兴废古城的命运循环,然而毕竟有一种现实留存的可能在。也就正巧看见一座城市的山脚显著地建起了伟岸的陕北窑洞群,是为文博之用,亦然供人观瞻评说。然而广袤的黄土地上,许许多多更为古老而原生的家园形态的消亡,恐怕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事情了。这不禁让人一边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而感到庆幸,一边又不由地生出无限深沉的家园情愫来。

15、文章标题为“惊诧于陕北窑洞”,试结合全文,概括说说作者“惊诧刀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分)

内容

惊诧一

(1)惊诧陕北窑洞的巨大变迁,从幽僻角落走向宽平的地面,从挖掘时代走进搭建时代,迎来了它的“春天”。

诧惊二

(2)惊诧陕北窑洞的万种田园风情,既有敞达规整雍容挺拔的气息,又留存(保持)了粗犷憨朴蛮拙的原始姿态,浓缩了陕北农村别样的风情。(2分)【答“惊诧陕北窑洞的万种田园风情”或者“惊诧陕北窑洞浓缩了陕北农村别样的风情”给1分。】

惊诧三

(3)惊诧陕北窑洞悄然退居的兴废命运,广袤黄土地上许多古老而原生的家园形态慢慢趋于消亡,令人油然叹惋。(2分)【意思相近也可以,教师斟酌打分】

16、第(1)段“去延安,看见陕北窑洞的气派,甚是惊奇”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统领全文内容。(1分)开门见山,点明题目。(1分)“甚是惊奇”直抒胸臆,奠定全文惊叹的感情基调。(2分)

17、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路上,陕北的窑洞一座座、一排排、一层层,随了高原的起伏,如潮汐一般从眼

前不断涌起”。(2分)

(2)广漠荒凉的陕北高原经它这么凝神一瞧,山水田园万种风情就一下予滚滚滔滔翻涌开

来了。(2分)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1分)把陕北高原上的窑洞比作不断涌起的潮汐,形象地写出作者在车上一路行去,看到窑洞随高原地势而建,高低起伏陆续呈现的一幕生动真切的情景,让人如临其境如随其踪。(1分)拟人赏析示例:运用拟人化手法,极富想象力,使陕北窑洞形神毕现,窑口若眼,顾盼神飞的样子跃然纸上。

18、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陕北高原的古老生态正在日新月异地改变,有人因为延安窑洞该退出历史舞台,你是否赞成这样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示例:赞成。(1分)时代在演变,社会经济在跨越发展,陕北农村的面貌也应与时俱进地改观,除保留作为文博观瞻的那一部分外,古老的陕北窑洞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新的建筑形式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可以并可能的。(4分)

不赞成。(1分)陕北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是古老土地上人民的创造性建筑艺术,弘扬传统需要保留它;而且陕北窑洞在现实上已经走进了它的“春天”,成为陕北大舞台上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物,延续其建筑形式也是全可以可能的。(4分)

【意思相近也可以,教师斟酌打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50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好纸逼迫自已写好字。他开始在宣纸上练字,写字的水平果然提高很快。是的,有时候逼自己一下,会让自己有收获,有进步的。请以“逼自己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5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10分)

(A)

“混账东西,不会抽,那发面里的烟末是谁撒的?都不会抽吗?好,咱们就来看看!把口袋翻过来,快点!听见了没有?快翻过来!”

三个孩子开始把他们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在桌子上。神甫仔细地检查口袋的每一条缝,看有没有烟末,但什么也没有找到,便把目光转到第四个孩子身上。这孩子长着一对黑眼睛,穿着灰衬衫和膝盖打补丁的蓝裤子。

“你怎么像块木头,站着不动?”

黑眼睛的孩子压住心头的仇恨,看着神甫,闷声闷气的回答:“我没有口袋。”他用手摸了摸缝死了的袋口。“哼,没有口袋!你以为这么一来,我就不知道是谁把发面糟蹋了吗?你以为这回你还能在学校待下去吗?没那么便宜,小宝贝。上回是你妈求情,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神甫劲揪住男孩子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上,随手关上了门。

(B)

遭到毒打的身体像针扎一样疼痛。那天哥萨克押送兵兽性大发,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

黑暗吞噬着牢房的每一个角落。令人窒息的、不安的夜降临了。思路又转到吉凶未卜的天。这只是第七夜,但是却好像已经熬过了好几个月。睡在硬邦邦的地上,全身疼痛不止。库里现在只剩下三个人了。老头躺在板床上打着呼噜,就像睡在自家的热炕上一样。这老爷对眼前的处境满不在乎,夜夜都睡得又香又甜。酿私酒的老太婆被警备司令哥萨克少尉放出弄烧酒去了。赫里斯季娜和他都躺在地上,离得很近。他昨天从窗口看见谢廖沙在街上站了久,忧郁地盯着这座房子的窗户。

“看样子,他知道我关在这儿。”

一连三天都有人送来发酸的黑面包。是谁送来的,没有说。这两天警备司令又连着提审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有说,一问三不知。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能不做声。他曾想做一个勇敢的人,坚强的人,像书里写的那样。可是被捕的那天夜里,他被押解着走过高大的’机器磨坊时,听见一个匪兵说: “少尉大人,干吗还把他带回去?从背后给他一枪不就完了?”

当时,他却又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掉,这多可怕!死了,再也活不成啦!

l、(A)(B)两选文都出自名著《 》文段中的加点“他”指的都是 。(2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或保尔) (2分)

2、(A)段中“他”为什么要把烟末撒在神父做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结合小说的其他内容,说说 (B)段中“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4分)

因为保尔(他)曾经对地球是由上帝创造的这一说法,向神父提出质疑而被毒打一顿,此后遭到神父事事刁难。(2分)因为他从匪兵手中救出了被抓的红军战士朱赫来。(2分)

3、结合(A)(B)选段的内容说说“他”的性格特征。(4分)

给神父的面团撒烟灰,看似恶作剧的行为,体现的却是他(保尔)性格中强烈的反抗精神。(2分)被监禁遭毒打但没有屈服,体现了他(保尔)有坚强的斗争意志,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2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