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沁园春词牌名的来历

(2020-02-08 20:29:36)
标签:

情感

收藏

历史

文化

教育

分类: 河口水志

沁园春是常见词牌名。创始于初唐。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万氏词律》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双调一百四十词,平韵,别称寿星明,出现于晚唐。

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等。汉明帝刘庄(显宗)共有11女。永平三年(60年),封第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婚配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孙高密侯邓乾,并为其修建园林一座,名为沁园,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据《辞海》记载:“沁园春,词牌名。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引文见1980年版《辞海》905页),曲牌亦有《沁园春》,大致与词牌相同或有变化。

沁园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它就是东汉时期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庄园。关于汉明帝就不用多做介绍了,他父亲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母亲是大名鼎鼎的阴丽华。换言之这个沁水公主就是刘秀和阴丽华的孙女,是汉明帝诸多子女当中颇为受宠的一个。

沁园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据《后汉书.窦宪传》所述,永平三年(公元61年),汉明帝带着公主游玩丹河竹林,公主被这里美好的景致所吸引,奏请明帝在此建一庄园,以便于长期游玩。明帝疼爱女儿,就跨沁河建立一座沁园,同时封女儿为沁水公主。

 

"沁园",本是园林的名称,原为东汉明帝之女沁水公主所有.在明帝第五子章帝时代,外戚大将窦宪的妹妹被册封为皇后。窦宪便仗势横行霸道,大肆兼并土地,甚至看上了沁水公主的沁园,要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强买。沁水公主慑于窦宪的威势,不敢抗拒,于是沁园就归了窦宪。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病逝,五子刘炟继位。当时窦宪是窦皇后的兄长,任职虎贲中郎将,他也看中了丹河流域那肥沃的土地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便仗势要用三千两银子强买沁园。沁水公主自然不肯,窦宪便搬了对石狮子把个园门堵了个严严实实,车马不能出入。此时章帝带窦皇后来到洛阳游玩,命司空第五伦去宣旨沁水公主见驾。因窦皇后在皇帝身边,沁水公主也不敢多说什么,但章帝还是因察觉到妹妹的异样,便询问了第五伦。第五伦上陈了一份奏章将此事报给了章帝知晓。章帝大怒,要严惩窦宪,却因为窦皇后的求情而作罢。

事后,章帝说:“公主的园林尚且被兼并,百姓的田产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国家诛弃窦宪,就如同除去一只雏鸟和老鼠一样容易。”。此后,外戚兼并土地之风有所收敛。 

后来有人作诗讽其事,乐工据诗创制“沁园春”调。

 《沁园春》是中国古代文苑中一枝常开不败的奇葩。其词调取名于东汉沁水公主之园苑。据《后汉书》卷五十三《窦宪传》记载:宪恃宫掖声执,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田园,主逼畏不敢计。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问宪,宪阴喝不得对。后发觉,帝大恕,召宪,切责。……宪大震惧。皇后为毁服深谢,良久乃得解,使以田还主。后人感叹其事,多咏叹之。到唐代后,“沁园”已成为典故见诸文人笔下,并进入音乐领域,成为音乐题材。

有关《沁园春》词牌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一是窦宪夺沁园后,召集朝中文臣武将来沁园宴饮,附炎趋势文人写了歌颂沁园的词章令歌姬演唱。后人将这种歌颂沁园的词章制成词牌,名为《沁园春》。

二是沁水公主和驸马邓乾闲暇时吟诵诗词唱和,宫中文人将其吟诵的词章制成词牌,名曰《沁园春》。又说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明帝去世,章帝继位。虎贲中郎将窦宪(窦皇后的兄长)看中了沁园,花重金购买不成,用两个大狮子堵在沁园门口,不让出入。章帝派第五伦彻查此事,呵斥窦宪,争园闹剧才告一段落。  当晚,沁水公主在沁园大摆筵宴,表示庆贺,并让人写了曲子吟唱,称之为《沁园春》。

三是源自清化王顺兴字号的老掌柜王老先生。相传,唐天佑三年(公元960年)冬月的一天,河内清化街王顺兴字号的老掌柜王老先生,进入沁园戏楼。只见他银须飘然,清瘦文雅,眉宇间散发出一种谦和的淡定。当古怀乐奏起,他慢慢地掂起长袖,拱手与众文客相示后,以河内方言略存太原口音,唱出了一首题为“沁园春”的词曲,词意为颂明帝,讽皇后,歌章帝,讥窦宪,褒善美,赞沁园。其字正腔园、浑厚高雅,顿惊各路高人,就连洛阳来的文坛名手冯贽等一行也拱手相拜,赞叹不已。 

王老先生祖籍太原,在清化街持花炮生意,继祖德,尚书香,精通诗书琴韵,很有“王而不王,不王而王”的王氏谦恭风范。他以一个多月的时间,写出了这首“沁园春”,全词共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下片十二句,平仄有韵、朗朗上口、章法长短有致、结构疏紧顺理。 

次日,冯贽一行,到王老先生家登门拜访,并将此词带回洛阳,渐渐在京城传开。以后的文人墨客以此词的格律平仄为母,填词咏怀。“沁园春”的词牌就这样不经意地产生了。一直以来,由于它格构的大势和节律的豪放,受到历代文人和大志之士欢迎。 张先、 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陆游、刘克庄、汪莘、蒋捷、毛泽东等都以此牌填出了千古绝唱。 

王顺兴字号,在元末时期,已发展为东王顺兴和西王顺兴两个。俗话说清化街“一地方不吃猪,二地方开炮铺……”著名的“清化炮”,在清末以前,一直是以“二地方”的“王顺兴”、“傅正兴”、“郜宝兴”三家字号支撑的,尤其“王顺兴”的鼎盛时期,东院建有“武院”,西院建有“学院”,清化大街还有两大豪宅,清末被主人一夜赌输。 

王顺兴的21世子孙王玉珍,在国民政府司法部就职时,曾与于右任先生谈及“沁园春”与王顺兴的故事,于右任先生颇感兴趣,并为王顺兴字号题字,全文:上款,唐传老字号 , 王顺兴, 下款,于右任 。此墨迹随同梁启超的中堂、李鸿章的立轴、于右任的条幅以及宋徽宗的鹰等在文革破四旧中烧毁。 

王玉珍,字溪汝,在北京上过学堂,曾在京建立小报参与反袁,与他一起还有六人被袁世凯通缉,因此在世时自喻为小七君子。博爱县现存最有价值的档案之一,王玉珍的档案里有袁世凯亲笔签署的通缉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