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脂评“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

(2021-01-22 12:08:28)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元红学散文

 脂评“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

 

  《红楼梦》第三回写凤姐初见黛玉,有言:“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对此甲戌眉批曰:‘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看。”第十三回有据(毛国瑶一人)说是所谓“靖藏本”(学者中也只有毛国瑶一人见过,而后不知去向或者本就空穴来风)独有的脂批,也提到“史/笔”:‘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两处所谓史/笔,意涵显然不同。前者指曲笔,后者是直笔。通常情况下,史/笔即春秋//法,是孔子修《春秋》所用的笔法,不主张秉笔直书的。如《左傳成公十四年》故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脩之?”这里的微、晦、婉、汙(用杜预解“汙,曲也”)都是隐曲避讳之意,是春秋//法之核心。
事实上也没有真正秉///书的史/官和史/家;做不到,也不/敢。人们常援引《左传 宣公二年》故事,证明孔子褒扬秉///书: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太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詩曰『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董狐秉///书了吗?其二,孔子赞扬他什么?

明明是“趙穿攻靈公於桃園。”董狐却指鹿为马,书曰“趙盾弒其君。”他的声辩,逻辑上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但毕竟不是事实。法律以事实为依据,古今中外皆然。董狐这种指鹿为马的书法,恰恰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春/秋笔/法。孔子说他“书法不隐”,不过是肯定他的耿直而不是秉/笔直/书,因为孔子向来主张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如《论语十三 子路》:

 

葉公語孔子曰:“吾d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d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回到文首的脂批‘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看。”这可是金陵十二钗中顶级要角林黛玉和王熙凤首次共同登场,因此这“宜作/看”就不是仅仅针对“真有这样标致人物’”一句话而言,二是提示读者全书都宜作史/笔,因为《红楼梦》通篇就是用春秋//法写成的。联想起钱钟书先生《管锥编 左传正义》中一段话:

 

明、清评点章回小说者,动以盲左、腐迁笔法相许,学士哂之。哂之诚是也,因其欲增稗史声价而攀援正史也。然其颇悟正史稗史之意匠经营,同贯共规,泯町畦而通骑驿,则亦何可厚非哉。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人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韩非子解老》曰: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斯言虽未尽想象之灵奇酣放,然以喻作史者据往迹、按陈编而补阙申隐,如肉死象之白骨,俾首尾完足,则至当不可易矣。《左传》记言而实乃拟言、代言,谓是后世小说、院本中对话、宾白之椎轮草创,未遽过也。

 

/史和文学创作,都离不开想象、虚构和隐讳,方式和程度有别而已。研读《红楼梦》,索隐是歧途,考证亦白费功夫,不二法门即“宜作史/笔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