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楳城龍氏九修族譜》序

标签:
攸縣龍氏龍氏家族長沙團聚 |
分类: 长辈轶事 |
—《楳城龍氏九修族譜》序之輯錄(九)
廿一世嗣孫慶祥敬撰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規律,對於族譜的認識,也毫不例外。
天地之氣運,貞元剝復,推動歷史遞嬗,螺旋上升。當洪荒之世狩獵生活,迫使同血緣人類按部落聚群而居,此即氏族。隨著私有制的出現,產生了階級,或掠奪兼併,或推戴共主,於是出現了國家。之後,農牧業的興起,促使部落化整為零,分成若干家庭。故說國與家都起源於氏族。歷史演進,文明運啓,從而出現並逐步完善了國史與族譜。國史記載一國一朝的歷史大事,以垂鑒資治。族譜則記載本族世系齒錄和重要人物事跡,以凝聚族人,鞏固國基。其中世系齒錄是超時空的姓氏人口檔案,縱貫古今,橫跨中外,不論貧富貴賤,同一血統,同一遺傳因子者,皆平待載入,;記載人物事跡那部分,是氏族歷代文明的載體,某些章節雖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但基本精神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這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以歷史的觀點批判地繼承,重估其價值,予以認可,發揚光大!
當前,我國正在持續興修史志,而“譜熱”亦悄悄升溫,蔚然成風。我龍氏在全國一百大姓中,序居八十,故亦踵事增華。這是因為三感催人,義不容辭。
首先,歷史的使命感。我們不是歷史的虛無主義者。我龍氏發祥於河洛搖籃之區,開化極早。太昊之世龍馬負圖,因瑞紀官,因官賜姓。爾後遞衍相承,枝茂花繁。紀元前無譜,但有蛛絲馬跡可尋。迄西漢哀帝末年(公園前一年),我伯高祖名述,生於扶風京兆,東漢時北自南來,累官至零陵太守,子孫家於武陵,是為湖南龍氏的鼻祖。從此族譜屢修屢佚。自明洪武二年(1639),我五十三傳祖悅仲公遷居攸縣學門前,是為楳城龍氏之開基祖,距今六百二十九年。有明一代,所修族譜毀於兵燹。清初至民國廿七年,凡八修族譜。此後因滄桑闕修,忽忽六十一年,岌岌乎瀕臨中斷。我族人義無反顧,決定九修,完成歷史使命,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庶幾不背離死者,不辜負生者,不愧對來者。
其次,盛世的責任感。我龍氏於繁榮今朝責無旁貸,將九修成果為祖國錦上添花,為史志補缺拾遺,願效康衢擊壤,歌頌東方巨龍。
再次,現實的緊迫感。家族後裔數典忘祖,高曾以上何許人也,則茫然無知。九修族譜,刻不容緩,將篩選先人盛德豐功,嘉言懿行,以古為鑒,以人為鑒,潛移默化,陶冶情操。
九修是我龍氏族人的共識,吾等力爭萃渙聯散,凝聚族人,留下吉光片羽。所幸已入譜者,明其世系,曉知功業,銘記先賢軼事。
喜知今釐定付梓,領譜慶成!際此深情寄意,敝帚自珍,盼藏之於金匱,青氈可貴,希傳之於嗣人。古道猶存,敦宗親以凝聚,雄風重振,祝氏族之長榮!是為序。
公元一九九九年歲次己卯春月
嗣孫慶祥
攸縣龍氏世系:
一世:龍清(字俊可,號悅仲)
二世:龍仕信、龍仕鼎
三世:龍楚珍、龍楚琳、龍楚瑞、龍楚瑛、龍楚瓊、龍楚瑤
…
七世:龍孔泉
…
十世:龍麟長
十一世:龍象時、龍象觀
十二世:龍璠
十三世:龍思見(字翼五)
十四世:龍彬(字均甫)
十五世:龍友夔(字襄堯)
十六世:龍汝霖、龍溥霖、龍湛霖、龍光第、龍澄齋、龍文炳
十七世:龍璋、龍紱琪、龍璜、龍紱瑞、龍紱年、龍紱慈、龍吟舫
十八世:龍祖同、龍毓峻(鐵元)、龍毓彪、龍毓嶔、龍毓岱、龍毓洸、龍毓晉、龍毓莊、龍毓豐、龍毓銓、龍毓昭、龍毓武、龍毓瑩(伯堅)、龍毓鈞、龍毓崑、龍毓聃、籠毓騫、龍錦文、龍禮泉
十九世:龍熙、龍潛(志霍、在田)、龍勳(叔修)、龍槱、龍永謀(燕)、龍翔、龍光、龍翔、龍偉、龍立、龍式昭、龍式昌、龍式明、龍曾凱、龍曾壯、龍曾岳、龍遊、龍虎、龍永圖
2018年4月,攸縣龍氏家族後裔在嶽麓山合影
在西園北里
在明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